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怎樣讓妻子孝順婆婆?

鵑聲
font print 人氣: 87
【字號】    
   標籤: tags:

古代興化縣商人馬文安,品學兼優,且喜研究佛理,敬信神佛。他娶妻吳氏,貌極美好,性也聰敏,善持家政,不過驕氣頗深,嗔心亦重。因之,婆媳之間常常發生齟齬,所以每逢馬文安回家的時候,婆媳二人,在他面前互相訴說:做婆婆的,說媳婦不孝;做媳婦的,說婆婆不仁,雙方各執一詞。馬文安聽了這種叨叨不休的話,明知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終是幼輩不好,不會善承尊長的意旨,致使老母生氣。本應向吳氏訓斥,但想到:我佛勸化眾生,常用「巧善方便」的方法,因為這一方法,最能使人改過自新。如以嚴詞相加,反容易造成僵局,使雙方怨隙愈演愈深,非但於事無補,恐反有害,不如以愛語攝受的好。

馬文安拿定主意,決定暫不發作。明知老母看到自己不肯面責吳氏,心中難免不快,但也只好暫時任怨,好在將來終有表明心跡的機會。有一次,他又回家,吳氏又向他訴說婆婆的不好,馬文安轉向安慰道:

「老母嚕囌,我已明白,並已打定主意,想帶你去到外面居住,免你再受她的氣。但親友外人,大都還不明白我母的難弄,我們突然背親離家,難免受人指摘。所以我要勸你,暫時忍耐一二個月,在此期內,你務要任勞受怨,曲意奉承,竭盡孝道,使人家親友們,都知道你的孝順,說我母的不好,然後再搬出去,那就可免旁人的批評。」吳氏聽了,心雖答應,但面上露出很為難的樣子。

馬文安又道:「一二個月後,就要離家到別處居住的,這很短暫的幾十天工夫,你心中只須當她是賓客,慇勤款待,又有甚麼為難呢?」

吳氏聽了「當她是賓客」的一句話,心想:這倒不錯,彼此見面時短,樂得客氣點。於是就諾諾連聲的答應丈夫,情願聽他的指示。從此對待婆婆就和顏悅色,順意承事。做婆婆的,見媳婦脾氣已改了,凡事都能順從自己,心中快慰之餘,也就倍加體諒。以前日常齟齬的,一變為和睦了。

過了些時,馬文安從外地回來了,見吳氏己經不像從前,不再對他訴說婆婆的短處。馬文安故意問她:「近來老母對你怎樣呀?」她說:「比以前好點了。」馬文安聽了,知自己的計劃,已有幾分見效了,又對她道:「她既略好點了,你應該更加謹慎奉事,務使她的不仁,你的孝道,為眾人所周知,那我才可帶你往外住呀!」吳氏聽了,唯唯答應,馬文安又在有意無意中,利用其他事情,借題發揮,常同她講說:父母恩德的重大,以及古來孝子賢婦,歷盡艱苦,勤修孝道的光榮事跡。

這樣,又過了些時,馬文安回家,再問吳氏:「老母對你怎樣?」吳氏回答說:「現在婆婆待我很好,我不再想離家別居了。我很情願常在她老人家的身邊,替你也替我盡人子及兒媳應盡的孝道。」文安道:「我的本意,就是要你肯盡孝道呀,並不是真的要你離家別居。現在我將我的本意,同你講穿了,你便知我的苦衷。你從前對我訴說老母的嚕囌難弄,我早就明白,這是你沒有照顧好老人的原故。但當時你在氣頭上,固執自我的心極重,心中只知別人的不是,毫不想到自己的錯處,我若明說你的不是,你一定不肯承認。要你誠意孝敬老母,這更是你所辦不到的。所以我在萬不得已的情形之下,只好以『善巧方便』的方法,使你暫時忍耐,曲意謹事,來改變你心中的固執,我並不是歡喜用欺詐手段來欺騙你啊,這點要請你原諒!果然,你以為暫時的忍耐,可以換得永久的快適,就樂於依從,於是你竟以假意的慇勤,取得了老母的真誠的體諒,終使你激發孝心,情願替我盡人子之職,可知世間無不可感化的人。古人說的『會做媳婦沒惡婆』實在是經驗之談呀!從今以後,我希望你待人接物,務要反身自求,切不可專責他人。古人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處世如是,何況是孝敬父母尊親呢!

即使遇到性情暴躁的尊親,也應和顏悅色,漸漸化導,以歸至善。古來稱大孝的莫如虞舜,他那瞎眼的父親,習性凶暴,幾次三番要殘害虞舜,但舜的心中,只見父母的可敬,不見父母的可憎,只恨自己的不善孝養,並不怨父母的不慈,處處盡其敬愛之誠,所以父親終究被他感化,使一家安樂。最難得的是皇、英二妃,以帝女之尊,下嫁農民。而能謙謹溫儉,竭盡婦道。她們雖明知公婆時時欲殺其丈夫,而仍勸夫奉命惟謹。等到舜受堯位,貴為帝妃、而孝敬公婆,依然不改初衷。這種最難能而最偉大的孝道,我們宿業深重的人,雖不能學得像他一樣,我們仰慕和傚法的心思,實不可不時時提起。你以後要常常存孝思,使孝行日漸純篤,才得懺除你從前不孝的罪惡啊。」

吳氏聽了丈夫的這番話,孝心更堅。後來,婆媳之間關係非常和洽。大家都稱讚他家為孝慈雙美。@*

(事據《道德叢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山東福山縣人安某,確有速行奇技,他一天可走五百餘裏,人們稱他為「安飛星」。他也沾沾自喜,傲視於人,甚至還常常仗技欺人。

    有一天,安飛星來到鄉間,看見一位農夫,打著赤腳在耕地,農夫的一雙新鞋,放在田梗上,被安飛星看上了,即取而穿之。那位農夫追得氣喘汗流,也沒追上。安飛星以此取樂。

  • 西漢末年沛郡有一個富翁,臨終時因為兒子太小,除了女兒和女婿再沒有親近的人可以托付,但是覺得女兒和女婿不善,如果托付他們照顧弟弟,難免他們不貪財害命,富翁左思右想,最後請來全族人,當著眾人的面立下遺囑說:全部財產交給女兒和女婿,只有一把劍托付女兒和女婿保管,等到兒子十五歲時交給他。
  • 晉明帝司馬紹自小就很聰明。他只有幾歲時,一次長安使者來京城謁見他父親,父親問他:「你說長安和太陽哪個離我們遠?」司馬紹說:「太陽遠,只聽人說使者從長安來,沒有聽說誰從日邊來的。」他父親很驚奇。第二天,他父親大宴群臣,又拿這個問題問司馬紹,司馬紹說:「太陽近。」他父親吃驚的說:「為什麼你昨天說的和這不一樣呢?」司馬紹說:「抬眼可以看見太陽,卻看不見長安,所以說太陽離我們近。」他父親對他很驚異。
  • 道光三年夏天,潘芝軒的家鄉發了一場大水,淹沒了許多村莊,饑民乞食載道,許多人餓死在路邊,朝廷的災糧又遙遙無期,潘芝軒便首先自已開倉把家裡積屯的糧米賑施給百姓。
  • 孟嘗君姓田名文,是戰國時齊國人,出生那天是五月初五,當時人認為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不吉利,男孩會害父親,女孩會害母親,他父親田嬰是齊國宰相,對他母親說:「扔了他,不要養他!」他母親捨不得,偷偷的將田文養大。
  • 王彥超是北宋初年人,年輕時到寺院去出家,僧人說:「你是富貴之人,怎麼能屈居此地呢?」沒有能夠如願。
  • 「盜亦有道」的說法,古已有之。那麼,再深入一步的探討:什麼是「盜之道」呢?清代的大學問家紀曉嵐,在一篇文章中,記敘、回答了這個問題。
  • 宋朝時,河南的劉溫叟多次擔任要職,但是清貧自守,是當時人的道德楷模。
  • (大紀元記者李佳多倫多報導)2010年5月8日晚,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加拿大多倫多佳能劇院(Canon Theatre)的第三場演出,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令人耳目一新的舞蹈及音樂、尖端動畫的天幕佈景,精美的製作傾倒了全場觀眾。演出結束後,許多觀眾徘徊在劇院,品味神韻餘音,流連忘返。華裔觀眾們對神韻演出娓娓道來的古今傳說與英雄事跡倍感親切。
  • 宋太祖開寶三年,供備庫使李守信到秦隴間買木頭,貪污了許多錢,後來被他部下告發,李守信害怕的自殺了。太祖命蘇曉來審理這件案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