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庵遺錄》原文 (七)

第四十八篇至第五十二篇
金剛山人口述 南師古代傳 正浩破解
font print 人氣: 9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8日訊】
第四十八篇  歌 辭 總 論

東方甲乙三八木 青帝將軍青龍之神 南方丙丁二七火 赤帝將軍

朱雀之神 西方庚辛四九金 白帝將軍白虎之神 北方壬癸一六水

黑帝將軍玄武之神 中央戊己五十土 黃帝將軍句陳騰蛇 犀牛子醜

虎兔寅卯 龍蛇辰巳 馬羊午未 猴雞申酉

狗豬戌亥 天干地支變數中 以年月日時四象 推算之中破字法

三秘論之理氣化 如合符節回歸也 以黑龍壬辰初運 了此松松之生也

以赤鼠丙子中運 了此家家之生也 以玄兔癸卯末運 弓弓之生傳世矣

松松家家以後是 弓弓乙乙田田也 河田洛田天地兩白 弓圖乙書兩白人

三秘中出十勝之理 易理八卦推算時 雙弓四乙隱秘中 避亂處發見也

天坡弓弓道下處 十勝福地正是也 此外十勝勿須覓 雙弓之間須尋覓

九宮八卦十勝之理 河洛靈人生子女 前無後之末運妙法 地天泰卦仙八卦

邪說熾盛東西之學 正道浸微行亦難 槿花朝鮮名勝地 天神加護異迹故

牛聲在野唵嘛聲中 非雲真雨喜消息 八人登天升降也 賤反貴人新性故

有雲真露垂垂立 心靈變化可成乎 牛性在野十勝處 牛鳴聲聲狼藉也

十口之家五口一心 陰陽田位一家和 縱橫一字分日月 河圖天弓甘露雨

雨下三貫三豐理 洛書地乙報答理 牛吟滿地牛聲出 生我弓弓無處外

雨下三迎者生也 弓弓貓閣藏穀之處 牛聲出現見不牛 六坎水之一坎水

河洛易數完結矣 利在石井靈泉之水 寺 七鬥作農乎  天上北斗文武之星

曲土辰寸水源田 一六中出生命水 日就月將自羅來 一日三食饑餓時

三旬九食不饑穀 水火升降變化數 以小成大海印化  磐石湧出生命水

萬國心靈皆通也 不老不死陰陽道理 雙弓雙乙造化矣 四八四乙雙弓之中

白十勝之出現也 落盤四乳黃入服而 雙乙之中黑十勝 天理弓弓地理十處

皆曰十勝傳世也 天地陰陽之理 書數通達乾牛道 紫霞島中 村

有無識間皆言語 曲口羊角而行之 山上之鳥非是也 非山非野仁富之間

奄宅曲阜玉山邊 雞龍白石平沙福處 武陵桃源此勝地 一片福州安淨潔處

誰是不知種桃人  不利山水紫霞島 平沙福地三十裏 南門複起南朝鮮

紅亂赤霞避亂處  自古只今此世至 儒佛仙出名哲們 參禪性覺道通故

肉死神生重生法  河洛運去來世事 先覺無疑知之故 中天弓符先天回復

四時長春新世界  自古及今預言中 多數秘文雖甚多  孔孟詩書儒士們

西瓜外狧不味內  儒佛運去儒佛來 何佛去而何佛來  兔丈水火能殺我

斥儒尚佛是從金牛 似人不人從金之理 東西合運十勝出 無無中有有中無無

無而爲化天運故  雪氷寒水解結了 萬國江山春化來 尚佛來運運數好

三聖合運一人出  末世愚盲蠢瞽蒙朧 視國興亡如草芥  父子爭財夫妻離婚

情夫視射寡婦生産 淫風大行有夫之妻 背夫乃末世也   君弱臣強民嬌吏

吏殺太守無所忌憚 日月無光塵霧漲天 罕古無今大天災 天邊地震飛火落地

三災八亂並起時 知此時否世人們 三年之凶二年之疾 流行瘟疫萬國時

吐瀉之病喘息之疾 黑死枯血無名天疾 朝生暮死十戶餘一 山嵐海瘴萬人多死

大方局手無奈何  五運六氣虛事故  無名惡疾免不可  當服奄麻常誦呪

萬怪皆消海印也  狂風淫雨激浪怒濤 地震火災不虞之患 毒瘡惡疾殺人強盜

饑饉餓死所到之處 戰爭大風忽起時 自相踐踏昊哭聲 安心不可世上也

三人一夕雙弓知 訪道君子修道人 十勝福地弓乙也 無道大病得病者

不死海印出世也 和氣東風舊盡悲 七年大旱似甘露 萬國勝地江山下

甘露喜雨民蘇生 惡疾多死免其災 全世騷動海運開 一夜千艘出航時

千艘汲去漢江水 十勝物品海外出 六大九月來無疑 十勝雲曰已廣傳

人衆則時物盛故 物勝則時地闢矣 地闢則時苦盡甘來 地運退去天運來

天下靈氣皆入勝 南海島中八靈山 海島之中不是也 萬頃蒼波大海邊

小産魚鹽雖富饒 他國兵船往來故 弓不在水分明也 不利山水非野處

仁富平沙桃源地 東半島中牛腹洞 青鶴神靈出入也 人王四維智異山

用此十勝暗示也 十勝之地出現時 死末生初當運矣 入山修道念佛者們

彌勒世尊雖苦待 釋迦之運去不來 一去不回不再來 三千之運釋迦預言

當末下生彌勒佛 萬疊山中仙人們 山中滋味雖閑寂 魑魅魍魎虎狼盜賊

是亦弓不在山也 鬥牛在野勝地處 彌勒佛已出現世 儒佛仙之腐敗故

知其君子是何人 削爲僧侍主們 世音菩薩是何人 侍主菩薩也不覺

何以知曉彌勒佛 阿彌陀佛佛道人 八萬經卷雖工夫 人人雖說上極樂

此路難走希微也 西學入道天堂人 雖說天堂話語好 九萬長天遙而遠

一平生可走不到 詠歌時調儒士們 五倫三綱正人道 倨謾放恣猜忌嫉妬

陰邪情欲啻是也 人道儒與地道佛 日落之運歸其故 洛書夜運昏衢中

徬徨霧中失路也 儒佛仙各分派系 相勝相利紛爭說 天堂也好極樂也罷

彼此一般皆走不得 平生修道十年工夫 喃嘸阿彌陀佛也 春末夏初四月天

知曉之後均虛事 儒曰知識平生人道 名傳千秋死後論 佛曰知識越一步

極樂入國死後論 仙曰知識又越步 不死永生入國論 三聖各異雖主張

儒佛乘運成其時 河上公之永生論 真理不覺儒士們 異端主張猖認故

如此這般教儒生 坐井觀天彼此之間 脫劫重生你知否 富死貧生末運時

上下分滅無智者 一知不二無知者 雖然口說黑石皓 海印造化不覺時

雞龍白石何以成 先天秘訣甭篤信 鄭僉只是虛僉只 天下理氣變運法

海印造化統天下 地理諸山十處上 也可成天理十勝 天理弓弓元勝地

人心惡化無用故 弓乙福地一處乎 若是好運多勝地 日中之變及於世界

大中小魚具亡故 全世大亂蚌鷸之勢 尚黑者乃生在世 愛憐如己天心和

人人相對而行之

第四十九篇  出 將 論

運去運來天運來  一次二次三次大亂 楚漢時節天下將帥 力拔山兮氣蓋世

天下大將羽項類  東西南北蜂起故  奪財人命殺害主張 無罪蒼生可憐也

湖西白華蘇伐地  口吐火將白眉人  殺害人命主奪財  富貴家中屠戮時

蘇城百里人影永絕 血流成川僧血流  忠清分野八門卦  此地非吉地而定

若是好運乃僥倖  若是非運乃狼狽  白華八峰劫殺龍勢 第一尤甚瑞泰也

湖南智離青眉將軍 呼風喚雨異迹故  氓蟲人民統率下  湖南一帶蜂起時

嗚呼哀哉可憐矣 未成兒童何罪乎  男女十歲以上是  盡被刀鋸悲慘也

南青西白假鄭們  掀天一世揚揚故  八門金絲六花陣 生死門乃開閉也

古月遼東犯郭將軍 尋萬大兵統率下  不義者們嚴伐時 頭上保角亦愛護

絕長保短善者扶支 積惡之家無不殘滅 身不離之頭流化 積善者乃生之道

土室石枕正道人們 多誦真經不休也  魑魅魍魎 邪不犯正真經矣

北海出世走肖神將 風雲造化任意用之 義兵用事善惡判端 高山流水好氣派

南伐梳踏行之時  哀淒可悲人生乎 逢則殺之而滅之 何處圖命岩穴乎

北海島中馬頭人身 氣體青色八尺長身 口吐火噴怪術行 惑世誣民賣人心

天下紛紛亂世起  無道者可何以生 風浪劫海當到也 道德船急急乘矣

嶺北喬洞蝸身人首 遁甲藏身奇事者 自相踐踏混沌起 終亡其國妖物也

可憐可悲無道者們 幻劫濫心虛榮故 妖物諸去天神威 入生出死哀淒也

西湖出世真人故 神聖諸仙神明們 各率神將統合下 天降諸仙風雲化

惡化爲善行而之 永無惡臭神化世 衰病死葬退去時 地上仙國基礎地

天文術數從何處  黃房杜禹出沒時 雷震電閃海印造化 天地混沌真可怕

忍耐者乃勝世矣 天地之理反覆化 富貴貧賤後臥之 拒逆者們如何是

全怪你行報應故 公正無邪遭其罪  天堂地獄兩端間 不再行來時好運

以上出將何時乎 分明是九鄭八李  若不是千祖一孫 百祖一孫無疑也

誰知烏之雌雄是 皆曰預聖誰可知  不可妄動那日兵們 何得何爲再出乎

最後勝利待知時 所得只有死亡矣  大亂之中避亂民們 男負女戴不可去

一心合力全家族 人人尋覓弓乙村 牛聲之村見不牛 人言一大尺八寸

恨心也草露人生 若是不知弓乙村 呼天村而先尋後 呼母村而更問之

若是不知父母村 三人一夕雙弓道 至誠感天天神化 武陵桃源尋覓之

修道先出容天樸 天崩地坼素砂立 青鶴福處牛腹洞 三峰山下半月有

深藏窟曲囊中世界 靈泉水亦恒流也 青榭古裏碧山新村 非山非野十勝處

海印龍宮閑日月 木人神幕別乾坤 風驅惡疾雲中去 雨洗冤魂消外消

別有天地非人間 武陵桃源紫霞島 畫牛顧溪活命水 牛姓村裏隱潛之

水升火降隱妙法 無知者何以知曉 天牛耕田田田理 寺 七鬥作農也

巨彌是也牛姓村 一心修道勤耕田 甘露如雨迴圈裏 日就月將結實也

磐石湧出生命水 天下人民解渴矣 弓乙十勝易經法 死中九生天恩矣

畫牛顧溪十勝法 巽震雞龍青林也 自古由來儒士們 通理者何者是也

雞龍鄭氏海島真人 易數不通不可知 十年工夫修道者們 前功可惜哀淒也

第五十篇 十 勝 論

兩白三豐十勝論 更解一下廣告之 黃入腹乃在生也 天理十勝先覓之

天文地理鄭堪先師 天理論則細評之 十勝之人個個得生 天理十勝傳在世

九宮八卦十勝大王 靈神人士真人故 弓字海印降魔之道 弓乙之間十勝地

諸山之中進出也 不求山中尋此地 三峰山下半月船坮 極求心中尋覓之

地理十處不入也 殺我者乃十勝也 白轉身乃必死亡 何以尋找諸山中

山不近乃丁寧是 山嵐毒霧多死也 天驅萬姓暴殺地 生靈蕩除劫氣地

百萬鳩衆財貨故  以授後生之理也 漢都之末蒙昧之輩 若入於此十勝時

一無保命之地也  編覽論裏傳已明 陽來陰退天來地去 黃極仙道明朗世

地運退去天運來  不顧地理天顧生

第五十一篇  兩 白 論

人種求於兩白也 兩白理乃仔細知  兩白之間避居之人 個個得生傳於世

若是不知天兩白 何以尋覓地兩白 先後天之兩白數 先後中天易理數

河洛聖人誕生故 人間超越靈人也 生子女而養育時 仙國世界天民化

天國神民爲而之 心淨手淨行動淨 人托長生扶人救命 人間積德必行之

衣白心白天心化 此道亦是兩白也 朝鮮民族患難時 天佑神助白衣人

河洛天地六一水 兩白聖人出世之 十勝大船已造好 苦海衆生拯濟也

先天河圖右太白  後天洛書左小白數 左右山圖弓弓之間 白十勝乃隱潛之

山弓田弓田弓山弓 兩白之間十勝矣 河圖洛書理氣靈山 世上四覽未曾知

本文之中七十二圖 仔細窮究細細知 先後天地兩白星 易理出聖靈王出

兩白十勝傳於世  人種求於兩白也 如此點明天兩白 請再知曉地兩白

太白聚起餓死鬼  小白橫行斷頭魂 先師分明傳於世 白兮白兮白而不生

地理兩白無用故  天理兩白生是也 天地合德兩白聖人 禮法更定先聖道

教化萬方廣濟時  三豐道師風飛來

第五十二篇  三 豐 論

谷種求於三豐也  再聽一聽三豐論 先天河圖後天洛書 中天海印理氣三豐

三天極樂傳之法  兩白弓乙十勝理 少男中男兩白中 人白長男出世也

三曰化乃是三豐  乾金甲子成道矣  天地兩白我們先生 人道三豐化是也

十皇兩白弓乙中  三極三豐火雨露  兩白道中十坤也  三豐道師十乾矣

坤三絕與乾三連  兩白三豐傳於世  無谷大豐豐年豐字 甘露如雨三豐也

三旬九食三豐穀  弓乙之中尋覓之  第一豐乃八人登天 惡化爲善一穀也

第二豐乃非雲真雨 心靈變化二穀也  第三豐乃有露真露 脫劫重生三穀也

三豐三谷世無穀之 十勝中 出現矣   鄭氏黎首之民故  兩白三豐告於世

世末大歉死境裏  拯濟萬民天穀也  和氣東風久盡悲  天下蜂蝶呼來也

不死消息永新年  廣濟蒼生樂陶陶  天理三豐若得知  地理三豐須知之

三豐之理豐基延豐地理三豐傳於世   三豐論中一曰豐基 最高福地三豐乎

耕者不獲獲者不食 何以可謂是福地 食者不生塵霧漲天 谷種三豐何以成

以豐基茂豐延豐  地理三豐傳於世 天理三豐出世故  地理三豐不利也

豐兮豐兮無情之豐 非三豐不正是也 秘文隱理推算法  不知其式何爲知

兩白三豐非吉地  浪仙子之明示也 三豐海印亦一理 海印造化無爲化

四覽四覽天心化  不入中邊不可失 七年大旱水垠境 三豐農事須勤之

十皇兩白弓乙中 三極三乾三豐道師 坤三絕化乾三連卦 兩白三豐回世也

博大出版社出版(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本篇是神人引導世人走上大法修煉之路的一篇。本篇還涉及煉功、學法,法輪功遭到鎮壓,以及何爲大聖人、何處是大聖人出生地等。也屬於綜合性概述之一篇。
  • “文武星名地 民何知天牛耕田水遠長遠”——天上北斗星有“文武星名地”,文為文昌星,是主管字與文章的文護神; 武為武曲星,是主管武鬥與武藝的武護神。然而,地上的百姓可知北斗有文武護法神,“天牛耕田”,其“水源長遠”的修道之事?
  • 本篇是《格庵遺錄》共六十篇中,篇幅最長的篇幅之一。本篇主要講“大法”與“修煉”。爲此用了許多生動的比喩,既講述了大法傳出的整個形勢,也談到了韓國國內,因而對本篇破譯重點放在一大段落裏需解之處。
  • “堯舜以後孔孟書 字字勸善蒼生活 傳來消息妄真者 自作之孽誰誰家 江山熱湯鬼不知”——堯舜聖君之後孔孟之書,字字都勸善做好人。但“傳來消息”說,現在世道變異,人人正在隨波逐流變成“妄真者”。如此“自作之孽”的都屬哪一派,哪一國,哪一族? 世風日下,道德倫喪,江山處在熱湯之中,鬼卻不知其真。
  • “九宮妙妙好好理 三陰三陽一盤氣 千千萬萬何何理 吹來長風幾萬里”——“九宮妙妙好好理”,關於九宮之數爲洛書,蔡無定曰:“古今傳記自孔安國劉向父子班固,皆以爲河圖授羲而洛書賜禹。關子明,邵康節皆以爲十爲河圖,九爲洛書。”
  • “此言不中非天語 是誰敢作此書傳”——在此,神人向世間宣言——“此言不中非天語 是誰敢作此書傳”! 如果《格庵遺錄》預言不真的話,非是天語; 如果《格庵遺錄》所言沒有把握的話,誰敢作此書傳呢?! 言外之意,此《格庵遺錄》乃天書天語,所言所語,歷史定會作證的。
  • 此“賽”解爲敬神之敬語。自本篇起共四篇“賽”,後三篇 “賽”數位相加而論,唯此篇之數相乘,故“三五”即“十五”。十五即真主、救世主。“賽 三五”即敬論十五真主大聖人。
  • “行惡視四善”,行惡時只要看一看“四善”(德義、清慎、公平、恪勤——據說此四善是中國古代評議官吏的標準),就知道自己的行爲確實屬污行(“污行實也”)。因此要 “恆心守義”才是。而“犯行作罪”免不了遭到天伐。
  • 本篇題為“弓乙論”,弓乙即法輪,那麼本篇是論法輪的。首先較詳盡地談到法輪形態,之後論及大聖人出世。末了點到了韓國大法傳播中曲折的歷程。
  • 筆者堅信韓國佛正是《格庵遺錄》真正的作者,即筆者所稱的《格庵遺錄》神人!因而,筆者認為,韓國創業期的“龍蛇之人”也好,“江南第一人”也好,發展期的“辰巳真人”也好,都是在韓國弘法各個時期起主導作用的人物,但實際上都是代言人而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