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價值和力量

李毅:烏克蘭的共振效應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3月10日訊】美國前總統里根曾說:「共產主義是人類歷史上可悲而怪異的一頁——仍在進行中的最後一頁」,因為他認為共產主義最惡劣的地方,禁錮民眾的思想,「與人類歷史的潮流相背,抹滅其人民的自由和尊嚴。」為了開啟世界上更廣范的自由之航,里根總統選擇了堅定而又毫不妥協的反共之路,在成功遏制蘇共時,也使當時停滯不前的美國經濟,出人意料的復甦,且快速發展。自由是否有力量,這段歷史就是答案;自由是否有價值,柏林牆的倒塌,拆掉了那座「防範自己人民的牆」,而德國及歐洲始於1945年的分裂狀態也從此消失了。

捷克已故的前總統哈維爾,一次對知識份子發表演說時說:「無論他們的創作方式和人生觀相去多遠,如果不挺身而出捍衛他人的自由,便是放棄自身的自由,沒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沒有自由;沒有自由,就沒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捷克的民主進程在哈維爾對自由理念的推崇中快步穩進。自由的理念展現的價值和力量,不僅使捷克加入北約步入民主,並在2004年加入歐盟。2006年捷克躋身於世界發達國家行列,2010年人均GDP為1.8萬美元。發展的經濟,又何嚐不是得益於哈維爾的精神道德權威,對自由理念的尊重?

烏克蘭在爭取民主和自由的進程中,經歷了動盪和波折,民意對自由民主價值的嚮往,使烏克蘭人成功的推倒了專制的政權。在文明法制和專制獨裁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中,烏克蘭嚮往的民主法制,受到外界專制因素極大的挑戰。目前,由於俄軍入侵克里米亞公然挑釁的事件,無論俄羅斯本國還是國際社會但凡稍有道義,都發出譴責的聲音。

俄羅斯政治學家斯達尼斯拉夫-別勒科夫斯基在接受BBC採訪時說:俄羅斯和烏克蘭因為克里米亞之爭成為仇敵。如果克里米亞獨立,則意味著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民族,都將失去他們存在的意義。因為任何一個民族想保留自身民族價值的行為,都會被普京認為是挑戰。強迫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其實是在催促俄沙皇的存在與復辟。

「烏24小時新聞」報導說,白俄羅斯總統3月5日同烏克蘭前總統列昂尼德-庫奇瑪進行電話會議時表示尊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他說:普京出兵克里米亞,導致周圍國家的極度驚恐和不安。在一個很「漂亮」的時刻,普京異想天開藉口保護「俄語區居民」出兵干涉烏克蘭,這是甚麼邏輯?白俄總統表示,因為烏克蘭事件,也敦促他適時調整內部政策,減壓示威人群的激烈情緒,以避免類似烏克蘭的流血事件在白俄上演。

阿塞拜疆國會議員拉斯姆-穆薩別科夫說:俄的出兵行為在國際上是違法的,同時這一舉動導致周邊國家關係緊張升級,並為我們帶來所有可能的風險局面。他表示烏克蘭事件為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白俄羅斯,摩爾多瓦等國打開了一道通向歐洲文明的光明之路,對於我們意味著光明的未來。

阿塞拜疆國會議員依格巴勒表示,事實上,烏克蘭事件挽救了那些面臨俄威脅的國家。在烏克蘭事件背景的影響下,南高加索一帶取得了相對和平安寧的環境。他表示,「這一事件說明,普京力行的『亞歐聯盟』面臨結束的局面。」

阿西瑪-莫拉扎德議員對俄軍入侵烏克蘭的行徑,特別發表聲明說:俄對烏內政進行干涉,這也是強加在阿塞拜疆之上的壓力。這一事件導致很多獨聯體國家陷入緊張和不安,但同時也為我們打開了一條文明的道路通往西方。烏克蘭財團迅速遠離俄的利益中心,烏克蘭也迅速的靠向歐盟。普京施壓的同時,也損失了俄財團的巨大經濟利益。事實上,普京不僅僅失去了財權上的巨大效益,也無法賠償其自身的道德損失。

政治家扎琺爾-古力耶夫說:普京已經把車子開到了「房頂上」。他想反用克里姆林宮的「偽裝的干涉」這一經驗,試圖建立一個新的俄羅斯帝國。為此,他接受了斯大林推薦的「懷柔干涉法」——用「強加的友誼」把歷屆的黨魁送上了「帝王」的寶座。在烏克蘭克里米亞,俄軍以機關鎗威脅當地的居民接受這一「強加的保護」「強加的友誼」。

還有很多獨聯體境內的政治家,及政論家也在分析和評論俄干涉烏克蘭內政的行為,限於篇幅僅止與此。目前,烏克蘭事件產生的效應,像是在動盪中不斷的傳遞自由的價值理念,讓周邊鄰國引以為戒,也讓鄰國看清專制的行為帶來的威脅與惡果,真空的權力與謊言。面對俄干涉烏內政一事,也在第一時間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應,使獨聯體很多國家想到文明的出路,就是通向歐盟通往西方,融入民主思潮,擁抱自由的價值和力量。

相關新聞
烏克蘭民主人士支持全球同步絕食活動
烏克蘭議會選舉考驗民主承諾
歐盟推崇烏克蘭國會選舉民主公平
烏克蘭橙藍和解出色形成民主價值鞏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