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逾2成個人護理產品可致癌 少用為妙

人氣: 14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嫣然、安琪綜合編譯)您知道嗎?牙膏、沐浴乳和刮鬍膏這些我們用來清潔和保養的日用品,其實含有許多有毒成分。據研究,美國成人平均每天使用10種個人清潔保養產品,共接觸特殊化學成分約126種,兒童則是27種,其中絕大多數安全性未經檢測,可能危害健康。

美國聯邦《食品、藥物及化妝品法》(1938年制定)一直以來,都沒有要求化妝品上市前,須經過安全性測試、檢驗或申請核准的程序。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只在化妝品生產或上市後,才進行監管,因此許多明顯危害健康的產品,仍可在市面上販售。

今年6月,《2011年化妝品安全法案》(Safe Cosmetics Act of 2011)出臺,並在9月交付委員會。新法案改弦更張,撥款授權給FDA管理化妝品產業,要求化妝品所有成分皆須經過安全評估,產品一律必須標示全成分,並將逐步淘汰那些會導致癌症、嬰兒先天缺陷,或危及生殖功能及身體發展的有毒成分。

事實上,催生這項立法的重要推手,是2004年在全美發起「安全化妝品運動」(The Campaign for Safe Cosmetics,簡稱CSC)的一群非營利組織,其中之一是專門進行獨立研究,以揭露健康和環境威脅的「環境工作小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EWG)。EWG研究發現,超過2成的個人清潔保養用品含有致癌化學物質,且80%這類用品的成分含有有害的雜質,56%這類用品含有經皮促滲劑,會使化學成分更深入皮膚。

為了善用資訊傳播的力量,EWG網站上成立了一個美妝產品資料庫,詳列美國市售護理美妝產品的相關資料,並根據EWG和已發布的研究報告結果評分,鼓勵消費者選購危險評分低、並有較多研究結果支持的產品。此外,EWG和防癌聯盟(Cancer Prevention Coalition)也建議下列幾點:

(1)對產品的健康和安全聲明持懷疑態度,慎重看待產品的警告說明。

(2) 選用成分最少的化妝品,這些成分仍有功效。產品成分愈多,引發不良反應的機會就愈大。不良反應包括過敏、發炎以及癌症。使用化妝品時,應注意防止細菌感染:產品蓋子要蓋好;不要跟別人共用化妝品;不要用手指塗抹化妝品,改用挖勺、刷子或塗抹棒等工具取用。

(3)盡量選擇低泡沫產品。我們誤以為洗髮水或其他清潔產品如果不產生泡沫,就不好使用,實際上,潔髮根本無需泡沫,但產生泡沫需要化學品。

(4)減少購買產品的種類,盡可能一物多用。

最常見的有害物質有些很常見,如鉛、汞、以石油為原料製成的產品、鄰苯二甲酸酯類(phthalates)和苯甲酸酯類(parabens),許多其他有害物質不太常見。建議完全不要使用下列產品:

1. 添加乳酸(lactic acid,另譯丙醇酸)、甘醇酸(glycolic acid)、果酸(AHA)和水楊酸(BHA , beta hydroxy acid)的抗衰老面霜。

2. 含有氨(ammonia)、過氧化物(peroxide)、對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 和二氨基苯(diaminobenzene)的染髮劑。

3. 三氯生(triclosan,另譯三氯沙,又名玉潔新)洗手液。

4. 甲醛(formaldehyde)洗甲水。

5. 對苯二酚(hydroquinone)皮膚美白劑。

(責任編輯:陳俊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