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瓷聖」——何朝宗

作者 :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69
【字號】    
   標籤: tags:

何朝宗(公元1504年~1582年),字何潮,號阿來(來福、來佛),福建省德化縣潯中鎮隆泰村後所人,中國聞名中外的瓷雕藝術大師。
  
早年的何朝宗跟著父親雕寺廟佛像,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著意追求純樸典雅,力求造型新穎,注重在神態個性上下功夫,不入俗套。他一度到泉州,在這「泉南佛國」,他拓展了藝術視野,結識並求教於著名雕塑家王弼,使自己的藝術才華得到了進一步增長。

何朝宗善於博取各家之長,既師承傳統又不泥古,他善於揉合石刻、泥塑、木雕等的不同技法於一體,運用技巧和陶瓷材料的特點巧妙結合,不斷開拓自己的新路,開創了「捏、塑、雕、鏤、貼、接、推、修」的八字技法,形成獨樹一格的「何派」藝術。
  
何朝宗利用象牙白瓷那如脂似玉的優美材質,雕刻出各種不同的瓷塑人物,如彌勒、觀音、如來、達摩等佛像雕塑品。他充分發揮了中國傳統的「傳神寫意」的雕塑手法,刻畫入微地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獨具風格神韻。

那莊重神妙的形象,生動的氣韻,誇張的比例,寓端正於曲折的動態,遒勁圓潤、深淺得宜、疏密對比強烈,富有節奏感的衣紋線條,多層次而又臨風飄舉的衣裙,無不令人歎為觀止。其作品無一不物盡精奢、巧奪天工,達到了瓷塑藝術中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峰。
  
何朝宗所塑造的人物,既是神,又是人們理想中善與美的化身,達到現實性與理想性的統一、整體塑造與細部刻畫的完美結合。同時,何朝宗所塑的瓷塑,摒棄了繁瑣庸俗的彩飾,而以單純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質地美取勝,不僅注重塑像造型的完美,更注重刻畫人物性格的完備,使人物顯得格外慈祥、溫柔、嫻淑、善良和聖潔,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
  
何朝宗雕塑的渡海觀音,通體呈象牙白色,樸素典雅,形象逼真。那鬢紋錯落有緻,風巾披後,一串珍飾略露胸間,雙手藏於袖內作左拱勢,一足踩踏蓮花,另一足被水花掩蓋,衣袂臨風飄舉,給人以踏浪凌波似流海歸來的聯想。

那疏密得宜的對比和略帶誇張的比例,使觀音的面部神態十分突出,而那富有節奏感的衣褶線條的處理,簡明概括,清秀流利,生動神妙的氣韻,不能不使人歎為觀止。曾經有人以這樣的詩句讚道:「除非觀音離南海,何來大士現真身。」後來,人們把何朝宗塑造的觀音稱為「何來觀音」,久而久之,「何來」也就成了何朝宗的雅號。
  
何朝宗除雕塑觀音形象外,還塑過達摩、菩提等佛像,風格神韻,都別具一格。他創作的一尊達摩立像,通高43.1厘米。達摩立於波濤洶湧之間,禿頭長耳,兩目炯炯,雙眉微鎖,臉部流露出緘默沉思的表情,袒胸披肩,帔紋翩然慾動,長裙飄拂,宛如乘風破浪疾馳而行,恰切地表現了這位少林初祖堅韌不拔的精神。這座塑像修短合度,立體感強,個性突出,可以看出何朝宗出神入化的功力和鬼斧神工的技藝。
  
何朝宗的創作態度嚴謹認真,堅持寧缺勿濫的原則。據說,他的每件瓷雕作品創作出來,先擺放在窗口,讓路人品評,稍不稱意就推倒重塑。他十分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如是得意之作,則在背部鈐蓋印章。所以,他流傳於世間的瓷雕作品都是極少雷同的上乘之品。

在16世紀的「東西洋」市場上,他的作品被譽為「凝脂美玉」、「東方藝術」、「世上獨一無二珍品」、「可與米蘭的斷臂維納斯相媲美……」,人們「不惜以萬金爭購之」。他雕塑的形態各異的瓷觀音,在日本及東南亞的佛教國家中,被人們奉為神物至寶,在西方人眼中,被視為「東方藝術之精品」。
  
何朝宗以他超群的技藝把瓷塑造形藝術推到一個前無古人的高度,成為後代瓷塑藝人倣傚的楷模,並躋身於世界偉大藝術家之列。而他的那些冠絕一時的作品,被稱為「世界最精良的瓷器」,為各國大博物館競相求藏,有「天下共寶之」的美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天,范子華和他的門客在高台上遊玩。一個門客說:「有誰能從高台跳下去,賞給他100金子。」大家假裝爭先恐後地要向下跳,但卻並不跳下去。只有商丘開一個人,信以為真,跳下高台。只見他:身輕如燕,飄然著地,身體毫無損傷。
  • (shown)古人敬天信神,「觀天道以應人道」,人類的文化與信仰相伴而行,輝煌燦爛的文明中無不閃耀著信仰的光芒。
  • 王翱,字九皋,河北鹽山縣人,是明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帝連續五朝的廉吏。他身居官場幾十年,雖位高權重,但始終保持公正、廉潔的品質,以身作則,表率群臣,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小故事。
  •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神傳給人的,儒、釋、道三家思想交相輝映,規範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滲透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而文人知識分子作為社會的良知,熟讀聖賢書,弘揚道德,敬天信神,以經世濟民為己任,這些純正的理念在其為人處世中乃至其文學作品中無不充份的體現出來,被後世傳為佳話。以下為其中幾例。
  • 唐憲宗時宰相李蕃,其在任時知無不言,言而敢諫,深受皇帝器重。
  • 古人認為,上天主掌一切,天道規範一切,華夏傳統是承天理而來,堅守傳統文化中的做人標準,也就是遵從天道。孔子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孔子一生堅定不移的追求真理,弘道崇德,倡導以道德規範人的思想和行為,鼓勵人修身、知人、知天、成聖,為後世作出了楷模。
  • 觀年間,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
  • 成人之美是一種修養,它需要有寬廣的胸襟和與人為善的心態。
  • 古人敬順天意,提出:「推天道以明人事」,是指通過探索推演宇宙、自然運動變化的規律,從而使人明白人類社會發展和個人生存變化的規律,明白做人的道理,達到「與天地合其德」,使自己的行為絕不偏離正道。古代設立了司星官、欽天監、卜官等,觀象授時,很多事情通過預測和占卜來預知吉凶禍福。以下為西漢星佔家卜筮家司馬季主談論的一些關於遵天理、明人事的道理。
  • 宗元與文暢等一些嚴謹持身、品德高尚的修行人結交,很欣賞晉宋以來謝安石、王羲之、鮑照等人的「服勤聖人之教,尊禮浮圖之事」。他被貶時常常寄居在寺廟,時常與僧人們一起參禪悟道,談玄說佛,感到佛法的博大精深。他的思想境界也不斷地昇華,在他的文學作品中也反映出來,如在山水詩中體現的「心凝神釋,與萬化冥合」的境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