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如釋重負

陳必謙
font print 人氣: 274
【字號】    
   標籤: tags:

【釋義】釋:放下。比喻人在解除某種沉重負擔後的輕鬆愉快。

【例句】小明直到考完最後一門功課,才如釋重負地鬆了一口氣。

【近義;反義】輕裝上陣;如牛負重 任重道遠

該成語出自《谷傳.昭公二十九年》。春秋時,魯昭公是個昏君,只知吃喝玩樂,不理國政,把朝政搞得一團糟。大權進一步落到季孫、叔孫、孟孫三個奸臣的手中,其中又以季孫權力最大。

魯昭公覺察到季叔、叔孫、孟孫對自己的威脅。他便找了與三卿有矛盾的大夫公若、後孫、藏孫,準備找一個適當的時機,除去三卿。

這年秋天,機會終於來了,三卿之一的叔孫,因故離開了京城,魯昭公便派兵包圍了季孫的府第。

季孫來不及調集軍隊反擊,只好固守府第。但叔孫的家臣得悉後,馬上率兵前去救援季孫,孟孫見狀,也迅即出兵,很快將魯昭公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領兵的也全被殺死。魯昭公見大勢已去,只好帶著藏孫,到齊國去避難。

由於魯昭公早已失去了民心,因此百姓對他的出奔並不同情,相反倒有加釋重負之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