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外籍配偶終身學習體系 建立優質「新移民文化」

台灣媳婦 牽手來讀書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1日訊】無論從人文地理或歷史演變觀之,台灣其實是個移民社會,無論先來後到,每一波的移民都為台灣帶來新的文化融合與生活經驗,族群融合的結果,造就了今日文化多元、朝氣蓬勃的「新台灣人」。

依據內政部資料,近年來外籍結婚登記數每年都超過十萬人,二○○○年之後比率已超過百分之十一,也就是每一百對婚姻中有近十二對為外籍通婚。這些外籍配偶以及婚生子女,已經成為另一波台灣的「新移民」,為多元化的台灣社會注入了新的活力。不過,隨之而產生的外籍配偶與子女的學習需求與日常生活適應,也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社會議題;所幸,教育部已經注意到此項需求,除了致力於建置「外籍配偶終身學習體系」,同時針對外籍配偶子女可能遇到的教育落差,通令各地方政府教育管理系統加強輔導,希望能讓這批「新台灣之子」能夠在無落差、無歧視的學習環境中快樂長大。

**外籍配偶子女 優先進入公立幼稚園  

在教育部今年提出的「二○○五—二○○八教育部施政主軸架構草案」中,特別重視對外籍配偶的幫助,希望透過「社區學習」和「學校教育」雙管齊下的方式,幫忙目前社經地位相對較低的外籍配偶和子女擁有對等的受教育權利,更希望透過政府的主動協助,讓這些離鄉背井、來台灣展開生命新旅程的外籍配偶,能夠在相夫教子之餘,和台灣社會一起成長,建立優質的「新移民文化」。  

舉例來說,教育部在今年九月時,通令各縣市教育局,外籍配偶子女優先進入公立幼稚園,更辦理全國中小學教師研習會,讓基層教師們更瞭解外籍配偶的祖國文化,以便教導外籍配偶子女時「對症下藥」,避免歧視。針對外籍配偶的成人教育,教育部也要求各地方政府安排學校開設外籍配偶教育課程,讓她們在語言、生活上及早融入台灣社會。雖然目前仍有許多外籍配偶的夫家不願讓外籍配偶出來接受教育,但在許多基層教育人員勤奮的努力之下,目前這個狀況已經改善許多。

**外籍配偶漸流露幸福感  

投身外籍配偶學習輔導六年多的台北縣新店安坑國小教務主任曾秀珠在接受專訪時指出,不可諱言,國人以往的確對外籍配偶有不正確的刻板印象,加上外籍配偶的夫家在社會上也大多相對弱勢,使外籍配偶和子女在學習上的確遭遇較多困難;曾秀珠主任說,外籍配偶的學習並沒有太大的問題,所幸,透過不斷的溝通和努力,越來越多的外籍配偶已經找到當初想望的幸福生活。  

透過曾秀珠主任的聯絡,半年多前從越南嫁來台灣的芳翠,滿臉堆著幸福的笑容,用中文說:「我在越南有學基本的中文,來到台灣之後,繼續在這裡的安坑小學學習,婆婆和先生也都很支持我繼續學習,讓我覺得在台灣生活沒有太大困難,日子過的蠻愉快的」。另外一位也是來自越南的小如,與芳翠一起每天在安坑國小上課,遇到不懂的國字,還會自己查字典,非常用功,因為她得到婆婆的全力支持和疼愛。小如的婆婆不但會教她電腦,還曾對她說:「媽媽沒有辦法陪妳走完一輩子,將來妳會需要自己教小孩,所以妳更要學習,不會的可以慢慢學,沒關係」;或許正因為婆婆把小如當自己女兒一樣看待,小如雖然每天都要料理全家三餐,還需幫中風的公公洗澡,最近也才剛生下兒子,家務繁忙,但小如卻仍甘之如飴,每天仍都準時到安坑國小上課,希望能更融入夫家的生活。幸福是努力生活的原動力,小如和芳翠雖然遠嫁他鄉,但有婆婆的疼愛和先生的支持,透過教育部構築的學習網絡,使她們不但婚姻和諧,生活也更完滿。

**教育部全力導正錯誤觀念  

可惜的是,不是每個外籍配偶都能像芳翠和小如一樣幸運。也有為數不少的適應不良外籍配偶遭到不幸,甚至連這些「新移民媽媽」所生的孩子也連帶被投以「素質較差」的眼光,而這也正是教育部極力希望能幫助和導正錯誤觀念的對象。從九十三學年度起,教育部陸續推出一連串對外籍配偶及其子女的教育方案,除了外籍配偶子女優先進入公立幼稚園就讀之外,教育部也將外籍配偶人數的多寡作為「教育優先區」參考指標之一;外籍配偶人數較多縣市,可向教育部申請補助成為教育優先區,在學校中開設針對外籍配偶及其子女教育課程。教育部同時補助地方政府舉辦「國際日」,讓世界各國文化得以發揚,進一步互相瞭解。  

從安坑國小開辦的外籍配偶教育班中,不難發現和認識這群努力學習成長、適應台灣文化的「新台灣媽媽」,無論是政府、媒體和社會大眾,都應以更寬容的心,來看待外籍配偶,尊重並鼓勵這些外籍配偶和她們所生的「新台灣之子」,讓她們在面對生活及學習事物上能更有自信,並從教育面著手,讓外籍配偶在家庭、社會中更有信心地生活,並進一步能對於自己生活品質、孩子教養問題妥善規劃,讓這些「新台灣媽媽」在台灣土地上更自信地生活、更快樂地學習成長。 ■

──轉自《TAIWAN NEWS財經文化週刊》161期(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