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有存

作者 : 羅真
font print 人氣: 45
【字號】    
   標籤: tags:

四川巴縣陶生,少年美貌,同學稱之為「小潘安」(潘安是古代的美男子)。一年端午節,鄉人舉行龍舟競渡活動,陶生出城遊觀。偶見一位少女,隨其嫂在樹下休息,少女對陶生注目凝視良久。

嫂嫂拍著少女的肩膀,開玩笑說:「那人是陶家小潘安。以你的才貌,如果與他相配,也算終生無憾了。」少女紅著臉,微微一笑說:「只怕我命薄,沒有福分消受。」當時人聲喧嘩,陶生沒有聽見他們說什麼。

有個河道防汛兵卒,一向垂涎那位少女的美色,卻無路可通。這天,他正巧隱身樹後,竊聽到姑嫂戲言,頓生奸計。於是,他假借陶生名義,乘夜去敲少女房門。少女問是何人?他說:「感念您所說『福薄』話語,我是陶生,特來拜兄。」少女正在思念陶生,轉側不寐,一時忘乎所以,便開門請他(假冒陶生的汛卒)進來了。

過了不久,少女聽任父女之命,嫁給了鄰村某姓青年。有一天,汛卒路過鄰村,在道上碰見少女的丈夫,問他哪裏去,答稱到某地探望親戚。汛卒估計他往返一百餘里,晚上不能返歸。夜裡,汛卒跳牆進了女子夫家院內,用刀撬開房門而入。

少女被驚醒,汛卒說了幾句鬼話,她默然未拒。正在此刻,忽然聽見敲門聲,側耳細聽,原來是女子的丈夫回來了。女子嚇得渾身顫抖,手足無措,汛卒安慰說:「別怕,開門不妨事。」女子開了門,其夫剛邁腿進來,汛卒揮刀砍下他的頭,然後提著他的頭,扔進鄰家後園,很快逃走了。

夫家的人抓住女子,送進官府。縣官嚴加拷問,她終於口吐實情。官府將陶生逮捕審訊,陶生茫然不知所對。縣官對他屢屢嚴刑拷打,他痛楚難熬,只好屈打承招。只是被害者腦袋未獲,難以定案,縣官又對陶生朝夕刑訊。陶生實在不勝毒刑,哀求獄卒說:「反正都要死,不如快些死了倒好。誰能代我找到人頭,我給他一百兩銀子。」

獄卒感到為難,卻又貪饞這一大筆錢,便跟老婆商量。老婆說:「我弟弟剛死,埋在城外,你去拿他的頭來頂上,白花花的一百兩銀子,豈不成了自家囊中之物嗎?」獄卒隨即乘夜打開小舅子的棺材,砍下人頭,另埋別外,將埋頭地點,告訴給陶生。縣官再審訊時,陶生便按照獄卒所說的地方回答,縣官派人去挖,果然得到「被害者」之首,此案遂定。

汛卒聽到消息,心中偷著高興,在酒店裡痛飲一場,回家對老婆說:「我殺了人,卻判陶生死罪,天公地道在哪裏呀?我看是天道無存!」

這時,恰巧有一個小偷,從他家窗外經過,聽到汛卒所講的話,非常氣憤,立即直奔縣衙,擊鼓稱冤,並向縣官詳說其故。縣官便即逮捕汛卒,汛卒只好俯首認罪。又問:「人頭何處去了?」答稱:「扔進鄰家後園。」

縣官捕鄰人到案,鄰人供稱:「那天早晨起身到後園,發現了一顆人頭,怕受連累,偷偷埋到郊外了。」衙役押著鄰人,前去掘人頭,果然驗證不誤。縣官轉過來再問陶生:「你供稱的人頭來自何處?」陶生說:「是獄卒幫忙弄到的。」縣官捕來獄卒一問,才知道是他小舅子的腦袋,於是將姦汙殺人的汛卒,斬首示眾;再將獄卒投進監牢;釋放了陶生;重賞了偷兒。

那個偷兒,能聽到汛卒的自白,並勇敢地到官府報案,難道不正是神靈的指使嗎?

正是:

天網恢恢無遺漏,
行惡必有遭報處。
敢言天道無存者,
正被天譴遭殺戮!@

(事據清代王椷《秋燈叢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禮記‧樂記》中說:「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禮是天之經,地之義,是天地間最重要的秩序和儀則;樂是天地間的美妙聲音,是道德的彰顯,禮序乾坤,樂和天地,氣魄何等宏大!
  • 師曠,名曠,字子野,今山西洪洞人,晉國主樂大師(當時地位最高的音樂家名字前常冠以「師」字)。大約生活時期在西元前572~532年,晉悼公、晉平公執政時期。師曠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又稱瞑臣。為晉大夫,亦稱晉野。是當時著名的大音樂家,以「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他還是位傑出政治活動家和博古通今的學者,時人稱其「多聞」。
  • 棄惡從善,張生靠一善念脫離了餓鬼道......
  • B>一、陸績的鬱林石
  • 古語說:「做善事,貴在堅持不懈。取小所以就大,積一所以成億。九層高的樓台,最初也是開始從累土漸漸累高的;千里之遠的行程,最初也是開始從腳下一步一步的走!」知道是善事,就要馬上去做,而且還要認真努力的去做,持之以恆。
  • 語云:「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而作惡之人則「吉慶避之,惡星災之,刑禍隨之」,以因果規律導人以正,啟迪人以去惡念以修善行,通曉聖賢之理,相信因果報應,修身進德;切莫恣情縱慾,任意造業,無所忌憚,其結果必害人害己,以致天災人禍,世間亂象。古籍中記載的這類事例非常多,以下舉幾個例子。
  • 范蠡出身「衰賤」,但素有大志,見識高卓,他曾拜奇人計然為師,研習治國治軍方略。年輕時就學富五車…
  • 於謙(1398~1457),明代浙江杭州人,是一位正義忠烈之士。他曾任監察御史,常手拍胸脯嘆道:“不知此一腔熱血,何時洒於何地!”是隨時準備以身許國的人。他死後,許許多多的人到墳上去祭祀,並傳出:在他的墳上祈求托夢以解疑惑的事,非常靈驗。
  • 北宋清官包拯一直是中國為政清廉的典範,其「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的為官之道一直有口皆碑,而為後人所敬仰。
  • 孝與不孝都會有因果報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