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未來科幻傳奇 星艦奇航暫落幕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5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邱尚德編譯報導) 美聯社加州洛杉磯報導,「星艦奇航企業號」(Star Trek: Enterprise)即將踏上它從未去過的旅程-帶著曾有的風光走入歷史。在5月13日星期五八點於UPN頻道播放最後的兩個小時之後,星艦奇航影集18年來將首度在電視上沒有首播節目。

「星艦奇航:企業號」一共播出四季,它是星艦奇航系列中唯一播出少於七季的節目,直直下落的收視率是主要原因。過去電視聯播網的老闆們在面對下滑的收視率時曾經插入一場戰役的劇情讓星艦奇航持續到第三年(1966-69)。但是這次,他們卻不再更新影集來向星艦奇航迷低頭。

事實上,許多星艦奇航迷老早就不看這部影集了。甚至有人抱怨從第四系列影集「星艦奇航:航海家號-重返地球(Star Trek: Voyager)」(1995-2001)就不看了。因為它缺乏像寇克艦長(James Tiberius Kirk,由William Shatner飾演)那種讓人罵得要死的統治者角色,也缺乏像畢凱艦長(Jean-Luc Picard,由Patrick Stewart飾演)那種有思想的成熟典型。「星艦奇航:企業號」只有老掉牙的劇情,包括可笑的外星人以及弱勢的領導者-「航海家號」的Kathryn Janeway (由Kate Mulgrew飾演)以及在「企業號」的Jonathan Archer (由Scott Bakula飾演)。

原始的星艦奇航影集其實只不過是迎合收視率的煽情劇,有誰會忘記Yeoman Rand的迷你裙或是綠皮膚的Orion舞群?但是「航海家號」或許還更誇張,像穿著連身緊身衣與高跟鞋的Borg,沒有任何壞人可以像她一樣存活十年,或是在「企業號」中,身材玲瓏有緻的Vulcan長官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脫一次。

「星艦奇航:企業號」影迷說最後一季的「企業號」其實已大有改進。他們抱怨致使收視率下滑是其他因素,例如:雖然週末的重播吸引了許多觀眾,但是尼爾森收視調查卻不將此計算在內,調查也不包括將影集錄下來觀賞的觀眾等。製作人伯曼(Rick Berman)表示收視下滑的問題主要是星艦奇航已經播出接近數十年,使得觀眾們產生了收視疲勞(franchise fatigue)。時代在改變,有些星艦奇航影迷認為現在正是告別螢光幕的時機。畢竟從原始的星艦奇航影集到「銀河飛龍(Next Generation)」(1987-94)陸陸續續已經播了18年了。

這些年來,無論在星艦奇航影集的宇宙內外世界都已物換星移,而學者指出真實世界往往被影射在劇中,像原影集中有一段比喻聯邦與蘇聯冷戰對峙的情節-克林貢人與一個原住民企圖解決當地種族與政治衝突。「銀河飛龍」夾雜有後蘇聯(post-Soviet)觀點,劇中的克林貢人身為盟友,代表在政治正確的觀點下其他文化的價值,不管有多奇怪多麼令人反感都值得尊重。兩集都帶有陽光般的理想主義-人類克服了自己的衝突生活在和平之中,使得探索之旅全然只為了樂趣。

然而原始的星艦奇航影集所營造出的世界大同的樂觀未來在「星艦奇航:銀河前哨(Star Trek: Deep Space Nine)」(1993-1999)中已經徹底崩潰。前兩系列中誠懇真切的道德性被擠出,取而代之的是描述人性的灰色地帶,劇中的好人為了生存做出了暗殺與其他不正當的事。當道德相對論悄悄地進入了星艦奇航影集耀眼的宇宙時,某些觀眾已感到失望,雖然其他人還保持觀看的興趣。像「企業號」其實是設定在比原系列還早一個世紀的前傳,情節涉及詭計與仇怨如何傳佈銀河時空。純真為陰暗所取代,甚至自負的Vulcan人也被描寫成嚴肅且內斂。

如今星艦奇航影集已不再擁有唯一的電視宇宙。「五號戰星-巴比倫五號(Babylon 5)」(1994-1998) 就創造了一個如同聯邦星域一般富足且複雜的世界。今天的科幻小說迷也可由許多聯合有線電視頻道中收看「星艦復國記(Gene Roddenberry’s Andromeda,由已故星艦奇航創作者的妻子製作並命名)」與新的「銀河對決(Battlestar Galactica)。」

或許是因為近來的競爭對手太多,觀眾意見太分歧所致,就連寇克艦長也救不起「企業號」來。或許「時間永遠是勝利的敵人」這句話不但適用於人也適用於「旅行」吧。在久遠未來的某一天,當「星艦奇航」將再度啟航,屆時影迷必定只有一個回應,那就是-出航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唱響一千年後的音樂 林俊傑新專輯打科幻牌
《世界大戰》4.21播出亞洲影迷專屬預告片
【輕鬆週末】隨《星際大奇航》漫遊星河
千隻蟾蜍爆破追蹤報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