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淺談老人失智症

人氣: 6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1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郁玫報導)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的指標顯示,老年人口總數達全國總人口數7%以上,即為高齡化社會。面對現今高齡化社會的趨勢,人口呈現負向成長,因此近來有許多電影與書籍都在談論老人失智症的問題,可見失智症不只是個人的健康問題,也是國家與社會的問題。

失智症非單一的疾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詹金烈說,失智症不是單一的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它的症狀除了一般人熟知的記憶力減退外,還會影響其他的認知功能,包括語言能力、空間感、判斷力、邏輯能力、注意力等。另外,病症中後期出現的干擾行為、性格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更足以影響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

由於失智症是一種病程長,影響生活很大的疾病,家中只要有1名患者,就代表正有1個家庭受到影響;更有甚者,當老年人的比例愈來愈高,照顧失智老人的擔子,只會落在比例愈來愈少的年輕人身上,這將會是年輕人未來所必需面對的一大挑戰。

失智患者毫無病識感
詹金烈表示,失智症早期的徵兆,就是短期記憶退化,像是剛剛才問過的問題,剛剛才看過的東西,無法在短期記憶中登錄,可能一轉身就忘了。這與一般的健忘不同,因為一般人會自省,知道自己忘東忘西,有病識感就不是失智。真正失智的患者通常是由家屬帶到醫院,但他們連自己為什麼到醫院來都不清楚,更別說他們知道自己記憶力喪失。

失智無法預防與根治
由於失智症在事前無法預防,在發病後也無法根治,尤其是阿茲海默症引發的失智,一旦進入病程,智力就像走斜坡一樣,損害只會愈來愈嚴重。面對這樣的疾病,真的只有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採取措施。

遠離危險因子 增加保護因子
目前失智症還沒有藥物能完全治癒,因此預防失智症的發生為首要目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林莉茹建議,民眾要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頭部外傷、肥胖、抽菸與憂鬱,同時還要遵循下列4原則以增加保護大腦的因子:
1.多運動
保持每星期規律運動,如健走、爬山、游泳、騎自行車、柔軟體操、瑜珈、打太極拳等。
2.多動腦
每天保持好奇心,多接觸新事物,如學習新知、閱讀、下棋、繪畫、園藝、烹飪、縫紉、編織、規劃旅遊等。
3.多參與社會活動
保持社會參與,多與人群接觸,如參加聚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當志工等。
4.多攝取地中海飲食
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未精製的穀類食物,使用未飽和油脂來烹調,如橄欖油等,多攝取深海魚類,亦可適量飲用葡萄酒。

每日照顧失智長者小撇步
1. 多幫長者按摩。
2. 告訴長者我愛您。
3. 給長者一個大擁抱。
4. 陪長者一起唱老歌。
5. 陪長者一起做家事。
6. 多給長者讚美與鼓勵。
7. 陪長者聊開心的話題。
8. 陪長者玩益智遊戲,如拼圖、下棋等。
9. 陪長者一起運動,如做體操、健走等。
10. 多對長者說「好」,少說「不要」與「不可以」。
11. 認真傾聽長者的話語,順勢轉彎、不爭辯、不衝突。
(所有撇步可重複執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