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東石話蚵仔

文、攝影/ 王嘉益 (台灣)
font print 人氣: 459
【字號】    
   標籤: tags:

到過台灣台北士林夜市的遊客想必都印象深刻,在那裡的近百個美食攤位中,竟然就有一、二十個攤位在賣蚵仔煎,而且幾乎是攤攤生意興隆,很多外來遊客都是聞盛名前來光顧的。不只是士林夜市的蚵仔煎聞名全台,在台灣似乎到處都吃得到蚵仔煎,蚵仔煎儼然已成為民間美食的代名詞。

然而蚵仔煎中的精華重點「蚵仔」並非只能作蚵仔煎,它在台菜料理中可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既可煎、煮又可炒、炸、煮湯,例如蚵仔麵線、蚵仔粥、蚵仔酥、蔭鼓蚵、蚵爹、鐵板蚵、烤蚵、鹹菜蚵仔湯……等,都是我們平時耳熟能詳的台灣美食,蚵仔實可稱之海鮮中的聖品。

談到蚵仔,當然不能不簡單介紹一下有蚵港之稱的東石漁港。台灣嘉義縣的東石港西臨台灣海峽,位於朴子溪和北港溪出海口中間,地勢低漥且平坦,其間水路、濕地及漁塭便佔去了一大半的土地,蚵仔養殖漁業發達居全台之冠。

在一個冬天寒流來襲的週日午後我造訪了東石蚵港,微弱的陽光和冷空氣籠罩下的東石港,蜿蜒狹窄的街道中瀰漫著一股濃濃的鹹濕海水味道。雖然是週末假期街道上仍是顯得異常的冷清,除了偶然可遇的老弱婦孺,最引人注目的是村內路旁到處可見堆積如山的蚵殼,和屋簷下三三兩兩的挖蚵婦女,也難怪東石港又有青蚵嫂故鄉的稱號了。

順著村中曲折的小道和穿過一大片的漁塭後來到了港區,小小的漁港內雜亂地停滿了大大小小的各種漁船和排筏,景觀和別處的小漁港比較並無特別之處。但港邊水泥空地上一堆堆粗且長的竹子則吸引了我的目光,望向不遠處,幾個中年男女正坐在由竹子排列成像漁網狀的棚架上綁著尼龍線。


在港邊蚵農正在建造新的蚵棚


看到我靠近並拿起相機在拍照,一名中年男子抬起頭來面露微笑地向我打了招呼,就這樣我們閒聊了起來,對談間中年男子雙手仍嫻熟地綁著正在建造的新蚵架,一方面又詳細地述說著東石蚵港養蚵的故事:

「東石鄉的漁業除了傳統的捕魚之外,養蚵的收入幾乎佔了漁民經濟來源的一半。蚵仔又稱牡蠣,東石養殖的品種以真牡蠣〈巨牡蠣〉為主,在亞熱帶的台灣,蚵仔全年都可產卵,一般而言,養蚵大約七、八個月至一年即可收成,且全年可收,夏季時蚵仔生長較快速且肥美,但在颱風過後和冬季時則會變得成長遲緩瘦小。

至於談到東石養蚵的歷史,相傳是280年前泉州人來台灣從事漁業時,將牡蠣的養殖技術引進嘉義沿海的。幾百年來養蚵的技術變化並不大,大致可分成四種方式:早期採用的是插竹法,即將竹子劈開削成數隻竹片,然後把竹片的上頭以柴刀劈裂,並夾上一個蚵殼凹,最後再把其插入土中。

到了民國47至52年間則引進了棚架垂下式的養殖法,54年起至今則又改採棚架平掛式的養殖方式,皆係以尼龍繩來穿結蚵殼,懸吊於蚵棚之上。民國64年時又引進了適合於外海養殖的浮筏垂下式方法,必須先用竹子綁好浮動棚,再用船拖到外海深水處,並用保麗龍來增加浮力和在每個棚架的四角繫以鐵錠沉入海底加以固定,這種養殖方法蚵仔的生長期較短且產量也非常豐厚,但夏季颱風來時則須拉回港內以免血本無歸。」


在蚵棚上蚵農正在檢蚵仔


經歷風吹日曬雨淋皮膚黝黑粗糙的中年蚵農,兩手仍然不停地在蚵架上綁著尼龍繩並接著說道:「像這種竹子作成的蚵棚大概可使用2年左右便要換新,而養蚵仔除了要搭蚵棚外,還得經常穿蚵串、寄蚵苗、起蚵厝、檢蚵仔和剝蚵仔,工作可說是非常繁忙。同時,還得忍受夏天日曬雨淋和冬天的冷風寒水,因此是一個很辛苦的行業,所以很少有年青人願意留下來繼承家業,通常都是老一輩的在勉強支撐著,但這幾年台灣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已有不少的年輕一代回流來幫忙。」

時間飛快地流逝,不知不覺地太陽已快西沉。看著港中河道靠海的遠處,幾艘到外海檢蚵仔的小船已歸航,而幾輛準備載運蚵仔的大小卡車也已經在港邊的起貨架旁待命。我告別了中年蚵農,前往起貨處用相機留下一張張一簍簍剛採收回來的蚵仔,由小船吊上岸邊卡車的影像,紀錄了蚵仔另一段的經歷路程。


在港邊剛採收回來的一簍簍蚵仔正吊上卡車


太陽剛西沉入海,天色尚未變暗,騎車繞行村中小道準備踏上歸程。忽然前方路邊出現將近兩三層樓高的白色蚵殼山,異常地耀眼奪目,我在蚵殼山旁停車駐足觀望,只見一群全身包得密不透風僅看得見一對眼睛的婦女,每人帶著一個小塑膠桶圍坐在小蚵殼堆邊挖蚵仔。


蚵殼山旁青蚵嫂們正在挖掘漏網之魚


為了拍照我刻意地向前去打招呼閒聊,此時只有一位較不怕生的老婦與我對話著:「來這裡挖蚵仔的全都是一些婦女,其中有很多都是外籍新娘,主要是為了賺一點零用錢來貼補家用。這些堆積如山的蚵殼是從東石鄉各處運來的空殼,我們的工作就是尋找那些沒有被挖到的漏網之魚。至於這些空蚵殼,大而完整的可以回收再使用,多數小而破碎的則可運去填地,或者賣給工廠加工作成肥料和飼料。據說,屏東的黑珍珠蓮霧就是使用加了蚵殼粉的肥料才會長得特別好,而雞鴨吃了這種含鈣量高的飼料,生出來的蛋殼也會比較硬哦!」

講到這裡,突然一輛車門上寫著斗大「青蚵嫂」的卡車滿載著一簍簍空蚵殼駛進了堆積場內,只見場內的青蚵嫂們紛紛站起,一手拿著矮板凳一手提著小塑膠桶迅速地向卡車靠攏過去,像是急著要去找尋新寶藏似的。


青蚵嫂們正往載著一簍簍空蚵殼的卡車靠攏準備尋寶


在昏黃的街燈下,我獨自騎車頂著寒風在鄉村公路上往回家的方向奔馳,沒想到那部車門寫著「青蚵嫂」的卡車竟然就從身後呼嘯而過。這時,下午在東石蚵港的所見所聞又在腦海中快速地浮現了一遍,而我口中竟不自覺地哼起了「青蚵仔嫂」這首閩南語歌的旋律:「別人的阿君仔是穿西米囉,阮的阿君仔是賣青蚵,人人叫阮是青蚵嫂………。」@*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屯火山群為台灣最大的火山群,係由二十多座火山所組成。在280萬年前,由於太平洋板塊擠壓歐亞板塊,將歐亞板塊抬升,太平洋板塊隱沒入地底熔化成岩漿,當地底壓力過大時,岩漿便隨著斷層裂縫噴出地表,因此造成了大屯火山群的首次噴發。
  • 所謂的「藍月」並非夜空中真的出現藍色的月亮,而是指同一個月內出現的第二次滿月。之所以會被稱為「藍月」,乃是因為當年「緬因州農民曆」天文雜誌撰稿人的誤用,才令這個名稱一直沿用到今天。
  • 縱觀洪老師創作三十多年來的作品風格之演變,將其歸納為三個系列:
    一、疊染光影系列──兼容時空與動感的分割形式
    這個系列的作品,他要追求的是:一、光與影的解讀和詮釋;二、空間與空氣的互動;三、強調「動」與「靜」的對應關係;四、穿透與多重空間的開拓;五、解構立體主義的理念。
    二、擁抱自然系列──以自然為師,體會萬物生息及人體之美
    美麗的大自然,提供了創作的泉源,而寫生正是走進自然,描繪剎那間心靈悸動的最佳捷徑。
    三、夜景系列──突破與超越後的造境
    歷經了疊染光影的分割形式,又用最誠懇謙卑的態度面對自然、擁抱自然後,一個藝術創作者的自覺性,似乎鞭策著自己去尋求突破與超越,於是洪老師繼續孜孜不倦地耕耘,努力去追尋、去創造「美」,因而有了一系列的夜景造境大作。
  • 我最愛這時候帶著學生出遊,近則是學校附近的人工湖,遠則為尖石的前山或後山。而入寶山不要空手回,從寶山要安全歸來,出發前必須要做好最周全的準備,這一堂「準備出發」課,往往都是開學後的前一、兩週必上的課程。課程內容如下:
  • (大紀元記者亙婕費城編譯報導)夏季將至,費城動物園的暑期夏令營已開始報名。夏令營期間,孩子們可觀賞來自世界各地的1300只動物,還將欣賞到「生物棲息地展」由樂高(LEGO)做成的真實大小的北極熊。您有喜歡動物的孩子嗎?那麼別錯過這個機會,繳納50美元押金即可預約一個名額。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 「番茄紅了,義大利的醫生臉就綠了。」意思是番茄有食療的奇效,使經常吃番茄的人身強體壯,讓醫生等不到病人上門求診而感到苦悶。番茄的「番」即隱含有外國血統的意思,正如當年的荷蘭人被台灣先民稱作「紅毛番」一樣,就是意指西洋來的水果。
  • 原產墨西哥的野生種向日葵,因民國89年滿載葵花子的貨輪,在彰化外海擱淺,種子漂流至沿海溼地。
  • 原產於南美洲熱帶環境的水域,為浮葉性多年生草本。根生長於水中底泥,莖綠色或紅色,菱形葉片互生聚集在莖端放射狀排列。
  • 草莓海葵是礁岩區海岸高潮線的普遍種,但有的可深達20公尺。足盤較體柱寬大,表面平滑無體疣。口盤邊緣的緣溝深而且內藏襟疣。觸手共有6圈可達192支。
  • 藍鵲為群居鳥類,生活在臺灣低海拔闊葉林,社會行為十分複雜,繁殖期約為3~5月,繁殖、育幼期間有強烈的護巢行為。臺灣藍鵲會儲存及分享食物,在育雛時前一年生的子代,會幫親鳥共同照顧幼鳥,非常特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