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仿革命手段維權 內部文件洩中共恐慌

中共百周年前夕「維穩」 各地成立專案組 逾30名毛派骨幹被祕密拘捕

人氣 4842

【大紀元2021年06月23日訊】(香港大紀元記者東方皓綜合報導)中共百年黨慶前夕,大陸高校學生掀起維權運動浪潮,抗議文憑被貶值、要求安裝冷氣機等。中共內部文件顯示,湖南當局正嚴防年輕人「借鑒革命前輩經驗」,以革命手段在校內爭取訴求;下發通知對省內高校進行全面監控「維穩」。另有消息指,中共當局5月中旬起在各地成立專案組,至今祕密拘捕毛派骨幹人士或超過30人。

中國多地大學生要求裝冷氣機

2021年6月份以來,中國大陸多地陸續出現高溫天氣,有些地區最高氣溫達到40℃。很多大專院校學生因宿舍沒有冷氣機,睡不著覺,叫苦不迭。

河南科技大學開元校區學生連日來在網絡上以各種方式反饋,希望學校能為宿舍裝上冷氣機。河南科技大學日前終於公開回應稱,因為「(宿舍)線路老化,無法負荷大功率的電器」,所以無法安裝冷氣機。

但學生們發現,留學生居住在同一棟樓的一二層,這裡不僅都安裝了冷氣機,還有熱水器等大功率電器,到國內學生居住的3至6樓,冷氣機卻成了「無法負荷的大功率電器」。

因為校方對國內學生和留學生差別對待而感到忍無可忍的學生,在凌晨喊樓,請校領導裝冷氣機,場面混亂。

除河南科技大學外,湖南省的湘南學院、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等湖南多所學校也爆發類似事件。江蘇、福建等省也有一些院校的學生因要求裝冷氣機爆發喊樓抗議。

另外,江蘇、浙江、山東等地一批獨立院校爆發了大規模的抗爭運動,反對當局將獨立院校與職業學校合併「轉設」為職業本科。中共恐慌一度將特警和防暴車調入校園進行鎮壓,暴打抓捕現場的學生,江浙的教育廳宣布暫停合併希望儘快平息事態。但知情者披露,目前校園氣氛仍緊張,路上警察比學生多。學生們擔心官方的暫停只是緩兵之計,甚至有學校至今還在強制學生簽字同意。

湖南學生借鑒「革命經驗」維權

中共為慶祝建黨100周年,2021年3月開播劇集《覺醒年代》。微博上傳出一份文件指,《覺醒年代》等中共革命題材劇目在高校學生中廣受追捧,不少學生在微博上發布圈群留言截圖,稱要「借鑒革命前輩經驗」,號召學生群體團結起來向學校施壓,其中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學生已經借鑒河南科技大學的做法,採取「集體喊樓」方式表達訴求,微博上已出現「湖南多所高校請求安裝冷氣機」話題,「輿情串聯風險不容小覷」。文件要求教育部門和高校全面摸排校園風險隱患,「確保不出現重大輿情事件。」

網傳湖南官方文件。(微博截圖)

據中共黨媒報導,湖南學生們模仿的《覺醒年代》,是中共多部門為黨慶拍攝的「獻禮劇」,其情節中,浪漫主義夾雜著中共的「革命奉獻」精神,頗為煽情,受到部分年輕人追捧。

海外時評人王赫表示:「中共是搞運動起家的,最怕年輕人仿效他們當年的做法,最怕知識分子和工農相結合,最怕人們言論自由、結社自由。結果對全社會是全面控制、極端控制,把中國人都逼上絕路,最後導致火山的總爆發——這是逃脫不了的宿命。中共的起家方式就決定了它的結局。」

逾30名毛派骨幹人士被祕密拘捕

據自由亞洲電台6月22日報導,中共原教旨主義人士張先生表示,上述文件通報中提到的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正是毛澤東母校。該校學生從《覺醒年代》的內容聯想到當下自己被壓搾的困境,因此產生反抗心理也屬必然。

湖南省第一師範學院宣傳部向自由亞洲電台證實,該校學生曾就冷氣問題發起維權;聲稱問題已經解決,但對湖南省宣傳部文件中提到學生模仿中共革命維權這一消息的來源以及對學生進行資訊監控的問題則拒絕回應。

毛派人士洪濤表示,湖南省宣傳部的通報反映出了中共的尷尬——它一方面要通過表彰革命以標榜政權的合法性,但同時又要壓制革命以「維穩」。

洪濤還透露,中共官方為了建黨100周年,早在5月中旬已開始實施「維穩」,在山東、濟南等地,更就此成立專案組,受到針對性打壓的包括原教旨主義的毛派人士。迄今為止,山東的馬厚芝、劉清風、河北的付鳴翔、河南的聶聚寶、鄔榮華、陝西的胡加洪等大批毛派骨幹就已被祕密抓捕,據知人數超過30人。

報導稱,自2012年習近平上台後,中共官方加大了對高校的意識形態灌輸和管控,但僅僅幾年之後,這種灌輸直接導致了原教旨的馬派、毛派在高校內興起,並有反噬中共現政權的跡象。

2018年在北京大學等馬派學生、毛派人士先後發起多起工潮,包括5.1全國塔吊工人大罷工、6月的全國大貨車司機罷工以及隨後爆發的深圳佳士科技工運事件。因引起當局不安,這些運動也遭到迅速鎮壓,被抓捕人數不明。迄今為止,仍有多名參與者下落不明。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葉書:中共百年「黨罄」 高官叛逃吹響末日前奏
中共百年將近 創始人「絞刑台」上熱搜榜首
中共百年黨慶北京管制升級 劉鶴令不准出事故
陸大學生酷熱中求裝空調 當局嚴防校園風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