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直報怨和以德報怨 談仁義道德內涵

觀心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仁義道德主宰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過程,春秋孔子集大成而形成後世的儒家學說。

仁義道德,是指人的本性「仁心」與「義理」,在不同層面、境界的體現方式和內涵,儒家學說簡而言之,就是對人之本性和理性表現在個人、家庭,及國家的行為和狀態的不同層面的論述,以誠心、正意而修身為基礎的齊家、平天下實踐和證實仁義道德之道路,奠定了基本做人的道理。

以直報怨和以德報怨之爭論古來有之,從根本上講歷來的爭論忽視了一個問題:孔子的生命過程,也是一個實踐證悟仁義道德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對某一個道理的證悟也是由深入淺的過程,孔子某一時期的言論,只是孔子那一時期證悟道理的見證,而不是某一道理的終極。

因此,對以直報怨和以德報怨的認識,是後人自己證悟道理和個人境界的真實反映。

以直報怨和以德報怨,是仁心與義理兩個境界對同一事物和境遇的不同表現。以直報怨是義理範疇的內容,用現代人的說法:面對不公的情況,能當面說清的就當面說清,不背後搞名堂;當面說不清的就訴訟於法律。而人的「義理」基礎就是公平公正,自古以來,那些行俠仗義者就是求得個人、民族之公平公正而兩肋插刀者。

以德報怨是仁心範疇的內涵。仁心是發自內心的愛護和關心生命為基礎的,當自己遭到不公境況的時候,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理解別人的痛苦,站在對方的立場而一笑泯恩仇,無怨無恨。這就是由義理主宰自己到仁心主宰自己的道德昇華了。

以直報怨和以德報怨,是仁義道德不同層面的內涵,一個人從以直報怨求得個人的公平公正到能夠以德報怨,這是此人通過艱苦修煉達到心性容量的擴大,精神境界昇華的結果,是人之本性對待事物的態度,也是恕道的內容之一及寬恕之道的昇華。公平公正和對生命愛護和關心是仁義道德的基礎,也是古代中國社會的真實狀態與古人的精神狀態之實質。

仁義道德,是人之所以為萬靈之長的內涵與本能,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純正的仁義道德,無論是體現在個人還是體現在民族之間的大仁大義,都是以性命相見、相托的所謂殺身成仁,捨身取義者,如上古的三皇五帝及周公、孔子等等,他們內修道德而推己及物、恩澤後人之大仁者,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文天祥之大義者,遍布中國史書而存於中國人的精神!這些都是中華仁義道德的傳承、實踐與中華文明及中國人精神內涵的鑄就者。

可想而知,在仁義道德之中國,靠謊言和暴力騙取政權的中共是無立足之地的,一個公平公正和互相友愛的社會,鬥爭哲學和階級鬥爭完全就無用武之地,中共為自己的政治理念因此而不擇手段的剷除之。

當馬列中共能存身於中國時,失去仁義道德的中國,就被改造成一個沒有公平公正,人與人之間也完全失去真誠、關心與愛護的社會了,這就是中國六十多年來歷盡浩劫的結果與真實寫照,也是我們眼前社會一切不公和道德淪喪的根源。

社會的公平公正和友愛,是人們共同的嚮往。但是,為什麼現代的中國,很多文人學者盲目的反對仁義道德和中華文明?這是近百年在西學唯物和馬列中共的摧殘和洗腦下的產物,他們一面追求人權自由,一面卻反對仁義,對仁義道德的內涵瞭解幾乎為零,頭腦簡單的以一句「封建迷信」,就把傳統文化和中華文明否認了,這種中國知識分子式的愚昧無知,反應出整體中國人的愚昧和沒開化。

傳統文化的復興,從尊重祖先瞭解仁義道德之內涵開始,那是中國人人性與理性復甦之道路,也是個人教養與中國獲得尊重及進入未來之必須,這就叫開啟民智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本次文明開始的時候,不同的民族都有著不同的神話和傳說,拿我們中華民族來說,從盤古開天地到女媧造人,神農嘗百草,倉頡造字再到黃帝大戰蚩尤,大禹治水、再到子牙封神等等。在流傳過程中這些神話都有著好幾種「版本」...
  • 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州(今湖北蘄春縣)人。他家世代業醫,李時珍從小繼承家學,很年輕時就成為一名在當地很有名望的醫生。李時珍曾歷時二十七年著成《本草綱目》,這部曠世名著的產生說起來還有一段生動的起因。
  • 土地代表著財富,也常有因土地而出現的糾紛,哪能想到會因捨地而得到福報呢...
  • 「寬厚」指的是待人接物的寬容和厚道。寬厚能容人之短,容人之過,即便自身需要忍讓,需要吃虧,即便自己被誤解。民國時期文人林語堂在《中國人的精神》一文中寫道:「我認為寬容是中國文化最偉大的品質,它也將成為成熟後的世界文化的最偉大的品質。」
  • 女兒們的幸福祕訣,如果出嫁時的錦囊裡只能放進去一個字的妙計,婆婆與媽媽一定建議「忍」這個字...
  • 有句老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句話非常正確,沒養過小孩的人很難有深刻的體會。另一句老話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就值得商榷,因為有很多父母對子女抱著或多或少的愧疚感,總想要孩子得到最好的,卻不知道該怎麼教養孩子才最恰當;還有很多父母出發點是好的,最後卻把親子關係越搞越糟...
  • 古時候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現代雖不是這麼回事,但是飲食男女離不開經濟問題,這是古今一致的,也是得第一個拿出來談的。
  • 稱雞為「五德之禽」,所以大年初一便被定為雞日....
  • 一年的最後一天為什麼要除,除什麼?原來古人在這一年的最後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
  • 有了正確的金錢與理財觀念,又具備了錦囊祕笈──忍耐的工夫之後,首先應該談一談「食」這件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