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古代的打火機——陽燧

作者:宋寶藍

如果沒有火,人們會發生哪些問題呢?小到無法烤熟生肉,大到無法冶煉金屬,製造武器。沒有了火源,很多的工業就會陷入癱瘓。而火的來源和用法,追溯起來還有一段精采的故事呢!

聖者神遊燧明國 發明鑽木取火

在上古神話傳說中,有一個神明的國度,名叫「燧明國」。這個國度沒有春夏秋冬,沒有太陽、月亮,也就沒有晝夜之分。但是這個國家依然充滿光明。

燧明國的國人都具有長生之術,可以活到永遠。有的國人度過了漫長的歲月,但因活得實在太久,會產生厭倦,這時就會升天而去。

燧明國有一顆神奇的火樹,名叫「燧木」。這棵樹占地一萬多頃,枝葉繁茂無比,繚繞的雲霧就從樹中產生。只要折下一段樹枝,鑽木就會出火。

聖人得到啟示,他上觀天象,下察五行之一的火德,發明了鑽木取火,這位聖人就是燧人氏。 圖為燧人氏像。(公有領域)

後來,有一位聖人神遊天國,偶然進入了燧明國,看到了燧木,看到樹上有一隻鴞鳥,牠用嘴啄樹,就會冒出燦然的火花。聖人得到啟示,他上觀天象,下察五行之一的火德,發明了鑽木取火,將火的用法傳給人類,這位聖人就是燧人氏。

三千年前已使用聚光原理

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已有「左佩金燧」、「右佩木燧」的說法,意思是晴天時用金燧取火,陰天時用木燧取火。金燧也稱為陽燧,是用銅鑄成;木燧,是用木製成的鑽火工具。

陽燧可分兩種。 一種說法,是用金屬製成尖底杯,將其放在陽光下,使光線聚在杯底尖處,聚焦的光點可以引燃杯底下的艾絨等易燃物。另一種說法,陽燧是用銅鑄製成凹面銅鏡,將銅鏡對著太陽取火。陽光射入陽燧凹面,被陽燧的凹面聚焦到一個焦點,光點溫度迅速升高,也可點燃艾絨。

西漢銅陽燧。揚州邗江甘泉鄉姚莊西漢墓出土。(三獵/Wikimedia Commons)

三千年前,周朝就已懂得使用聚光原理。即使在近代,聚光原理也被現代科學廣泛運用。無論航太航空技術,還是太陽能的使用,都可以見到聚光原理的運用。因此有人認為,應將聚光原理列為是繼中國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呢!

火柴的鼻祖——發燭

古時製造陽燧,選在五月丙午日中午,十一點到一點之間,因為這個時段火氣最旺。用冶煉好的五色石加以鑄造。陽燧製成後,形狀很像一面圓圓的鏡子,但中間是凹面。把它對著太陽聚集日光,就可以輕易的取到火。

除了陽燧取火之外,還有其他的取火方法。魏晉時期採用石火,用鐵片撞擊石頭,產生火星,引燃下面的火絨。火絨的材質,多是艾絨或紙張,因為加過硝水,觸火即燃。

Three matches: the whole, the burning and extinguished. Life cycle matches symbolizing human
後來出現發燭,是將松木、杉木削成薄片,上端塗上硫磺,遇火即燃。這很接近今日的火柴。圖為火柴燃燒示意圖。(Fotolia)

後來出現發燭,也叫焠兒、取燈,是將松木、杉木削成薄片,上端塗上硫磺。至清朝時,則用去皮的芝麻秸做成細枝,於上端塗上硫磺,遇火即燃。這很接近今日的火柴,近似火柴的鼻祖吧!@*

參考資料:

1.《太平御覽‧卷八百六十九‧火部二》
2.《南村輟耕錄‧卷五‧發燭》
3.《聽雨叢談‧卷十一 ‧取燈》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