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政丰:香港不是天安門

蕭政丰

標籤:

【大紀元7月22日訊】五十万人把反對二十三條作為游行的主題,隨后數万人繼續集會要求普選,表達了港人保衛自由爭取民主的決心。香港政府已先后作出三次反應。七月一日宣布不推遲立法,表示准備依靠表決机器,公然和民意對抗。七月七日改為推遲立法,這不意味著轉變,而是迫于自由党倒戈,表決机器無法如期運轉。七月十三日,民眾一提出落實直選的呼聲,港府就不假思索一口拒絕,證明這個政府從來沒有把民主政制放在心上考慮過。

千夫盡指香港政府,但是實際上与其說香港政府陷入了政治危机,不如說北京的中央政府的香港政策遇到了空前的信任危机。

北京事前根据其情報,低估了可能上街的人數。這种估計來自對民眾和民意的無知。按照常識,發現這种根本性錯誤以后,應該立刻從睡夢中惊醒,回到現實。具體步驟應當是徹底檢討當前的體制和方針, 加快建立民主政制的步伐,全力落實港人治港的諾言,重新取得港人的信任。可惜至今沒有出現這一方面的跡象。

兩個星期過去了,北京不動聲色,走了兩步棋。一,十万火急要求大陸一切中文媒體,像數月前隱瞞薩斯病那樣,滴水不漏嚴密封鎖香港三次游行集會的消息。二,七月十四日,中央政府不得不有所表示,于是在用英文出版的《中國日報》發表了一篇社論,譴責民主游行組織者企圖拖垮香港政府。至于為什么發英文警告,那是專門告訴港人,中央生气了!不要把老板的臉色不當一回事!但此時此刻全世界的在媒體嚴密注視事態的發展,必須把大陸老百姓蒙在鼓里,免得后院起火。

中央生气,惊天動地,歷來如此。這一次,似乎和以往有點异樣:時間相對滯后,態度有所克制,嗓門不大,沒有千軍万馬排山倒海而來。有人說,這是值得注意的大變化。北京中央政府的反映确實值得注意,与1989年的“4-26”社論相比也确實有大變化。不過,不是主體大變,而是對象不同。中央還是中央,但香港不是天安門,中央無法用對付天安門的手段來對付香港。

几十年來,北京對抗民意有丰富的經驗,有絕對胜利的把握。它的權威建立在掌握暴力鎮壓的國家机器和對傳媒輿論的完全控制之上。這些工具和手段,天安門前顯身手,打遍大陸無敵手。現在的問題是香港不是天安門。中央政府在香港缺了國家机器,落得兩手空空,只有一張臉色。目前的一些表面現象顯示北京不會讓步罷休。它有財力,有政治手腕,會做幕后交易。它的力量在于有耐心,有時間,能等待,只要表決机器修好了,即使只有一票优勢,也不會輕易讓步。

押后不是讓步,對港人來說,押后不是事情的結束,而是更复雜局面的開始。到現在為止,港人做得非常出色。對二十三條的最好的回答,是堅持落實普選。沒有民主的政制和立法,不可能有反映民意的法制。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成員當然應該由港人直選產生,否則就是中央治港,并非港人治港。把推遲二十三條立法和加快建立民主制度挂起鉤來,合法,合情,合理。

香港不是天安門,中國的領導人包括毛澤東、鄧小平都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們雖然在大陸一意孤行,事關香港,總是左思右想,反覆掂量,不敢絲毫放肆,唯恐自食其果。香港英才濟濟,有膽有識,道義和优勢都在港人這邊。堅持團結,堅持落實普選,開創香港真正的民主,不僅對港人,而且對包括中共在內的全體中國人都是有益的。

──原載《新世紀》(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民調最低 香港保安局長葉劉淑儀辭職
香港保安局長葉劉淑儀因作風強硬下台
香港民主派政黨認為葉劉淑儀辭職適當
香港保安局長成為首位下台問責官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