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紀元特刊】在香港從事有機耕種逾11年的農夫黃如榮(阿Wing),去年12月毅然決定離港,舉家移民到英國首都倫敦。較幸運的是,與很多移英港人不一樣,阿Wing在英國仍可以從事與香港一樣的工作,他將自己在香港的農作物品牌「歐羅有機農場」帶到當地,更在每個月首個週末到所住的社區外擺攤賣有機農作物,現時已與當地居民打成一片,工作之餘又能融入社區。他希望可以繼續推廣都市有機種植,維持可持續發展。
移民決定匆忙 一切重新開始
阿Wing出生於新界大江埔村,一家有九兄弟姐妹,父母以務農為生。阿Wing後來成功考上大學,畢業後任職電子音響工廠,最終升至總經理一職,平步青雲。在11年前阿Wing不顧父母的反對,放棄高薪厚職,重歸田園生活,開設「歐羅有機農場」,種植有機蔬菜。然而,人到中年,生活穩定,此時要做應否離開熟悉的地方的決定極不容易。去年7月中共實施「港區國安法」後,香港社會籠罩在一片恐懼的氣氛當中,移民成為當前社會熱題,阿Wing的太太主動提出,為了兩個就讀中學的孩子的將來,建議移居英國展開新生活。他表示,由開始討論到正式落實,僅花費約短短兩個月時間,「賣樓、買機票、農場交接等都在幾天內完成」。他在訪問中處處透露出對香港的不捨、傷心和歉疚。但他坦言是下一代的前途令他下定決心,選擇「用腳投票」離開香港,「香港或會繼續腐爛,雖然我盼望有一天能回去重新栽種。但是為了下一代,此時一定要離開。」
然而,移居異地凡事都要從頭開始,阿Wing也不例外,一家四口去年12月循「特許入境許可」(Leave Outside the Rules, LOTR)方式入境英國,目前住在大倫敦外圍的新摩頓(New Malden)。在安頓好一切後,阿Wing決定將「歐羅」帶到當地,就在自家後園開闢耕地,種植生菜、椰菜等港人耳熟能詳的品種,「感覺像回到以往前舖後居的香港」。但他指出,剛到時英國的疫情處於最嚴重階段,情況極為艱巨,「我原本想將收成的農作物帶到當地農夫市場擺賣,但市政府連續多月以疫情為由取消農夫市場,一直到今年5月才重開,我才第一次在當地擺檔。」
被問及在英國種植時蔬與香港有何不同,阿Wing表示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要先了解當地的天氣、生態環境及品種的差異性,「英國土壤與香港不同,這會導致有些香港品種無法良好地種植出來。」他花費數月時間,在家中的後園種植不同的品種,嘗試比較英港兩地的氣候、生長環境有何不同。
聯絡社區人士 發展都市農業
阿Wing抵英後繼續他忙碌的生活,他開始聯絡附近的社區人士,計劃利用天台、園圃等環境發展「都市農業」。最初曾吃過閉門羹,但憑藉一份堅持,慢慢開始積累人脈。「過往在香港是團隊工作,如今卻是孤身上路。縱使艱難,但人生累積的經驗告訴自己,與其繼續消沉,不如發掘可能。」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在今年5月參與社區攤檔後,主辦單位得悉他過往在香港從前有機種植的情況後,便主動邀請他出席社區會議,提供意見。另外,有當地居民組織更向他借出擺檔用的手推車,讓他可以更為方便地去展示不同的農作物。而作為回敬,他也在擺檔翌日到組織推廣有機耕種。
另外,阿Wing有幫助為其他鄰居的後院和閒置空間改建成有機蔬菜種植場,以協助他們提升自給率和傳遞有機種植的概念,情況在擺檔後開始大受歡迎,因為有鄰居在市場遇見他時見到其農作物包羅萬有,「大家都好開心,也說要找個機會參觀一下我家的後園種植有機農物的情況。」他補充指,他的隔壁鄰居是一戶韓國家庭,在當地開設韓國餐廳,早前更委託他幫助在後園種植有機農作物,更將兩家之間的圍欄拆除,方便出入,「這是一種信任的表現,他們現在也很樂意我幫他們打理農作物。」
人到中年誰都不可能沒有理想,當被問及「歐羅」在英國的發展時,阿Wing冀望5年內可以有一個自己的農場,目前正在郊區物色一個面積較大的農場,以備將來的發展,「凡事無絕對,只怕有心人。」另外,目前英國的「歐羅」的分部推出一項共同耕種計劃,參與者多不勝數,阿Wing會教導參與者親手種植有機農作物,又會提供導賞、菜苗,並提供線上技術支援。
不缺香港捧場客 本地客漸增多
抵步英國近9個月,阿Wing的「歐羅」逐漸走上軌道,攤檔已經打入本地社區,本地客漸漸增加。但同樣不缺一些來自香港的忠誠客戶在異地繼續追隨,他們同樣因香港的政治環境而選擇移居英國。
「他鄉遇故知,格外開心。」阿Wing表示,早前曾有多個香港家庭來到自己的住家農場參觀,大家有說有笑,仿如回到以往的香港般的快樂時光。另外,由於英國地大,大多數港人在購買菜苗後直接在家中花園種植,不會再像以往般要在家中的陽台或房間用盆栽種植。
阿Wing誠言,這次接受訪問已有心理準備,或會造成一些不便。但他回憶起當日坐上前往英國的航班時,在機上反覆思考帶同農業來英的想法,「這個決定沒有錯,只要有信念就可以達成目標」。他希望可以將人生經驗和港人的信念傳開去,即使在英國,也要恪守港人「打不死」的拼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