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營養小常識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1月21日訊】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逢年過節,雞鴨魚肉等動物性食品成了餐桌上的“主角”,各式菜餚五彩繽紛、琳琅滿目,卻難覓主食的身影,從營養的角度來說,這種飲食結構是不合理的。

 節日主食不容忽視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營養科蔡東聯教授提醒說,過年品嘗美味一飽口福的同時,還要注意主食的攝入,尤其要做到“三化”,即簡單化、定量化和雜糧化。

 簡單化所謂主食,主要是指糧食,包括米、面、雜糧、豆類、薯類等。然而在節日裡,人們常常把主食范圍擴大了,將飯後的點心如春卷、奶黃包、蛋黃酥、奶油蛋糕、燒賣、油條等都被當成了主食對待。事實上,這類食物脂肪、熱量等含量較高,多吃對健康無益,還會導致體重增加。節日飲食中,菜餚已經非常豐盛,蛋白質不會缺乏,質量也不差,此時最需要的是以澱粉為主的米、面食品,而非各種制作精細、營養豐富的點心。此外,節日期間人們還喜歡吃各種各樣的零食,一些人甚至將零食當成了主食,無疑是本末倒置。一般來說,在就餐前2-3小時就不要隨意吃零食,以免影響正常的食欲。

 定量化節日裡餐桌上的菜餚豐盛,每樣吃幾口就飽了,往往再也吃不下主食。主食攝入量不足,副食特別是葷菜吃得太多,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量也相應增多,容易引起肥胖及並發症。因此,應避免無限量地吃菜,將一部分胃口留給主食,健康成人每天吃的主食至少要在300克以上。很多人習慣用蔬菜或水果代替主食,這也是不科學的。因為水果和蔬菜主要是提供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其糖類含量並不高。

 雜糧化講營養就要吃粗糧。稻米在碾白加工過程中,米糠被全部丟棄,反復碾扎後,就只剩下澱粉及少量的蛋白質。米糠包括果皮、種皮、糊粉層、米胚芽等,包含了稻米64%的營養素。白面是人們獲得維生素B1、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最方便、最重要的來源,如果因為精加工而損失了營養素,則需要通過其他食物來補償。燕麥、大麥、蕎麥、粟米、玉米、高粱米等雜糧中,都含有白米、白面中所缺乏的營養素,並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對節日裡的飲食能起到很好的補充和調劑。

 喝酒時別忘多吃飯

  “感情深一口燜,感情淺舔一舔”,在親朋相聚、氣氛融洽的餐桌上,常常會遇到盛情難卻的勸酒。如何做到不傷害身體又能盡興而歡,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汪根盛建議,喝酒時別忘多吃飯。

 人們在飲酒、尤其是大量飲酒時,常常會產生飽漲感,所以喝完酒後就不想再吃飯了,其實這是非常有害的。科學研究發現,在喝酒的同時多吃飯,補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減少乙醇性脂肪肝的發生。在正常情況下,飲入的酒經過胃腸道吸收後,在肝髒中經乙醇脫氫酶的作用轉變為乙醛,而後生成乙酸,最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除體外。在大量飲酒時,體內的乙醛來不及轉化為乙酸,會生成大量的超氧陽離子自由基,導致人體內氧化和抗氧化平衡的失調。此時如果還能夠多吃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E、微量元素哂等重要的抗氧化劑,可減少酒精對人體的傷害。

 此外,喝酒的時間也最好放在晚上。因為人體肝髒中乙醇脫氫酶的活性有時間規律,中午時活性降低,晚上活性增加。因此,中午時喝酒乙醇不容易被代謝排掉,此時喝酒比晚上容易醉,對身體的傷害也較大。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早上空腹飲酒極容易造成胃黏膜的損害。

 巧用保鮮膜保營養

 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會遇到這樣的煩惱:滿滿的一桌菜,每盤都只吃了一點點,剩下來的只好放到冰箱裡下頓再吃,如何讓這些剩菜的營養不流失?同濟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營養與保健食品研究所所長厲曙光教授通過實驗驗證,建議人們可以巧用保鮮膜保營養。

 食品保鮮膜作為一種新型的衛生用品,如今已走向千家萬戶,不僅能防止冰箱中各種菜餚的串味,如果使用合理還可以保住營養。厲教授曾經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將新鮮的西紅柿、刀豆、冬瓜、辣椒、黃瓜、韭黃、萵苣等蔬菜,按照家庭中一般的加工過程炒熟,然後依據菜餚冷熱不同程度,加蓋或不加蓋保鮮膜,放入冰箱中存放一段時間後,再取出來測定其中的維生素C含量。

 實驗結果顯示,加蓋保鮮膜確實能起到保護蔬菜中維生素C的作用,但熱菜加蓋保鮮膜不僅不能保護維生素C,反而會增加維生素C的損失,必須要等到蔬菜完全冷卻後,再蓋保鮮膜,才能起到保護維生素C的作用。實驗還發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保鮮膜對維生素C的保護作用也是因“菜”而異的,比較而言,韭黃、萵苣葉較容易保鮮,而刀豆、黃瓜、蘿卜則不宜久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直腸阻塞四十一年大陸男子洗腸耗費十噸水
教你制作防癌菜餚
男子需要補充些營養
消基會:冷凍火鍋湯底包 營養標示一大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