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教子故事:兩種教子方法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7日訊】中國古代是一個典型的血緣宗法社會,家族的綿延被視為極重要的事項,所以都十分重視養子教子。但教法不同,對照來看,別有趣味。

先看漢代疏廣、疏受叔侄兩人的教子方法。

疏廣是漢宣帝時的太子太傅,他的姪子疏受同時為太子少傅,都是輔導太子的官。每次太子朝見皇帝,他們都一起陪同,太傅在前,少傅在後。五年以後,太子讀通了《論語》、《孝經》。疏廣對疏受說:“我們官也當了,名聲也有了,這個時候再不引退,怕有後悔之事。我們叔侄還是辭官歸故鄉,以享天年,何如?”疏受叩頭道:“聽長輩的。”於是兩人辭官回鄉,去過悠閑的生活。

回到家鄉後,他們每日擺酒,宴請族人和以前的老朋友。過了些時候,疏廣的子孫實在心疼,托人向疏廣說情,讓疏廣買點田宅,以便留給後代子孫。疏廣聽後,慢悠悠地說:“我難道已糊塗到成為想不到自己子孫的人了嗎?只因為家中原來薄有田產,子孫們如果勤奮勞作,可以享有和人家差不多的生活。倘使我現在給他們多賣田產,增加他們的盈餘,只會讓他們變得懶惰。人,賢而多財,則捐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而且人一旦富有了,總被旁人嫉妒怨恨。我既然沒有甚麼用來教他們,總不能增加他們的過失,讓他們遭嫉恨。至於我帶回來的金子,那是皇上讓我養老的,我拿來和族人、朋友共同享受,不是很好嗎?”大家聽了,心悅誠服。

和兩疏教子比起來,漢代御史大夫陳萬年的教子則截然不同。

陳萬年,漢宣帝時任御史大夫。他好結交權勢,對皇后的家人更是卑躬屈膝。他的兒子陳咸卻跟老子完全不一樣,疾惡如仇,不畏權勢,經常上書譏諷皇帝的近臣。陳萬年覺得兒子這樣必將得罪於人,一次,生病休息時,將兒子叫到床前訓話,講到半夜,言猶未盡,陳咸竟睡著了,突然頭磕到屏風上,“砰”的一聲,把陳萬年嚇了一大跳。陳萬年大怒,要拿杖來打他,並嚴厲責問道:“我今天這樣誠信教你,你倒睡起覺來,把我的話當耳邊風。為甚麼這樣?”陳咸說:“我都聽見了,總的意思不過是叫我拍馬屁討好人家。”陳萬年默然無語,揮手讓陳咸離開。

【明慧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戰國時期,有一位善良而又教子有方的母親--孟母。
  • 親民黨籍立法委員邱毅今天表示,他與結褵多年的妻子離婚,是因兩人對管教子女產生歧見,目前只希望前妻過得好。
  • 據美國電視、電影觀眾投票選舉,37歲的朱麗婭.羅伯茨雖然近來忙於相夫教子,但她仍然是觀眾最喜愛的女演員。
  • 自從嫁入夫家,我幸運的遇到慈祥和藹令人敬愛的好婆婆。她雖然目不識丁,又是一位鄉下典型純樸農婦,但卻是傳統相夫教子的好媽媽,白天到田裡幹活,傍晚回家還得料理家事、勞累至極,然而當我這個不會作羹湯的媳婦進門後,她都能愛心接受和耐心教導。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