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懷舊輕旅行

作者:王知涵

人氣 323
標籤: ,

悠閒的步調,群巒圍繞充滿古意的小城――雙溪,是台北人週末小旅行的好去處。沒有車水馬龍,車聲鼎沸的喧囂,而是幽靜的街道,三三兩兩的行人,老伯伯老婆婆樸實的笑容,這是雙溪的生活寫照。

雙溪車站(王知涵/大紀元)

取名雙溪源起

雙溪車站早期命名「頂雙溪驛」,是木造建築,顧名思義是兩條溪的交匯,為牡丹溪和平林溪。早年雙溪因煤礦而發達繁榮,於是後來改建為水泥車站,當礦業沈寂後,許多年輕人另尋他處謀生發展,然而雙溪人氣不減,濃濃的懷舊氣息總能在假日吸引外來遊客到此一遊。

牡丹溪和平林溪水質清澈,在淺水處清可見底,遠處稀零幾人一旁垂釣享受慢活時光。

雙溪公園入口(王知涵/大紀元)

牡丹溪往平林溪的路上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巷口,卻是當地人經常前往的雙溪公園登山道入口,公園內有籃球場、網球場、避暑涼亭,步道兩旁綠樹茂密,百花爭艷。最美的視野是可以眺望遠方層層疊疊的山巒,也能俯瞰牡丹溪潺潺流水蜿蜒曲折民宅間,美麗青山綠水是這裡生活的一部分。

雙溪公園(王知涵/大紀元)

懷舊之旅啓程

雙溪老街主要集中在泰昌街和長安街,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已有福建人過海到台灣,翻山越嶺到這裡開墾荒野,成家立業,推算到今天的雙溪有兩百多年歷史,留下一些歲月痕跡令人回味當時榮景。

打鐵舖:街角陳舊低矮的紅磚房是已被人們遺忘的打鐵工藝,也許在老一輩泛黃相片中還能找到一些記憶。老師傅在雙溪打鐵超過六十年了,門口陳列許多他打鐵的作品,例如鐮刀、鋤頭、菜刀。

打鐵舖(王知涵/大紀元)

三忠廟:又稱三公廟,後人為了紀念南宋末葉三位忠臣――文天祥、張世傑和陸秀夫而建,是台灣唯一為這三人所建的廟。

南末三傑張世傑(左起)、文天祥、陸秀夫。(王知涵/大紀元)

文天祥:忽必烈愛其才親自勸降,文天祥堅貞不屈,絕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文天祥向南宋首都臨安方向跪拜,從容就義。文天祥曾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留芳千古。

張世傑:張世傑與陸秀夫帶著宋朝二王(益王趙昰、衛王趙昺)出逃。他與文天祥、陸秀夫立7歲趙昰為帝,趙昰10歲時不幸溺死,他的弟弟趙昺登基為帝。張世傑死守帝都崖山力抗元軍,但寡不敵眾,後被元軍攻佔,

陸秀夫:不堪宋帝受辱,背起年僅8歲的幼帝趙昺跳海而死。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福建省連元喬家族跋山涉水,發現雙溪山明水秀就在這裡開疆墾殖,落地生根。建立三忠廟要永遠緬懷先人忠貞節義,期望後代子孫引以模範、效法。塑像背後是文天祥的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很有教化人心意義。

文天祥的正氣歌(王知涵/大紀元)

土角厝:又稱土石牆。雙溪早期房子以沙岩建造,方方正正一塊塊堆砌而成,擋風遮雨堅固耐用,但是無法建高樓層來因應人口俱增。都市化的現代已不復見,但這裡還保留過去的風貌。

土角厝遺跡(王知涵/大紀元)

林益和堂:仿巴洛克風格紅白條相間的藥房,建於清同治年間,百年建築已經翻修幾次,目前是林家第四代經營。原本是雙溪唯一的中藥房,據說早期三忠廟有提供藥籤,以前人生病沒有錢看醫生,就到三忠廟抽藥籤,然後到林家藥房抓中藥材。當時林家體恤鄉親艱困維生,廉價供應中藥材而得到當地人敬仰。

百年建築林益和堂(王知涵/大紀元)

海山餅店:別小覻這不起眼的招牌,假日時絕對大排長龍。海山餅店創業超過一甲子,小小店裡滿滿烘焙香味,古早味的喜餅和鳳梨酥,還有蛋香十足的海綿蛋糕,都廣受好評,外觀也許看似平凡,但口感令人驚豔,是雙溪必備伴手禮。

海山餅店(王知涵/大紀元)
海山餅店的原味海綿蛋糕(左上)、抹茶海綿蛋糕(右上)和古早味喜餅(下)。(王知涵/大紀元)

柑仔店:拿五元銅板去柑仔店玩戳戳樂,戳中了就有糖漬地瓜條,柑仔店充滿了兒時童年記憶。老婆婆憨厚的笑容,細說著店內零售各種雜貨,還有糖果、餅乾、仙楂餅和蜜餞,但是在大都會中柑仔店早已被便利商店和超市取代。

柑仔店(王知涵/大紀元)

在地美食:台灣傳統古早味是應有盡有,想吃甜湯――豆花、綠豆湯、紅豆湯、剉冰;想要點心――烤玉米、烤地瓜;想要主食――陽春麵、肉羮麵、魯肉飯、米粉湯、米苔目。如果尋訪老街走累了,不妨坐下來享用美食,休息一下。

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雙溪小鎮環璄清幽,路旁遍植各種花卉,好山好水空氣好清新,可以欣賞大自然景致,可以漫步老街想像當年生活剪影,然後細細品嚐台灣傳統美食,不妨挪一天空檔,放鬆自己來體驗小鎮風光吧!@*

責任編輯:謝秀捷

相關新聞
心賞‧雙溪‧邂逅的鷺塗 吳文鏡攝影展
雙溪公園成功培育 百株大王蓮奇幻漂浮
台灣古典詩:春望雙溪
臺灣古典詩:春望雙溪(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