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苏轼与名医庞安时(上)

人气: 32
【字号】    
   标签: tags:

苏轼与庞安时,一位是大文学家,一位是伤寒学派的大医家,本来是少有交集的,但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使两人在历史上相遇,留下一些逸闻趣事。自古儒医是相通的,儒生在做事之前,儒生都强调要调息、静心,要打坐的,苏轼也不例外,他虽然是读书人,但也颇通医道,还有《苏沈良方》传于后世。

庞安时,字安常,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浠水县)的人。小时候就很能读书,看过的书都能记住。他的父亲是祖传的大夫,曾经拿《脉诀》来教他。庞安时说:“这本书不值得学。”便自己找了黄帝、扁鹊的脉学理论来钻研。过了不久,他便弄通了其中的道理,有时还能说出一些新颖的看法。和别人讨论、辨诘有关问题时,没有人能让他理屈。他的父亲非常吃惊,因为他当时还不到20岁。没有多久,他患了耳聋病,反而使他更加努力的阅读《灵枢》、《太素》、《甲乙》等秘传的医书。在儒家经典著作、阐述经典的著作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凡是和医学有关的内容,他无不通晓。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43岁时,发生了著名的李定“乌台诗案”,他因此事入狱,几死,翌年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岗县),谪居四年多。到黄州的第三个年头,苏轼惊魂稍定,才开始广交乡野父老。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上旬,苏轼到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相田,途中因左臂红肿,去蕲水麻桥求名医庞安常医治,“一针而愈”。事后,东坡与庞安常同游蕲水县城外二里的清泉寺,写下〈游沙湖〉一篇小品:“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冰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难。’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的著作《东坡志林》卷三〈技术〉一节中两处提到庞安常,一谓“庞安常为医,不志于利,得善书古画,喜辄不自胜。”一谓“予来黄州,邻邑人庞安常者,亦以医闻,其术大类骧(名医,蜀人单骧),而加之以针术绝妙。然患聋,自不能愈,而愈人之病如神。此古人所以寄论于目睫也耶?骧、安常皆不以贿谢为急,又颇博物通古今,此所以过人也。元丰五年三月,予偶患左手肿,安常一针而愈,聊为记之。”苏轼对庞安常的为人和医术是极为赞赏。(下周一待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