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于謙的故事

【于少保萃忠傳】第三十一回:逢相意誑上奏疏 吐丹忠親寫供狀

作者:明朝 孫高亮
英宗復位後,徐有貞誣陷于謙,于謙、王文、范廣並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下獄。(夏瓊芬/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13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上皇復位,群臣黎庶,無不歡喜。此時景泰病危,耳中聞得鐘鼓響,乃問內使曰:「今日鐘鼓響,敢是于謙設朝?」內使答曰:「聞得眾官請太上皇帝復位。」景泰聞言,乃曰:「哥哥做亦好,朕無憂矣。」越二日,景泰崩。

上既復位,乃問有貞曰:「朕今復位,改年號不改。」貞答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陛下初復大位,宜新天下耳目,以成中興之治。」於是改景泰八年為天順元年。復命有貞草詔,以誥天下。即命有貞以本官兼翰林院大學士,入內閣,典機務。

是日于公入朝,欲就班行禮。忽有旨下,拿于謙、王文、范廣並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下獄,因有貞誑言共謀迎立外藩之故。又有旨逮內閣陳循、商輅、蕭鎡,尚書俞士悅,江淵、項文曜、古鏞、丁澄、沈敬俱下獄,以其知王文之謀,故縱之也。即日出章綸於獄,升為禮部侍郎。升許彬為吏部左侍郎,薛瑄為右侍郎。又論迎復功,維封石亨為忠國公,食祿一千五百石。張為太平侯,食祿一千三百石。為文安侯,食祿一千二百石。封楊善為興濟伯,食祿一千石。吳瑾加侯爵,增祿三百石。封徐有貞為武功伯,食祿一千二百石,世指揮使,入閣辦事,並封其三代如爵,又賜章服玉帶,復諭前隨駕功。升袁彬、哈銘並為錦衣指揮僉事。高磐為錦衣同知。把台蔣信已故,贈忠勇伯,徐有貞遂矯旨令法司將王文、于謙、范廣等嚴加拷掠。必令招迎立外藩之事。王文不勝憤辯。于公曰:「不必究問,但取紙筆來,待吾寫出迎立供詞,省勞法司勘問。」法司即討公紙筆。公提筆即寫供詞云:

供狀人于謙,年六十一歲,係浙江錢塘縣民籍。於永樂十八年中鄉科,十九年登進士。二十一年奉命差往廣東平察瑤僮,犒勞官軍,清查功績。一軍稱廉明,瑤民懷德綏服。回京遂陳瑤疏,蒙恩復差巡按江西。有枉民滯獄,一鞫而知,全省皆稱明察。因見寧府強橫,劾其不法者二人。又見長蘆一帶馬夫,快船夾帶私鹽萬萬,某亦不避權貴,各置之於法。至今河道肅清,民無阻擾。還京復命。宣德元年,扈駕往征漢王,收伏漢庶人。庶人當殿不服,反出不遜之語。某曆數其罪,詞嚴義正,漢庶人無敢再言。

二年,山西、河南災荒,蒙聖恩親擢巡撫侍郎,敕往二省。某遍歷諸處,問民疾苦,出示勸諭。良民尚義,捐貸資粟。仍捐已俸糶穀,以賑饑民,以備荒歲,全活億萬。每至汴城,見黃河水勢洶湧,民遭漂溺。趁民間農暇之時,令其預為椿柳,以被卷掃之害。又曠廓乏人家之處,捐俸令人種樹、濬井、建亭,使行者無枯渴之苦,往來有少憩之處。久慮別省流民,居住無棲,乃編成伍甲,給與空閒田地,造房屋耕住,俱為良民。出役數十年間,晝夜區畫,興利除害。二省人民,建某生祠於白茅橋畔。正統十一年還朝,因觸怒權臣,降某二級,仍差巡撫二省。

十四年,今皇上親率六軍,蒙塵北地。初十日,京師大震。某望北號哭,急啟太皇太后,乞命郕王監國。是日,群臣見馬順呵散儀仗,因忠憤激發,共擊死馬順,廷中大亂,無復朝綱。郕王見駭,欲回宮者數次。某忙奔前掖,留王住定,一一處分,慰肅百竂,奏滅奸羽,群臣帖然就列。一日之間,區畫百端,飛符整飭,袍袖盡裂,機舄盡穿。翌日蒙太皇太后進爵尚書,某固辭不受。其時民心慌擾,訛言萬端,奸盜四出,百姓逃移,京都空虛。某乃個人巡視,多方曉諭,軍民稍安。某集眾啟請太皇太后,社稷為重,乞立太子,以臨臣民;乞命郕王,以輔邦家。

二十一日,太皇太后命郕王為帝。保宗社如泰山之安,使國家成中興之業。整頓未完,敵兵突至,某親督將士,誓以忠義,遂挫敵於德勝門遁回。某慮敵必掠通州,以資人馬。某急往通州散糧各足,繼焚其餘,使彼進無所掠,退無所資,知吾有備,不敢侵據。至十月初三日,敵因喜寧唆撥,復大舉入寇,九邊震動,萬姓惶惶,有倡南遷之議者。某慟哭諫阻,力陳京師根本之地,今不守此則大事去矣。景帝頓悟,宗社奠安,軍民無遷徙之苦。即日命將出師,整兵拒敵。飭郭登謹守大同;激楊洪父子盡力報效;勵石亨叔姪奮勇破賤;令孫鏜、萬廣守衛京畿;督張軏、衛穎鼎峙互援。諸將奏功。復保孫安、朱謙修飭獨石諸城堡。仍用計使楊俊、高磐密擒喜寧,豫埋銃炮擊敵。敵懼請和,景泰皇帝猶豫未定。某忙上前陳奏,備述兄弟至親,君臣大義,禮宜答使迎復。景帝頓悟,遣使臣迎今皇上歸國。兄弟行揖遜之禮,君臣賀再會之儀。置立十二團營,掌督精兵一百八十餘萬。授計於董興、馬軾等,剿除廣寇黃蕭養;指畫於陳瑄等,收伏閩寇鄧茂七;蔫陶得成誅降浙寇葉宗留。又安插永樂年間降人於東南,潛消彼敵凱覦之心。復保陳豫、王通築城於天壽山,使軍兵無遷徙之患,商賈得安集之防。七年之內,日則不暇飲食,夜則獨宿朝房。蒙問所供是實。

眾官見于公親書供狀,件件大功,事事偉績,無不歎息,遂緩拷掠。公寫供詞,高誦畢,只俛首不語。惟王文心中忿忿,大聲呼叫。不知何言。

(點閱【于少保萃忠傳】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錢若水是北宋大臣,為人正直,有膽識,後被提拔為樞密院副使。北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和李元綱在《厚德錄》中,都記載了錢若水於宋太宗時期因仗義執言而救了三個官員的事情。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 中國山水畫
    山東寧陽縣有兩個古老的地名:「東疏」「西疏」(現西疏併入了東疏鎮)。這兩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是為了紀念西漢名臣疏廣、疏受叔侄而設的,其背後有一段真實感人的歷史故事。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明神宗萬曆十八年改諡「忠肅」。于謙蒙冤於一時,卻萬世不泯,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 《書經‧大禹謨》有句話:「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自滿會招致失敗,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的規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卻無法遵從。不過伯宗的妻子卻深知此理,後人稱讚伯宗妻子知「天道」,從而保全了兒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愍」。浙江巡撫傅孟春認為「肅」之一字,未足以盡于公之良惠忠貞,為此具疏。
  • 一日,浙江鹽台姚舒因歷吳山,見行人伍公,即春秋時伍子胥也。復過褚堂見僕射褚公,即唐時褚遂良也。來至棲霞嶺見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飛也。特謁三台山贍于肅愍公祠。姚舒觀四王公之忠節,皆祠於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勵後觀瞻。後坊成,名曰「忠節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