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議員呼籲中學生必須參觀一戰紀念地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1年1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凌宇比利時報導)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紀念日剛剛過去,要求將參觀弗拉芒戰地博物館和一戰紀念公墓定為中學生必修課的呼聲越來越高。

日前,弗拉芒議會就弗拉芒和平機構做出的一項新的研究舉辦了一次研討會。在研討會上,一位綠黨議員呼籲將參觀弗拉芒戰爭紀念館和位於伊伯爾(Ieper)小鎮的一戰公墓定為弗拉芒中學生的必修課。他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參觀戰爭紀念地在英國也是強制性的,「如果你想去瞭解更多有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故事,去位於伊伯爾的一戰公墓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這一呼聲在這次研討會上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有議員表示:「對於學校的孩子來說,第一眼看到一戰墓地可能沒有甚麼吸引力,但當孩子們發現,也許面前的墓碑的主人是和自己同齡的人,就會想知道他的故事。」他舉了一個例子,「年僅15歲的Joe Strudwick的墓碑就在其中。他是自願加入軍隊的,一年後戰死疆場。那麼這名少年參軍的動機是甚麼?為甚麼會有這麼多年輕人決定拿起武器?這種衝擊會讓年輕人思考」。

也有議員提出不同的建議,「最好的方式是啟發年輕人對這一話題的興趣,而不是簡單的將參觀這類地點定為必修課」。

明年,弗拉芒將準備紀念一戰百年,弗拉芒首相剋里斯•彼得斯(Kris Peeters)將在梅寧門紀念館(Menin Gate)發表題為《不再要戰爭》的演講。另外,世界上所有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都會被邀請參加這一和平盛會。

(責任編輯:曉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7月7日報導】「歡樂暑假 逍遙一夏」專題報導(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布魯塞爾特稿)走進布魯塞爾市中心,曾被大文豪雨果譽為世界最美麗廣場之一的大廣場(La Grand-Place),常可看到觀光客與當地人,在周邊咖啡館的室外雅座上,人手一杯享受名聞遐邇的比利時啤酒。
  • (比利時大紀元記者李孜布魯塞爾報導)2008年6月26日是國際反對酷刑、支持酷刑受害人紀念日,在21年前的今天(1987年),聯合國反酷刑公約正式生效。 上午11點,國際大赦在布魯塞爾歐洲議會大廈旁的盧森堡廣場(Place de Luxembourg)舉行反酷刑活動,提醒全世界聚焦酷刑和其他形式的虐待。國際大赦提出了酷刑即是恐怖(Torture means Terror)的口號,活動還安排了身染藍色的演員模仿酷刑演出。
  • 帕林斯(Parlins)先生退休前曾在比利時最大的海運公司擔任財務監察,他和他的太太對中國歷史和佛教文化一直很感興趣,多年來參加了不少相關的講座和課程。2008年神韻藝術團安特衛普的演出給他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因此,他們2009年紐約神韻藝術團歐洲巡演再到安特衛普時,他們決定不錯過機會。
  • (中央社布魯塞爾2日法新電)網路搜尋引擎雅虎沒有交出詐欺嫌疑犯的個人資料,今天遭比利時法庭課處5萬5000歐元(約新台幣244萬)罰款。
  • 【大紀元5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海冬比利時報導)5月15日,比利時媒體曝光了一段教師向學生施暴的視頻。事件發生在布拉班特省的豪格登(Hoegaarden)一所特殊學校裡,一名男性教師向一名14歲的少年施暴的過程被手機錄下。事件的曝光引起多方震驚,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件事情發生在2008年11月,校方於今年3月27日得知此事,卻未採取任何行動。媒體曝光後,學校將這名教師停職。同時,這名教師將面臨虐待兒童的指控,學校也要接受進一步調查。
  • (大紀元記者淩宇比利時報導)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停戰91周年紀念日。英文叫做Armistice Day。
  • 英格蘭東南部地區昨晚起降下大雪,積雪達10公分,路面結冰難行,學校停課,交通中斷;連結英國與歐洲大陸的「歐洲之星」火車也誤點,最長時間達2個多小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也攪亂了比利時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
  • 據比利時當地媒體3月25日報導,從2011年1月1日開始,比利時將實行新的大學生打工規定。新規定將允許大學生一年打工50天。還可以與僱主簽訂一年期的勞動合同。目前實行的規定是,一年兩次,每次23天,合同只可以簽半年期。
  • 根據教育部門公佈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十年裡,外國留學生選擇在荷語區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增長了2.5倍。1999-2000學年一共還不到4000學生,而2010-2011學年已經達到了10747人,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如Erasmus等項目的交換生和在上大學之前就已經長期居住在比利時的外國學生。
  • (大紀元記者徐耀中比利時報導)在2009-2010年的學年裡,全比利時有1531名中學生因為調皮搗亂、經常無法完成作業和曠課被開除,其中的150人目前仍沒有找到新學校。被開除的學生一方面不願意在附近另行擇校,另一方面其它的學校也不大願意接納這些「問題少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