节日食俗
黄历元月十五夜称“元宵”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中原大陆幅员广,南北两地的风俗也常有差异,以“元宵”称圆子(汤圆)是起于何时呢?元宵吃圆子从何时成为流行的食尚呢...
粽子的文化传统已经传承了二千多年,粽子的外表和内馅也是形形色色:甜粽、咸粽、果粽、杂粽、果仁粽、凉糕粽、养生粽,缤纷多彩。从先秦到明清各朝代的特色粽子,一文说分明。
元宵节浮圆子、供圆子、吃圆子,团团圆圆。看着沸水中的圆子浮水面了,变得更大更饱满(发福)的圆子,食指大动,心中喜乐,人们对圆子寄情:“元宵”并百福!那么元宵节的圆子为何叫“元宵”?是巧合吗?元宵节庆食俗的传承历史从何而来呢?
黄历新年收假了,元宵节还未来到,这期间还有什么庆祝日吗?有“人日”。古人在这一天,祝贺人人生日快乐,青春喜乐像过年。我们现代人可以从中吸取哪些养分呢? 
天地四时迢递,冬去春来——立春这一节气,无论如何,都是令人身神振奋欢畅的一刻。这时也有一盘应时的养生餐,从古来就在中华文化中享有盛名,也被中医推荐。到底这一盘是什么菜呢?
自古相传的冬至民俗中含有开运的寓意,带着开运好彩头的还不少呢。一起览一览冬至开运的民俗有哪些?
“颖鼠绣春美珍羞,炰凤烹龙开新象;灵鼠迎客福宴飨,山珍海味列彩盘。”新年的盛宴美馔,汇集山珍海味更包含“福禄寿喜财瑞”等等吉祥幸福的象征义涵。
中秋节,围绕着月亮,围绕着团圆,有多少习俗古今相传?你知道起源吗?连系着中秋节传说故事,有一些神奇事儿你可能还不知道!中华儿女共沐中秋月光,代代相系相属!
大暑到了,炎炎夏日能“进补”吗?食补胜于药疗,本文12道简便的食补方,把民俗和中医的智慧结合在一起。炎热三伏天也能进补。
夏至是最早成立的四个节气之一,也称“夏至节”或“夏节”,古早民俗中流传夏至吃面,这种食俗除了反映四时节气的变化,还表现了什么文化内涵呢?夏至吃面真有保卫身体健康的好处吗?
一年容易又见元宵节,来个趣味问答,到底先有元宵还是先有汤圆?元宵和汤圆(又叫圆子)像极了,好像二个分身,在传统节日的元宵节和冬至节的食俗中更是主角儿。汤圆、元宵的历史可能有多久了?
春天伊始古人为何在元旦,在立春时节食用“五辛菜”?其中阐发“天人合一”的保健之道。“五辛菜”中有韭,东汉贤士郭林宗留下“雨剪春韭”的醇厚典故。俗话说“哪根葱哪根蒜 ”,也是“五辛菜”的趣味话题。
“年”看得到,也听得到!谷物成熟了,挂在禾杆子上迎风摇摆,传来的“千千”之声,你可听见了?千谐音“谦”,千千稻浪,谦谦人生,真是妙会!
现在冬至时也吃元宵。如果说分不清汤圆和元宵,那也不能说是傻,因为它们原来一家亲,吃起来口感一样呀!那么汤圆和元宵怎么分辨?关键不光是在食材的问题,还有作法和其他的食俗典故。这里来告诉你。
初冬小雪时节到了。初冬养生怎么养、怎么补?从中华文化中医学五行养生看冬天养肾,告诉你九招……
重阳糕的起源为何呢?西汉宫中传重阳食蓬饵,古代诗词中也留下不少“蓬饵”系重阳的诗词,都映现重阳节食蓬饵的典故。但是“蓬饵”是否为“重阳糕”的注解却让人寻它千百度。其实已知周代就有食饵的饮食文化,汉代以后也有类似蓬饵的食俗……
“清明节”与“寒食节”有着怎样的密切关联?“清明节”与“寒食节”都是纪念死者的,中国人的清明节俗从“死”中展现了“新生”,激活了来者的生命力!看中华文化的节俗智慧……
从周代开始中国人就很重视“冬至”这个节日。2017年冬至是在12月22日。天地冬至日、人间冬至节,赏冬至节景,看冬至食俗吃汤圆、水饺、馄饨的文化内涵。冬至安耳朵吃水饺,传说来自医圣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吃过冬至圆就长一岁承载“冬至大如年”的典故。清朝时过冬至就开始玩九九消寒图,等待明媚春光……
从汉代到近代明清,都很重视冬至节,进入了现代,冬至还是一个鲜明的节气标志。家人团聚过节、祭祖、进补储备能量,这些节庆习俗伴随着生活的脚步,印象深烙。就来说一说冬至食俗的典故吧。
“大雪”,是黄历十一月节。 寒压重衾好像覆冰 ,然而在冰天雪地里,古人却从动植物身上看到“春天已经不远了”的迹象,怎么说呢?从“大雪”有关天气的俗谚,我们也看到了人生的道理。大雪典故之一“ 程门立雪” ,留下敬师笃学的风范。节气民俗“大雪腌肉”,ㄧ挂一挂腌肉备冬,冬雪中的温暖风物诗,展现各地的腊肉特色。
小雪天,气序转寒。中国地域广,看小雪节气,南北两样情。唐代陆龟蒙《小雪后书事》:“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全偏”。寒气日日切骨,小雪到腌泡菜、吃泡菜火锅好时节,暖起低荡的心绪……
在小雪节气,中国每个地区的习俗都有所不同,南方会晒鱼干、酿酒等,北方腌制腊肉,这样的迎冬准备慢慢的形成了一种习俗。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四立”的一个,表示冬天的开始。立冬到小雪节气之间所下的雨称“药雨”,李时珍说:药雨杀百虫。冬天一来,民间冬令进补的炉子也烧红了。宋代的京城到了立冬有一幕特别的风物诗,留下鲜明的历史民俗剪影。诗人们怎样面对万木叶落萧萧下的冬临景象?俗谚怎样表现“立冬”的物候风情?
霜降,黄历九月中气,2017年在阳历10月23日交节。霜降节气里万物有哪些特别的反应?冉冉岁将晚,万物待冬藏。霜降有什么意含?霜降向人寒,一道寒意、开启一道记忆?霜降最是人间想念的季节。霜螯、霜栗正美。秋叶落时燃焰彩,艳于春花;菊花残时傲志节,凛于霜空。
黄历七月中气处暑,诗经说“七月流火”有重要含意?二十四节气,立秋后、处暑来,2017年的处暑在8月23交节,前一天是七月初一,民间说“鬼门开”的日子。处暑中有七夕和中元节两重大民俗节日。处暑,暑止,“出伏迎处暑”当心“秋老虎”,天干物燥,秋台多灾变,要小心处变。秋燥伤人,养阴润燥,处暑鸭、处暑梨养生好食补。
今天(8月7日)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是因其还在三伏天内,所以暑气未消。俗话说:“秋老虎”会“咬”人,此时养生要注意什么呢?
2017大暑值中伏,溽暑至,也是掌握“冬病夏治”的时机。知道冬病夏治的养生保健妙法吗?大暑跳、仙草饮、伏姜、姜枣茶、各式各样的保健粥品……“大暑船”送走瘟疫也是大暑节气的特殊风俗。“大暑至,万物荣华”;大暑大雨时行、土润溽暑。炎热、大雨让人难当,不热、缺水又让人犯难,世事难两全,怎样悠游自在……
现存最早的元宵节的诗歌是隋炀帝所作的《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元宵节,中国民间有“观灯猜灯谜”的传统习俗。灯谜,是由谜语发展而来,“谜语”古称“廋(sōu)辞”、“隐语”,据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刘勰《文心雕龙‧谐隐》中说:“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像品物,纤巧以弄思,浅察以炫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概括了谜语的特点。
元宵节是人与灯之会,正月十五新年的第一个满月夜,赏月共赏灯,有情又有趣。古来称“上元节”,天神的日子,是天上共人间的盛会。说说元宵节的来源历代和赏灯会胜景……今2017年是丁酉年,天火克地金。预言书《推背图》指出“乾坤再造在角亢”的天象就在今年。丁酉过元宵节的意味就更深长!中国人能否再造新天地?怎样禳灾得福?
共有约 33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瑞典媒体披露了一份欧洲各地与中共“统一战线”(简称统战)系统有联络的233人名单。另有智库披露,仅瑞典就至少有103个组织隶属于中共统战系统。专家表示,中共对欧洲统战攻势有长久的历史,只是近年突显出来,最重要的反制之道是要不断唤醒政府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