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輝: 國企改革毀掉東北 肥了中共權貴集團

人氣 902

【大紀元2021年06月22日訊】上篇說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欺世之談,那麼在其名義之下的國企改革,到底肥了誰、傷害了誰也就可想而知了。

日前,中共在推出的百集洗腦微紀錄片《百鍊成鋼:中國共產黨的100年》第五十七集《國企攻堅》中,講述了自1997年9月開始的國企改革,按照中共的說辭,其目的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方式是「鼓勵兼并、規範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實現再就業工程」,最先開始的是紡織行業,具體舉措是「債轉股、國家技改專項資金、國企上市變現、政策性關閉破產」等。

其後,其他行業也進行改革,並組建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上海寶鋼集團等特大型企業集團。到2000年末,國企改革基本完成。中共得意的宣布「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

伴隨著國企改革的是,出現了大量職工下崗問題。洗腦片披露,1998年到2001年,全國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累計2550萬人。儘管中共言之鑿鑿,稱通過多項措施保障了「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但實際情況是,不少人生活艱難,尤其是東北重工業基地,而東北的衰落也與國企改革密切相關。

當年日本占領東北時,資源豐富的東北成為了東北亞最先進的工業基地之一。1945年,東北工業總產值超過日本,位居亞洲第一,全球第四。中共建政後,東北更成為發展重工業的基地,許多大型國企落戶於此,如長春第一汽車廠、瀋陽第一工具機廠、本溪鋼鐵公司、瀋陽飛機製造廠、遼源煤礦、撫順煤礦、大慶油田……中共還令10萬軍人轉業至「北大荒」,並鼓勵上山下鄉青年去那裡「奉獻熱血」,無數人的汗水使它變為「北大倉」,年產糧食1978年總產突破50億斤,1995年突破100億斤,2005年突破200億斤,2009年突破300億斤,2011年突破400億斤。

東北的糧食、鋼鐵、木材、煤炭、電力源源不斷地輸往南方,支援著四方。不過,到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東北面臨著礦產資源枯竭、工業結構失衡、企業步履艱難、效益嚴重下滑、接續產業匱乏等多重問題。國企改革導致大量企業倒閉,大量工人失業,拖欠工資方面更是家常便飯,很多人處於貧困潦倒的困境。

當時推動國企改革的是1998年任總理,且被鄧小平看重的朱鎔基。由於國企改革,導致大量人員失業,引起不少反對聲浪,這給了在鄧死後攫取大權的江澤民插手經濟的機會。1999年上半年,江開始系統插手經濟,先是金融、農業、扶貧,然後是國企改革、加入世貿等等,並藉機奪取朱的權力。此後,江朱矛盾因賴昌星、朱小華案激化。曾發誓推動改革和反腐的朱鎔基,最終失勢,在2002年黯然退下,江派人馬掌控了政治局和軍隊。

而江澤民在1999年接管國企改革後,朱鎔基喪失了主導權,江則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相關講話。從朱、江的公開講話中,二者對國企改革的思路大相逕庭。

朱鎔基的思路是從市場經濟規律、國有企業內在變化的角度看待改革 ,「要創造條件,使企業能夠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不能再由政府各部門用行政干預來代替企業作生產經營決策。」簡單說,就是政府不需要直接管企業了,政府機構可以減員。

而江是從政治的角度談經濟,從社會穩定的角度談發展,從中共領導的角度談管理,稱「以公有制為主體,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是國家引導、推動、調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要進一步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它們在企業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黨委書記和董事長可由一人兼任」。

按照江的思路,國有企業一路改革膨脹成為壟斷企業,腐敗前所未有的嚴重。本來有機會轉型的國企,尤其是東北國企,因為朱鎔基改革的不徹底,而留下了諸多隱患,並且喪失了崛起的機遇,東北經濟繼續衰落。

2003年10月,中共國務院出台所謂「振興東北」的綱領性文件。大量的資金投入又使東北經濟暫時復活,但從2013年開始,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經濟增速位列全國後五位,2014年以來,東北三省經濟出現集體「斷崖式」下滑。2016年第一季各省GDP公布,東北三省墊底,遼寧還出現負增長,排在最後一名。

2016年,大陸人文經濟學會特約研究員陳興傑在題為《東北衰敗宣告了國企城市的破產》一文中指出,「東北衰落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經濟被國企吸乾了。」

文章稱,東北是全球蘇聯式經濟的最佳典範。蘇聯計劃經濟已經垮台了,東北國企還在苟延殘喘。上世紀90年代國企大改革,大量中小國企被賣掉,百萬工人下崗。那曾是東北轉死為生的一次機會。惜乎改革竟未徹底,很多大型國企遺留下來。2003年「振興東北」戰略出爐,大量政府投資救活了東北國企,地方政府重新變得強勢。這時期國企改革的方向也出現錯誤,從90年代的「賣國企、甩包袱」變成了「戰略重組、做大做強」,東北經濟重新回到國企煊赫的時代。

然而,東北幾十年來形成的國營企業體制和經濟運行模式根深蒂固。產品和資源長期地通過行政手段來平價調運,產業結構單一,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出現一系列困難。文章質問,「修修補補下去,能有什麼出路呢?國企一日不死,東北永無翻身之時」。

此外,計劃經濟下的官本位思想也讓東北官員缺乏真正的改革意識,更別說什麼為百姓謀福利。2016年4月網上曾流傳一篇《官僚主義如何毀了東北經濟》的文章,文章列舉了五個方面:假大空糊弄上級,打著民生的旗號搞各種政績工程;官商勾結,瘋狂抓權,各大領域腐敗問題層出不窮;懶政惰政,吃拿卡要,腐敗之風盛行東三省;關係之風盛行,官員與民爭利,企事業單位「逆淘汰」之風盛行,有才能的人開始遠離東北;官僚水平低下,卻視人民群眾利益如草芥,官商勾結,官黑勾結層出不窮。

公開資料顯示,東北三省是全國人口流出比重最多的地區之一,每年淨流出人口大約180萬,新鮮血液的輸入則幾乎沒有。而且迄今為止,東北經濟仍然不振,說明了什麼呢?說明在中共治下,東北是根本沒有活路的。

國企改革在毀掉東北的同時,也讓中共權貴集團賺了個盆滿缽滿。每經智庫專家蔡慎坤撰文說,從國有企業性質來看,是全民所有,國企利潤應該全部上繳,用到每個公民身上,但國企基本上把全民股東甩在了一邊。所謂全球最賺錢的銀行、全球最賺錢的通訊公司、全球最大的石化企業,對於全體出資人——老百姓來說,除了壟斷形成的漲價風潮以及被掠奪之外,幾乎沒有給百姓任何回報。

的確如此,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江的改革思路可以讓其隨意「按照黨章」指定國企的領導,包括他的親信、他的兒子等權貴都可以從中獲取利益。江家等權貴家族財富暴增時期,正是在江以「加強黨的領導」為名,主導國企改革之後。

2002年江雖然退下,但仍架空胡溫,操控黨政軍大權。江澤民集團順勢壟斷中國的經濟命脈長達二十多年,央企和國企幾乎成了江派利益集團的搖錢樹,他們從中大肆侵吞國有資產,瘋狂撈錢,讓老百姓買單,即便國際油價跌至歷史低位,國內油價仍然比美國高出一半以上,就是例證這些權貴集團是如何瓜分利益的呢?那就是江家把持電信、軍工電子行業,曾慶紅、周永康先後把持著石油行業,江派大員李長春家族、現常委劉雲山家族分別染指文化業和金融業,江派要員劉志軍此前一直把持著鐵路系統等。

中共國務院研究室、中紀委辦公室和社科院等在2006年聯合發布《全國地方黨政部門、國家機關公職人員薪酬和家庭財產調查報告》披露:在國土開發、金融等5大領域擔任主要職務85%~90%都是高幹子弟。此外,在中國民間一直盛傳著「國企=黨企=領導家族產業」的說辭。

而正是中共黨魁們帶頭一搶,造成天下大亂,造成中共八大家族、131萬官員及掌握企業經營管理權的黨員幹部廠長經理一起動手,將1949年以來,中國人民辛辛苦苦,拼死拼活創造的全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可以說瓜分殆盡。

習近平上台反腐時,曾表示痛心國有資產流失,而由此肥了自身的中共權貴集團從中攫取了多少呢?被曝「盜國資產遠超全球首富」的江澤民家族就坐擁5000億美元資產,其他家族呢?這些巨額財富何時會回到人民手中?顯然,中共不倒,讓財富回歸人民只能是水中月。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東北大衰退 江澤民國企改革遺禍 (完整版)
張林:中共東北經濟病入膏肓
鍾原:中共權貴有多少資產在香港
周曉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欺世之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