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寫真館 重現凝望的時代

font print 人氣: 8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台灣近百年攝影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日漸消失的老照片,是本土文化最基層的資產,也是大家共同的集體記憶。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四百多件作品,以日據時期的寫真館為主要蒐研範圖,延伸到業餘攝影家的登場,包括本土第一代攝影家1920~1950的作品。觀眾從中可以一起找尋失落的回憶,建立共同記憶,並賦予時代影像共同的見證及對話。

這一階段也可視為台灣攝影文化發展的第一個盛花期,預計展出原作及複製原作共約375張作品,是近十年來,第一次以寫真館為主軸的展覽,對台灣在建立本土攝影文化的歷史研究及美學詮釋上,有重要的意義及貢獻 。

台灣攝影具島嶼文化特質,自然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薰陶,在各時代轉換中,展現不同的氣質,這也是台灣攝影文化,所特有的影像資產。

四百多件作品所要呈現的氛圍及角度,是希望從這塊土地上,找尋僅留的珍貴、稀少的影像符號,從中去解讀與凝想那個時代,在轉換交替過程中,大至時代空間,小至個人身體場域、時間的跡痕,藉由三度空間所交溶出的「凝望」。

國立台灣美術館在水牛廳,以重現一座寫真館的方式,作品展出到9月12日。另外到10月24日,在A1展覽室展出日治時期,時尚男女自信、端莊的容顏。飛魚記憶美術館也在8月期間,每週日針對65歲以上夫婦,提供免費拍攝婚紗拍照,以彌補早期未能留下珍貴照的遺憾。

展覽期間還安排3場專題演講,並將日治時期的時光隧道,拉到展示現場,由觀眾親身體驗早期攝影的繁瑣與艱辛。開辦的蛋白相紙研習營,將提供民眾體驗親手製作相紙,和沖洗相片的樂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國立台灣美術館自3月20日起到5月16日止,推出「老雨癡雲-周澄教授作品展」,周澄從事藝術工作五十年,七十年的歲月、用「老雨癡雲」,表達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感情,老雨癡雲是自然現象與心靈的結合,訴說著藝術家對這塊土地的眷戀、鄉情的關心,「雨」總是下在藝術家最想念的地方而滋潤心田,「雲」癡癡的依戀著畫家最喜愛的山峰並陪他一起成長。
  • (大紀元記者白亞士台灣台中報導)近代文人畫從溥心畬、江兆申、周澄等一脈相承,資深水墨畫家周澄自20日起到5月16日止,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推出:「老雨癡雲-周澄教授作品展」,從事藝術工作50年、70年的歲月,周澄以「老雨癡雲」來表達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感情,老雨癡雲是自然現象與心靈的結合,訴說著周澄對這塊土地的眷戀與關心,開幕當天藝文界人士冠蓋雲集。此次展出作品計有國畫61組件、書法10組件、篆刻1組件,共72組件暨印石60方,不論是山水、書法或篆刻,在在呈顯周澄深厚的書畫藝術與人文涵養。
  • (大紀元綜合報導)台南市(Tainan)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城市,開發於300多年前。台灣歷經荷蘭、明鄭時期、清朝、日治時期到現在,在台南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蹟如:安平古堡、赤崁樓、孔廟、台南地方法院等,共七個一級古蹟及八個二級古蹟。
  • 彰化溪湖出生的日本人川崎弘男和妹妹到台灣尋找兒時回憶,向溪湖派出所詢問,員警提供老照片作參考;川崎弘男意外發現父親在照片內,警方將照片列印護貝送給他們作紀念。
  • 從日治時期到光復初期約40餘年間,「新高伯」方慶綿走了3000多趟的玉山,專為登玉山的團體拍照,他的兒子最近決定把父親遺留下來的早期玉山珍貴影像,捐贈玉管處典藏。
  • 台西日治時期未曾曝光的史實,日前在監委李炳南來訪後揭開神秘面紗。當年目擊日軍打造人肉魚雷基地的連昆山證實,現址即位在馬光大排旁公墓,研判當時因二次大戰末期,美軍得到情資空襲台西頻繁,該處基地尚未完成即作罷。
  • 國立台灣美術館承辦的「中華民國第十四屆國際版畫雙年展」受到各國藝術家重視,今年共收到來自69國、1423件作品。開幕典禮12日在國美館舉行,同時展出「版.印—日本版畫主題展」,為全球受矚目的版畫藝術盛會,7月中旬開始下鄉巡迴。
  • 6月26日是行政院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美術館的22歲生日,國美館邀請大家分享生日喜悅,兩人結伴雙雙對對進入現代建築的美術館,享受浪漫美好時光,歡迎呼朋引伴到美術館。
  • 真的是水龍頭見證戲院興衰史不用懷疑,真的是「龍頭」造型,讓人稱絕。(自由時報記者廖淑玲攝)日治時期,北港振興戲院翻修時保留近百年的水龍頭,還真的畫上「龍頭」,成為名副其實的水龍頭。(記者廖淑玲攝)不用懷疑,真的是「龍頭」造型,讓人稱絕。(記者廖淑玲攝)日治時期,北港振興戲院翻修時保留近百年的水龍頭,還真的畫上「龍頭」,成為名副其實的水龍頭。(記者廖淑玲攝)
  • 今年在東京剛成立的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台北文化中心,邀請國立台灣美術館與共同策劃「浮世山水—台灣藝術心貌」。除了促進台日文化交流,同時也展現台灣文化創造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