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山:親李克強的「國師」暗批習「抓權」?

人氣 14190

【大紀元2023年07月01日訊】儘管中共當局向來不喜唱衰,今年初還專門挑明要「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但持續低迷的經濟環境,讓一些有官方背景的經濟學家也看不過去,紛紛拋出觀點,表面上是出謀劃策,實有暗批習近平「抓權」之嫌。當中也包括有「經濟國師」之稱的李稻葵。

李稻葵提出「防過冷」 指經濟治理有問題

現任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近日撰文,專門解說什麼叫宏觀經濟過冷,意思指實際經濟運行的速度低於潛在的經濟增長速度。他提出宏觀經濟治理工作思路要變,要從過去防過熱變成防過冷。

李稻葵認為,對比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40多年,首十年國家治理改革的主要工作是簡政放權,這在過去很長時間內使得中國的微觀經濟主體變得非常活躍,所以那個時候經濟過熱是主題。相反,過去幾年乃至於過去十年,中國經濟表現都是偏冷的。

他說,如果中國經濟長期過冷及運行在經濟增長潛力之下,就有重大風險,甚至可能是最大風險。失業問題愈發嚴重,社會穩定就會有挑戰;研發動力也下降,因為研發出來東西沒有產品需求,科技進步也會放緩;國際影響力包括中國的軍備能力都會放緩,等等。

就防過冷,李稻葵提出兩個建議,一是短期內中央政府趕緊推出有助消費恢復的政策,二是要想方設法鼓勵民營企業繼續投資。

李稻葵這些話,實際上就是批評近年中央當局的宏觀經濟治理不夠放開,只抓權不放權,導致經濟過冷,面臨重大風險。但從他這兩個建議看,都只是很表面的治標不治本的政策。

習近平當局過去這些年對房地產、互聯網產業、教補行業的打壓是有目共睹的,民營企業在獲取政策支持方面一直處於劣勢。當局進行了三年的嚴厲清零防疫,到去年底結束後,一邊說開放經濟,還一邊借政治安全名義打擊外企。按習的思路,就是政治安全高於經濟。

在嚴管的背景下,加上中共的治理思維經常走極端,寧左勿右,所以才有「一刀切」「一管就死」的說法。如此下去,中國經濟肯定就會是李稻葵所說的長期過冷。

「簡政放權」涉中南海權鬥 李稻葵暗挺李克強批習

李稻葵前述文章對比近十年和之前幾十年,歸結說以前是簡政放權,所以微觀經濟主體非常活躍,所以當時防經濟過熱是主題。

這段話暗含兩個意思,一是過去經濟是熱的,而大約在習近平上來之後的這些年,經濟是冷的。二是強調過去做的是簡政放權,現在不是了。

說到簡政放權,有必要說一下,其實上屆總理李克強十年間一直在做,他力推的招牌「改革」是「放管服」,就即「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簡稱。但事實上李克強沒做成功。最簡單的例子是,他用了近十年時間,連一個簡化民眾開證明手續的問題也沒搞定。

2015年5月6日,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一個中國公民要出國旅遊,在「緊急聯繫人」一欄裡填寫了自己母親的名字,但有關部門要求提供證明「你媽是你媽」。但直到2021年5月19日的國常會,李克強還在說,「必須加大力度解決公證證明多、難、慢、繁等問題。」

李克強推不動簡政放權,除了體制原因,還有高層人為的掣肘。

一個細節是,中共新華社3月6日報導了習近平和工商界政協委員開會時的講話。習說,「我們的一些政策,搞好了是改革的成功,搞不好就可能是腐敗的痛點。」他以李克強任內力推的「放管服」改革為例:「放了以後,管跟上沒有?服到位了沒有?光放不管不行,跟著就要爆雷。」

習近平這些話明顯就是暗批、嘲笑李克強,放了之後管沒跟上,結果頻頻爆雷。

習大祕出身的新總理李強,一上來就表態當好習中央的執行者。他於3月17日主持的第一次國務院全體會議,通過了新的《國務院工作規則》,下令在新規則中刪除了李克強的心頭大事「放管服」的內容。

明眼人都看出,李克強所推的放權改革根本上就是和習近平衝突的。習近平是維穩政權第一的思維,黨中央一直要集權、收權,政府何來放權?

而李稻葵這次點贊簡政放權,實際上就是有暗挺李克強、暗批習近平的意味了。

李稻葵向來是親李克強。2015年3月5日中共兩會上,李克強在政府報告中談及簡政放權時強調「有權不可任性」。時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李稻葵接受官媒採訪,稱贊李克強說出了很多代表委員的心聲。

翻查官方報導,僅2015年內,李稻葵就多次在官媒解讀李克強不同時間的講話。

《新京報》2015年11月盤點進入中南海的「特殊智囊」,說2012年底的中共十八大後,李稻葵已不下五次出席中南海的座談會。

能夠進入中南海參加座談會或講課的中共學者,往往被稱為「國師」,但未必就是親習的「國師」。前些年李稻葵能頻頻進入中南海參加座談,可能是因為他和李克強的關係。

習近平不喜歡「大嘴巴」 專家「死諫」經濟也沒救

李稻葵2022年公開稱,馬雲的螞蟻集團遭整肅,是因其政治影響力嚇到了「最高層」領導,但現在政治影響力已經「歸零」。

在中共「政治安全」第一,以致風聲鶴唳的當下,李稻葵這種喜歡在社會上隨意點評時政的「大嘴巴」,未必討習近平喜歡。或許是這個原因,到了習李(克強)合作的後期,2020年8月24日,習近平以個人名義請了9名學者在中南海召開了「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名單上已沒有了李稻葵。

李強上任總理後,中國經濟持續陷入困境,除了李稻葵,近期還有一些體制內專家曲線發話「勸諫」。

大陸智庫「中國宏觀經濟論壇」最近有一份報告,指及中國經濟的「5個20%現象」,即是青年群體調查失業率超20%、工業企業利潤按年下降逾20%、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下降20%、房地產新開工面積下降20%,消費者信心指數缺口高達20%。

報告執筆人是中國人民大學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劉曉光,他認為這5個「20%現象」,情況屬極為反常,表明相關領域的壓力已經突破了自我修復能力,不僅難以期待隨著經濟復甦自動好轉,更會形成局部領域的惡性循環。他建議當局優化宏觀調控方式,要有「明確和有針對性的策略選擇,超越常規的政策組合」。

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的觀點更直接,他在文章中解釋貨幣寬鬆沒能帶動經濟增長,是因資金配置如果不是市場主導,而是政府主導,不可能起到提高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想靠增發信貸、貨幣刺激把投資和短期增長拉起來,不但徒勞無益,而且會加劇結構失衡。

西京研究院創始院長趙建近日發表的年中報告指,經濟變數在政治、社會風浪面前都顯得無比渺小。從和平與發展的主題,轉向鬥爭與安全,從高速度到高質量,估值邏輯、賽道選擇、交易風格等都要進行重大調整。如果還活在過去「good old times」裡不能自拔,那資產和財富估值也會陷入不斷縮水的陷阱。

報告指出,解鈴還需系鈴人,現在市場主體身上纏滿了枷鎖。而系鈴人的出手需要一定的觸發條件。去年的政策大變換就是這樣的「政策變遷動力學」邏輯,所謂的算大帳,算政治帳。這樣的政策和經濟環境若持續下去,一旦外循環因出口下滑繼續收縮,內循環房地產和消費起不來,通縮螺旋以及由此導致的一系列矛盾和風險會很快爆發。

報告還直指,危機倒逼的政策動力學付出的代價比較大,這樣的決策模式並非現代化的經濟社會治理方式。

這裡所說的系鈴人是誰?解鈴人又會是誰?當然不是卸任的李克強,也不是自我矮化的李強,而是統管一切、親自指揮的習近平。

相比「國師」李稻葵的言論,西京研究院創始院長趙建報告中的表述更有點「妄議中央」的意味了,這很不容易。當局沒有對此封殺,或許是網管睡著了,又或許當局故意讓他們「小罵幫大忙」,反正沒有點名習近平。但在當局憂心政權不穩,所謂算政治帳之下,現行經濟困局是不可能改變的,危機的總爆發即將來臨!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郝平:習李陷拉鋸戰 著名「國師」罕見騎牆
清華教授稱中國封鎖2年每人增壽10天 引砲轟
北京學者:螞蟻集團政治問題嚇到中共最高層
【遠見快評】李佳琦被封殺炸鍋 中共陷悖論怪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