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寶寶上學哭鬧 爸媽如何處理分離焦慮

人氣: 15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9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郁玫報導)3歲孩子常面臨生命中的新挑戰:要上學了!這意味著他們要暫時與父母親分開,到一個新奇又陌生的地方探險。孩子們在上學的第一天聲嘶力竭哭喊,讓父母們也忍不住隨著眼眶含淚,出現所謂的「分離焦慮」,是發展過程的正常現象。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蔡盈盈指出,嬰兒在6~8個月就可能開始出現與母親(主要依附對象或照顧者)分離時的焦慮害怕,通常在2~3歲逐漸減輕,有時可能持續到5歲。

1歲孩子會隨時要看見媽媽,連媽媽離開一下去上廁所也哭不停,彷彿母親會永遠消失。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孩子可能哭泣著表示不要去上學或想要回家,表達能力較好的孩子會告訴妳:我會想媽媽,妳一定要想我喔!並會再三重覆與確認,但這些現象都會隨著孩子的適應而漸漸減輕或消失。蔡盈盈表示,面對可能的分離焦慮,父母們還是有些方式可以降低這些現象發生的強度,並幫助孩子好好度過人生中的第一次分離。

聽孩子說 縮短適應時間
首先,給孩子時間適應新的人事物。有些幼兒園可提供彈性選擇,讓孩子先從每週半天(甚至2小時)開始,父母可以考慮是否需要陪伴孩子,並漸漸縮短留校陪伴時間。還有些學校有開學預備週,在正式課程開始前,可以讓孩子們有較充分時間熟悉團體生活的內容和作息。

其次,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要好好地跟孩子說再見。多數孩子在與父母分離的當下會感到十分難過,然而經過老師與父母的合作安撫下,孩子總是可以漸漸適應新環境,畢竟學校仍是極具吸引力,有廣大遊戲空間和新玩伴。當孩子在分離哭泣的時候,請接納並允許他的悲傷,並告訴他:「媽媽和爸爸知道你很難過。」孩子會感覺被瞭解,當他表達的情緒被接受與包容時,可以幫助他縮短適應時間,同時也是教導他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

如果孩子哭泣較強烈,給他一些時間宣洩情緒,之後可以試著轉移注意力。請不要威脅或強力要求他停止,以免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蔡盈盈提醒,少數孩子可能反而完全不表達出難過情緒,很酷的掉頭就走,父母們反而需要多注意,孩子是否無法承受分離,用逃避的方式來面對。

溫暖的擁抱 建立安全感
有些時候,父母們可能聽從長輩或他人說法,趁著孩子不注意的時候溜走,避免孩子或父母遭遇難過場景。然而,孩子仍會發現父母突然離開,這樣反而會讓孩子們感受到強烈的不安全感,無法預料父母何時會消失或再出現,此負向分離經驗若重複出現,可能對其日後的人格發展造成影響。因此,好好地跟孩子道別,給一個溫暖擁抱,讓他知道何時會來接他回家,讓孩子安心地跨出第一步。

上學固定儀式 減輕焦慮
學校老師是孩子在學校的媽咪,是孩子暫時轉移的依附對象。父母對於分離的處理態度要和老師一致,不管孩子哭泣多強烈,只要孩子願意接受老師的安撫,就代表孩子能夠和老師建立起親密關係。

上學的固定儀式也很有幫助,例如:和孩子手牽手走到班級門口,放好書包,擁抱一下,交給老師並道別。儀式會幫助孩子了解分離時刻是可預測的,減輕其焦慮與不安。

根據國外研究資料統計,學齡兒童的分離焦慮症,每100位中約有3~5位兒童罹患分離焦慮症,並常伴隨著拒學或懼學的情況。蔡盈盈提醒,多數孩子在1~3周內可以逐漸適應,有些需要更長時間,但成長曲線通常是波浪狀,當孩子適應後,若偶爾又因上學而輕微哭泣,是沒有關係的,觀察可能的原因(如學校難免遇到不開心的事、身體不適、單純的想念媽媽等),再決定是否需要給予孩子協助,但已明顯影響其原來在學校的學習、人際互動、家庭功能等,則可能需要尋求專業心理醫療人員的協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