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王劭文專欄】(20)

老年福利政策感想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3月17日訊】上週末在臺灣的弟弟結婚,我趕前一晚回臺北。家人很呵護從海外回娘家的我,希望我多多返臺度假。臺北比以前更進步了:設施便利且人性化、基礎民生物價漲幅不大、服務品質有一致性地提高。親友對健保制度和國民年金(65歲以上國民的生活津貼)等社會福利,也都有很高的評價。

國民年金的發放會是政府開支的大項目,有鑒歐美國家經驗,我們知道這將來是財政上的大挑戰。但我覺得這是政府該提供的,政府要想辦法克服那個挑戰。人民和政府間存在著不平等的契約關係,即使是民主選舉,也常見政策支票跳票、政客貪腐,而人民莫可奈何(畢竟大部分的人無法選擇國籍);政府有責任去證明,人民納的稅是真的對他們生活有益的,而不是被挪去濫用。

在美國,年屆65的公民和永久居民可以享用醫療補助和生活津貼,這是社會主義政策,有人認定社會主義絕對不好、與美國倡議的資本主義背道而馳,這些人認為政府普及性地照顧民眾是破壞優勝劣敗的常態。然而,沒有一個政治人物膽敢說要撤銷這個受年長選民愛戴的政策制度。除了考量到選票,明眼人也知道,說穿了,甚麼「主義」都是理論,一個理論不會在所有情況下都是最優越的。

經濟發展鼓勵個人和企業競爭,但是個人整體生活品質的提升,無法脫離社會共同體的需求。一個社會若是部分人過得優渥,其他人過得格外地差,毫無政府的關懷,那麼這個社會就是不夠美、不夠詳和,這種缺憾會反映在所有人的生活素養和心靈健康上。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便累積許多研究,證實社會融合度越高,人民總體越健康、快樂。

我的工作領域是為長輩服務的,這是我認為長輩們應得的福祉,也相信這對社會整體有助益。專家和政府應妥善設計和實踐德政,而非拘泥在理論之爭。

作者簡介:王劭文出生於臺灣臺北,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及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畢業,並獲領紐約大學華格納公共服務研究所最高等獎學金,主攻美國醫保政策。目前通過紐約州律師資格考,服務於專長耆老法遺產規劃的愛庭爵律師樓,聯絡請洽:718-395-826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