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死不旋踵

陳必謙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04
【字號】    
   標籤: tags:

【釋義】「死不旋踵」這個成語比喻不避艱險,即使死也不後退。

【造句】那位太守,秉公執法,即使皇上要處死他,他也死不旋踵。

【出處】《後漢書.李膺傳》

東漢桓帝的時候,宦官專權。他們橫行霸道,無惡不作,他們的親朋好友,也仗著他們的勢力,胡作非為。

野王縣(今河南沁陽)縣令張朔,是宦官張讓的兄弟,他依仗權勢,公開貪污勒索,魚肉百姓,甚至殺害懷孕婦女,當地百姓敢怒不敢言。

紀元165年,被稱為「天下模範」的李膺,做了司隸校尉。上任沒幾天,就有人向他告發罪大惡極的張朔,李膺當即下令將張朔逮捕。不料,張朔聽到風聲,連夜逃往哥哥張讓家中。

李膺知道後,親自帶領一批公人,前去搜查,竟然一無所獲。李膺毫不洩氣,命人仔細再搜一遍,終於在有夾道的牆壁中,抓獲了張朔。平時趾高氣揚的張讓,這時也不敢吭聲。

李膺擔心張讓會耍花樣,就抓緊時間審訊張朔,然後將其處決。張讓得知弟弟被殺,氣急敗壞地跑到漢桓帝那兒哭訴,漢桓帝立即召李膺進宮,責備他為何不請示就殺了張朔。李膺理直氣壯地回答:「我到任已有十天,只是擔心案件積壓,來不及處理。想不到辦案快了,反而有罪。」

李膺又說:「我得罪了宦官,凶多吉少。即使陛下把我處死,我也決不後退。(原文是:誠自知畔責,死不旋踵)。只是請求陛下寬限五天,讓我把那些罪不可赦的人法辦了,到時候,即使把我下油鍋,也萬死不辭。」

接著,李膺又列舉了張朔的種種罪行,連漢桓帝也無話可說,只得對張讓說:「你弟弟罪有應得,怎麼能怪李校尉呢?」

從此,李膺聲威大震,那些宦官再也不敢為所欲為了。桓帝很奇怪,問他們:是何緣故?他們一邊叩頭一邊說:「我們是害怕李校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成畫畫,特別善於描寫北方山野的寒林景色和風雨、明晦、煙雲、雪霧等自然景象。
  • 傳說上古時期的堯帝,聽說許由是個隱世的高人,便想把帝位讓給他。
  • 曹操對自己兒子曹植的才氣非常賞識,覺得曹植的文章確實寫得不錯,但也不免有些懷疑是請人代寫的。
  • 意思是以先聽到的話為主。比喻抱有成見,不再聽後來的話。
  • 陶淵明在回家的路上,他一邊走一邊想,還是辭去官職回去的好哇!
  • 興:志趣、興緻;采:神采、精神;烈:強烈、旺盛。原形容作家的文章風格,後多形容興緻高、情緒飽滿。
  • 戰國時期的著名縱橫家蘇秦,他因衣著破陋而被秦惠文王拒之門外,還遭到了親人和鄰居的恥笑。
  • 莊子常常借各種各樣的寓言故事,來說明自己的哲學觀點,使深奧的道理變得十分淺顯,易為讀者所接受。
  • 晉王楊廣生來聰明乖巧,儀錶堂堂,只是心懷叵測,陰險狡詐,一心妄想奪取哥哥的太子之位。
  • 「老生常談」這一成語,用來指老書生常講的話,沒甚麼新意思。比喻聽慣聽厭的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