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精緻 徽州四雕之「木雕」

路聖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74
【字號】    
   標籤: tags:

青山逶迤,綠水蜿蜒,樹影婆娑的水口,崢嶸矗立的牌坊,粉牆黛瓦的民居,偉岸宏大的祠宇,橋吐新月,塔摩蒼穹,徽州就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長卷。而「有堂皆設井,無宅不雕花」則是徽州民居的一個重要特點。

那木質的柱子、房梁、雕花門窗,在幽暗中悠悠的散發著光芒,精緻典雅、古樸凝重的木雕藝術蘊含著濃厚的儒家文化,襯托得徽州民宅滿目生輝。

徽州木雕是傳統「徽州四雕」(石雕、磚雕、木雕和竹雕)之一。徽州山區盛產木材,民居、祠堂、寺廟等建築物絕大多數都是磚木石結構,尤以使用木料為多。

從元末明初至清末民初,隨著徽商崛起,他們發家致富後,遵循儒家文化傳統,紛紛回故鄉置良田、造豪宅,並以木雕技藝雕梁畫棟進行內部裝修,形成了一股徽州民居木雕藝術裝飾的風尚。而徽商商而兼士、賈而好儒的特點,使得徽商在木雕藝術中更多地追求儒家文化氣息,並使其成為具有鮮明儒家文化特色的木雕藝術流派。

木雕令徽州民居滿目生輝

徽州木雕隸屬於建築大類,是徽派建築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徽州木雕主要見於徽州古民居和祠堂的架梁、梁托、簷條、樓層攔板、華板、窗櫺、欄杆等處,尤以梁托、窗櫺、檻子門上的木雕最為精緻。雖不見轟轟烈烈,但對於整體建築審美而言,無疑是錦上添花,襯托得徽州民宅滿目生輝。

比如,績溪的明、清住宅,上堂簷口兩柱簷撐,一般左雕「松鶴圖」右雕「芝鹿圖」,有的兩廂檻子門還雕有「麒麟戲風」、「鶴舞獅雄」、「喜鵲登梅」、「百鳥啼鳴」等圖案,並飾有「壽」、「福」、「萬代榮華」、「竹繁松茂」等字樣。

在傢俱方面,應用木雕較多的是床與衣櫥。這些傢俱一般用高級木材製作,均用朱漆和金箔裝飾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鮮明生動。

木雕表達儒家文化

徽州木雕歷史非常悠久,並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與特色。徽州木雕作品的題材包括人物、山水、花卉、飛禽、走獸、蟲魚、雲頭、回紋、八寶博古、文字楹聯以及吉祥圖案等,但是總體上以人物為主,所表達的多為儒家文化,通常出現的內容有孝道、忍讓、中庸、崇禮、思榮、忠義、冠禮、讀書、及第、詩教、耕織等。這與徽州人民風純樸、知足常樂的品性,徽商的亦儒亦賈的品味有關。


徽州木雕以人物為主,所表達的多為儒家文化。(getty images)


徽州木雕的創作風格古拙而樸實,近似漢代畫像磚,刀法簡練挺拔,造型生動傳神,人物形象比較誇張。徽州木雕在雕刻手法上,經過明、清兩代的發展,出現了淺浮雕、深浮雕、圓雕、凹雕、淺刻、多層雕、透雕等雕刻類型。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經初具規模,雕風拙樸粗獷,以平面淺浮雕手法為主。

清代的雕刻風格則趨向縝密、繁複而精巧,追求精細完美,雕刻力度感漸失明代粗放剛勁的氣勢。其雕刻手法上最為常見的為多層雕,有的甚至有七八層之多。畫面邊框的處理常常打破單一的方框模式,以八寶奇珍或花卉葉蔓等各種裝飾紋樣組合,具有極佳的立體視覺美感。

徽州木雕極具繪畫性

徽州木雕的繪畫性很強,每幅作品的正面欣賞效果尤佳。每一塊或一組均是在一個平面上,採用陽刻的手法,依據畫面的結構逐漸遞加,使層次感得以加深。它們的形體受雕刻材料的實用板面所約束,處理層次在雕刻所及深度的平面上進行變化,具有極強的整體感。

為了使層次顯得更豐富,在統一中尋求變化,雕刻裝飾的角度、安裝時所需的技巧、講究的欣賞角度,以及花邊的配置甚至都可以不放在一個平面上。木雕藝人在進行雕刻時,往往都如同畫家、書法家一般,創作時講究章法氣勢、筆墨思緒,而對刀法的運用更是講究,將各種刀法有機地結合起來。

體現木質天然色澤和紋理之美

與其他木雕流派不同,徽州木雕對材質沒有過分的講究,不拘一格選用木材,從不一味追求雕刻木材的名貴性,卻很注重畫面的題材和工藝的精美。徽州木雕的原材料,有質地上乘的柏、檀、樟、梓、榧、楠,也有普通的松、杉、榆、柳、槐、楊。也正因為徽州木雕對材料的要求不高,所以使得當地幾乎每戶人家都能用木雕來進行裝飾。


木質的柱子,房梁,雕花門窗,在幽暗中悠悠的散發著光芒。(攝影:OzWanderer/大紀元)


徽州木雕的另一特色是大多不施髹漆,如徽州祠堂老屋中的倒爬獅、梁托、隔扇、雀替等精雕細刻的木雕上品,以顯示木質的天然色澤和紋理之美,它與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共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的徽州文化和建築風格。有些徽州木雕即使用髹漆.色彩也十分單純,一般只用紅、黑及金色,這樣的色彩處理更顯示出木雕的大器感。

有學者將徽州木雕的藝術風格歸納為:鮮明的漢風唐韻,完整的構思設計,大膽的構圖布局,巧妙的光影造型,優美的裝飾效果,多元的雕刻工藝,不拘一格的材質。徽商的經濟實力給能工巧匠們提供了無盡的發揮空間,而深植人心的儒學思想也對徽商們的思想起到巨大影響,從而促進了徽州木雕的迅速發展。

徽州木雕所具有的深刻的儒學文化韻味、獨特的雕刻手法、經濟助力等元素,構成了其在中國雕刻界獨具一格的特點,這也是徽州木雕古樸凝重,技高一籌之所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遷都臨安(即杭州)後,制扇工藝更為發達,形成了許多的著名商號,如「徐茂之」、「青茂」、「陳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後,杭州制扇業極為發達,與絲綢、茶葉齊名,被視為「杭產三絕」,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線、杭煙、杭粉、杭扇)之一。
  •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懷袖雅物」,一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歷代文人墨客們還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抒情言志,形成了獨特的「扇子文化」 誤點成蠅 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三國時,漢恆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其子曹子建特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 曹操便請楊修為他畫扇,不料楊修不小心將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將扇上的墨點畫成一隻欲飛的蒼蠅,曹操看後竟誤以為真,忙用手去拍打。從此,「誤點成蠅」的典故流傳至今。 唐伯虎巧畫扇面 唐伯虎很擅長畫扇面,他技藝超群,遠近聞名,有好事者不服氣,就故意出難題刁難。 一天,有人來請唐伯虎畫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畫上畫100只駱駝。唐伯虎什麼也沒說,點點頭就開始畫了起來。只見他先畫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間畫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隨後在山的左側畫了一隻駱駝的後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擋住;在山的右側畫了一隻露出前半身的駱駝,正被主人牽著。畫完後,唐伯虎放下了筆。 來人一看就急了,說:「這可不夠一百隻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筆來,在旁邊題了一首詩:「百隻駱駝繞山走,九十八隻在山後,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來人一看,啞口無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沒過幾天,又一個秀才模樣的人讓唐伯虎畫扇。他自己命了一個題,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點點頭,就在扇面的右邊畫出幾片綠葉來,一群蜜蜂,一隻蝴蝶,正飛了過去。然後,唐伯虎在扇面上題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讚歎不已。◇
  • 【大紀元2011年03月18日訊】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簫源自遠古時期的骨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其音量較小,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由最初的四孔發展為現在的六孔(前面五個按音孔,後面有一個吹音孔)。 在秦漢至唐,「簫」一詞主要用作指編管的排簫,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即直簫。 現代的簫可分為洞簫、南簫和琴簫。傳統洞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簫為8孔,為改進後降低聲音,適宜與古琴合奏;南簫,由中國唐代尺八發展而來,與日本目前流行之現代尺八分別為唐尺八所不同的兩個支派,目前僅見於民間和傳統南音音樂。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卻適合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
  • 古箏作爲中國傳統彈弦樂器,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箏曲古樸雅致。
  • 一張八仙桌,或四邊擺四張長凳、或兩側放兩把椅子,吃飯飲酒、喝茶待客,顯得穩定平和。
  • 塤(音同熏),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一種吹奏樂器,也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塤一般是用陶土燒製而成。因此又叫「陶塤」。這種樂器除了陶土製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製成的。
  •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在古代八音的樂器分類中(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笙屬於匏類。
  • 九州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的泛稱,其來源於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
  • 徽州民居的白牆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蘊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稱為「徽州三絕」,已經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寶貴遺產。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說:「徽州三絕,牌坊為最。」
  • 科舉制度萌芽於南北朝時期,創始於隋,又延續至元、明、清三代,前後經歷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