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好好說

海倫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0月15日訊】現代社會里接受文明教育的父母打孩子已不常見,尤其在一些國家這還是犯法的。不過,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被孩子的頑皮气得不行時,常會不分場合、不由分說地對不乖的孩子大聲嚷嚷。然而,研究表明罵孩子坏處多。据路透社丹麥哥本哈根2002年10月1日消息[1], 丹麥的一項新調查顯示,言語辱罵和打孩子一樣,對他們的傷害不相上下。

在1994-2002年間許多孩子參与了有關的調查。半數以上的孩子說他們討厭別人沖著自己吼叫,而且過很長時間以后仍不能對此釋怀。

從事該研究的丹麥學者Erik Sigsgaard告訴路透社說:“你不能認為罵孩子比打孩子強。當你罰孩子時,你給他的感覺是他不值分文。孩子們認為動作暴力和語言暴力沒有兩樣。”

一個孩子說罵相當于用聲音來打人。一直以來,心理學家知道常挨打的孩子長大后極易缺乏自尊和安全感。

聯合國儿童權力條例規定孩子有接受免于受身體上或心理上的暴力和辱罵保護的權力。Sigsgaard 建議家長用平常的聲音而不是喊叫聲把自己的意見告訴孩子[1]。

很多人失去理智地訓斥孩子時,多數原因是自己心情不好或其他与孩子無關的原因。彼此間友好相處,和气交談的社會是我們都愿意有的生活環境。但是我們也不要走到另一極端去,對孩子不管不教,那也不對,孩子還是需要大人教養的,教養孩子是每一個做父母的天職。父母就是有義務教養好子女,但要講方法,要理智地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不要做坏事。從內心深處保持心平气和,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就開始,和孩子好好說。

參考資料

[1]Scolding Kids Harms as Much as Hitting, Study Says
http://story.news.yahoo.com/news?tmpl=story2&cid=585&ncid=585&e=5&u=/nm/20021001/sc_nm/life_child_scolding_dc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矽谷經濟不景氣一波波裁員的結果﹐意外造成當地一向擁擠不堪的交通,突然因太多人不必去上班而通順起來。另外一項令專家跌破眼鏡的意外﹐則是出現了裁員嬰兒潮。以往在網路全盛時期﹐矽谷上班族一天十幾二十小時沒命地工作﹐壓力大﹐許多高教育水平的職業婦女更不願放棄高收入的事業在家帶孩子﹐所以許多科技界的高級女主管年屆三十五﹐或過了高齡產婦的界線﹐仍選擇以事業為重。就算生了小孩﹐也是花高價仰賴保姆全天候照顧。
  • 日前德國法蘭克福警方宣佈,他們找到了一具男孩的尸體,據信他是德國最富有的一個家族上周五遭綁架的孩子雅各布。
  • 家境貧困無力撫養小孩,做父親的無奈用賣掉小孩的辦法來“渡過難關”,并且親自帶著孩子來到南昌尋求買主。
  • 大紀元10月4日訊】(中央社記者彭思舟台北特稿)去年被富比世評為中國大陸第二富豪的楊斌一生傳奇,出身貧寒,五歲時成孤兒、當過軍人、據傳曾是流亡民運分子,移民荷蘭,但卻在短短幾年間,成為擁有七十五億元人民幣身價的大富豪、北韓新義州第一任特首。他一生的成功,在掌握時勢,他的失敗,卻也是因為錯估時勢。楊斌從小困苦的環境,讓他有一股極渴望成為人上人的強烈慾望,他親口告訴媒體說,﹁我是一個苦孩子,從五至十八歲幾乎很少吃肉,所以我現在對肉有一種特殊的慾望。我那時吃飽飯就行,是親人的接濟使我長大的。作為一個沒有父母的孩子,在人們的譏笑中長大,沒有家庭的溫暖,開家長會時我沒有家長,所以我從小很要強﹂。
  • 孩子們在小的時候,由於還沒有來得急對大人們有太多的觀察和模仿,也沒有很多機會了解大人們的行為規則,所以往往都能無所顧忌的說真話。等他們長大以後,要麼與偷竊者同流合污,要麼對偷竊行為視而不見,成為沉默的大多數。
  • 台灣教育部已宣佈國教將向下延伸一年並從明年開始規畫計畫,一項國教論壇今天討論五歲的孩子是否適合接受正式學校教育?家長說要聽專家意見;學者專家則正反意見都有。醫師指孩子五歲已具適應團體生活、作認知學習、書寫操作的能力;幼保學者指五歲教育不宜當成小學先修班。
  • 人類這種才能與先天的來源有關,類似於人的靈感,它不受年齡的限制。父母們都有體會: 孩子們的童年時期被不可思議地延長了。
  • 根據外國的研究顯示,小孩子每天會笑300-400次,但是成年人每一天只笑約14次。對成年人而言,美麗的笑靨也像青春小鳥一樣愈飛愈遠。「香港生活壓力大,是個很需要大笑的地方。」在香港推動「大笑瑜伽」(Laugheryoga)的LeeScott說。
  • 用「天才」一詞來形容李昌鎬實在相去甚遠。一般認為所謂的「天才」就是像可樂一樣,味道很衝,很銳利,鋒芒畢露,但這些形容詞無法和李昌鎬沾上邊兒,表面上看他是地地道道的「凡人」,甚至是「笨孩子」。
  • 劉嘉玲近看,劉嘉玲真的很美,縱然她已經不再年輕,縱然她那天只穿了一件很普通的連衣裙。細細的手臂,沒有瑕疵的臉,這都還在其次,那种一切盡在掌握中的自信表情,才是年輕女孩子們所自嘆弗如的。面對眾人特別是同性的“口水”,她可以以一副不屑一顧的神情說:“我不覺得自己有多漂亮,我最滿意的還是自己的個性。”她甚至還會揭自己的“老底”:“當初剛從內地到香港的時候,喜歡盲目追求新潮時尚,結果人跟衣服完全成了兩回事。后來一路成長,才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風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