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历代重要的妇产科著作

邓正梁(中西医师、正梁中医诊所院长)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妇产科专著应该是公元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称为《胎产书》的帛书。据考证,此书成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要比过去认为现存最早的唐代昝殷的《经效产宝》还要早1,000多年。整个帛书呈正方形,上半部为所谓的“人字”及“禹藏”两种图形,前者介绍依据胎儿产日来预卜命运,后者介绍埋藏胞衣的方位、方法;下半部的开头为医论一篇,名为“禹问幼频”,论述妊娠十月胚胎形成的过程,后一部分是胞衣埋藏方法与医方。估计原书1,000多字,现存679字,条款21条。此帛书已成为研究当时妇产科最好的资料。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妇产科医生应该是汉代的义姁与淳于衍,她们都是西汉时期宫廷内专为皇后或皇太后治病的侍从医生。据《汉书》记载,义姁“以医幸王太后”,可见,她是一个凭借医术深得王太后宠爱的医生。稍后,关于淳于衍的医事记载略多,如:“女医淳于衍者,霍氏所爱,尝入宫侍后疾”;“元延二年怀子,其十一月乳(分娩),诏使严持乳医及五种和药丸三送美人所”,这里的乳医,就是当今的产科医生。

目前中国现存重要的妇产科著作及其主要内容有:

(1)《经效产宝》 唐代昝殷撰于852年。原书共52篇,371方,今存本共41篇,374方,分上、中、下共3卷。书中论及安胎、食忌、令易产、恶阻、胎动不安、胞漏、心腹腰痛、防止伤寒热病伤胎、淋证、下痢、肿胀、难产、死胎不出、产后心惊、中风、余血奔心、烦渴、虚羸、腰痛、玉门不闭、心痛、出汗、烦闷虚热、血瘕、小便赤、溲血便血、二便不通、寒热、咳嗽、血晕、无乳、乳痈、乳溢等疾病。书中每在篇首论述病因、病机或治疗大法,随后介绍具体病症的治疗。书中创制了许多效验方,还收集唐代之前许多妇产科的效验方。此书流传十分广泛,朝鲜金礼蒙的《医方类聚》、宋代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重要著作中都有引载本书的内容。

(2)《妇人大全良方》 宋代陈自明撰于1237年。全书共24卷,分调经门,内有20论;众疾门,89论;求嗣门,5论;胎教门,19论;妊娠门,49论;坐月门,11论;产难门,6论;产后门,69论。每论依各病的病因、证候、治法、方药来论述,内容比较实用,共266论,1,118张方,附有验案48例。书中援引参考书80多种,参考其他医家的医论或方剂50余家,可见该书搜集的资料相当宏富。王肯堂在《女科证治准绳》序中说:“《良方》出而闺阃之调(妇产科治疗),将大备矣。”该书对后世妇产科影响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3)《素庵医要》宋代陈静复着。《素庵医要》共15卷,现留存的《陈素庵妇科补解》是其19世裔孙陈文昭以《素庵医要》中的妇科部分为蓝本,加以补充解说而成,其中素庵执笔部分,仍不失为当时妇科最精华的内容。全书分调经、安胎、胎前杂证、临产、产后众疾5门,共167论。书中精辟的理论很多,发前人所未发,推陈出新。

(4)《妇人规》明代张景岳着。1624年辑人《景岳全书》之中,共2卷,内有总论;经脉、胎孕、产育、产后、带浊梦遗、乳病、子嗣、瘕瘕、前阴等10类。每类分若干证,先理论,后辨证论方,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作出系统的分析。由于张氏对《内经》研究颇深,谙熟各家学说,临床经验丰富,因此在妇产科的临床与理论方面,都有不少建树和创新。加上他雄文思辩,逻辑性强,使该书产生很大的影响。他创制的妇产科的方剂很多,如:大营煎、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加减一阴煎、决津煎、折冲饮、固阴煎、固胎煎、保阴煎、胎元饮、泰山磐石饮、柴胡疏肝散、脱花煎、毓麟珠等等,都是临床疗效很高的方剂。

(5)《女科‧产后编》清代傅山撰于17世纪。共4卷,其中《女科》2卷,内容有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10门,共77篇,论述妇产科各病证治;《产后编》2卷,内容有产后总论,产前产后方证宜忌,及血块、血晕、厥证等共43种产科疾病的证治。该书的写作特色是议病不落窠臼,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书中所用方剂多为作者自己创制,药味精当,君臣佐使分明,方意清晰,有很高的临床疗效。此外,书中辨证以脏腑、冲任、精气血为中心,施治突出扶助正气,对健脾、调肝、补肾诸法在妇科治疗中的运用均有较多的创新和发挥。◇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