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新解】杞人憂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作者:俞元
據《左傳》記載,魯莊公七年四月的一天夜晚,夜空中下起了流星雨,砸到了杞國一帶;隕星砸毀半個國家,房屋被焚燒,大火連燒三個月。(DANIEL REINHARDT/AFP/Getty Images)
font print 人氣: 407
【字號】    
   標籤: tags: ,

《列子.天瑞》中有一篇寓言故事,說古代有個杞國人整天擔心天塌地陷,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杞人因憂天而被貽笑千古,人們認為他的憂慮是毫無根據和不必要的。子非杞人,焉知杞人之憂?你知道他有過什麼樣的可怕經歷嗎?

杞國,是中國歷史上自夏代到戰國初年的一個諸侯國,由華夏族建立,國祚延綿一千多年;西元前445年,被楚國所滅。杞國最初在今河南杞縣一帶,後來遷到今山東新泰一帶。據《左傳》記載,魯莊公七年(公元前687年)四月的一天夜晚,夜空中下起了流星雨,砸到了杞國一帶;隕星砸毀半個國家,房屋被焚燒,大火連燒三個月。

在今天河南杞縣廣為流傳的幾個傳說中,均提到了杞國下過隕石雨,大地被砸出許多大坑。隨後又發生了地震……距山東新泰市區15公里的高西村,當年杞國與魯國的南部交界地帶,村外一座土山頂上有一巨型水坑,專家考證認為是隕石爆炸造成的。 在水坑周圍幾公里範圍內,村民們曾經撿到很多帶顏色、半透明的石頭,與地質學中記載的「玻璃隕石」碎片極為相似。

可以想像,當時的杞國人看到燃燒的巨石從天而降,認為天塌下來了。加之,杞國國君姒姓是大禹的直系後裔,杞國人一定聽說過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的故事。傳說中的天塌天漏,加上親身經歷的隕石雨,更加深了杞人對「天塌」的恐懼。而且,杞國作為一個小國,經常受到周邊國家的侵擾、攻打,多次遷徙,過著不穩定的生活。所以,杞人比其它國家的人更具有憂患意識;杞人憂天,也體現了杞人一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思想。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憂患意識,看起來太平,其實已經處於亡國的邊緣;一個人,如果忘記了憂患,志得意滿,經常嘲笑別人,他離敗亡也不遠了!@*#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秋時代的宋襄公備受爭議。他與楚國交戰,因堅持戰爭禮儀被楚軍大敗,自己身負重傷第二年去世。精於陰謀陽謀的毛澤東罵他「蠢豬似的仁義」,在大陸教科書中他被嘲笑批判;可孟子、董仲舒、司馬遷等大儒卻盛讚宋襄公,把他列為春秋五霸之一。
  • 葉公本名沈諸梁,楚國王室後代,24歲時被楚昭王封到葉邑(今河南葉縣南舊城)。他組織葉邑百姓興修了東、西兩陂大型水利工程,東陂防洪、西陂蓄水。他把水利施工圖畫在自家牆壁上(因為竹簡不適合畫圖)、梁柱上、衣服上,在每個水渠的出水口都畫上龍,並稱之為「水龍頭」,以求風調雨順。
  • 《列子‧湯問》中有篇寓言故事,年近九十的愚公想要挖平擋在門前的兩座大山。他率兒孫三人上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一年往返一次。鄰居有個七八歲的孤兒,蹦蹦跳跳跑來相助。河邊有智叟嘲笑說,愚公剩餘的歲月連草都動不了,如何挖動山?愚公說:「我們家一代又一代,子子孫孫無窮盡,怎麼挖不平山呢?」智叟無語。山神聽了,趕緊向天帝報告。天帝感念愚公的誠心,命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大山。愚公出行再也沒有高山阻擋了。
  •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句話在中國流傳已久,現在人們都理解成:別人瞪我一眼,我也瞪他一眼;別人用牙齒咬我,我也咬他。其實,這句話來源於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意義完全相反,法典規定:如果一個人擊落別人的牙齒,他的牙齒也要被打掉;如果一個人挖了別人的眼睛,他的眼睛也要被挖出來。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 門楹上掛上春聯,將冬天的氣氛一轉成新春,千門萬戶立即煥然一新。除夕前,什麼時候換上新春聯好呢?在中華文化史上,當前的這種遍及百姓家的紙春聯是何時開始黏掛的呢?
  •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就送走了溫順可愛的玉兔,迎來了瑞氣萬千的祥龍,這兒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龍騰虎躍,好運連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