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人才〈第二章4〉常識、知識與智識

游乾桂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書上看得到的東西,多數人都瞭解的便是常識。
知別人所不知的則是知識。
自己創造,思考所得的知識,則是智識。

常識是死的,人人都可能知道,所以很無用。
知識是活的,必須動腦思考才能取得,所以有用。
智識是靈的,閃爍其中發出光芒。

地球暖化一事,大約已成了人人皆知的常識了,肇禍者是包括二氧化碳等六種溫室氣體,如果不努力阻止,年年上升的氣溫將使冰河融化,海平面上升六公尺,電影《明天過後》的現實版可能上演。

但,怎麼辦呢?單靠《京都議定書》的限制可行嗎?何況美澳等經濟強國還在觀望,有無更立即有用的可行辦法?

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如果有個人明白這件事的迫在眉睫,並且想出好辦法,便是知識分子了。帶領我們實踐求地球行動的人,則智識分子。

很多人都怕蚯蚓,但我很喜歡,因為從小與之為伍,釣魚非牠不可,便曾在髒兮兮的垃圾堆裡尋找牠,而後便喜歡閱讀關於蚯蚓的故事,明白牠有食土慾,嗜土如命,一天的總排拽物,大約是蚯蚓本身體長的兩百倍,是改良土壤的利器,使之更肥沃,換句話說,牠的排洩物裡藏了利於植物生長的元素。

我一度很想變成蚯蚓專家,專門研究牠的便便,把它製成有機肥,雖然之後未能圓夢,但我的想法曾經獲得學土壤學的朋友的認可。

這個想法如果可以實踐,便是專家了。

養豬的記憶還很鮮活,課本上說豬很髒,但我覺得牠好愛乾淨,只是排洩特多,主人來不及清理,豬窩便成了髒兮兮的地方了。

豬的排洩能力極佳,會不會是腸胃構造很特別,它是否潛藏著改善人們消化不良的秘方?
誰來替我研究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生物界有一種蜘蛛,可以吐出完全六種不同的絲,當一隻快速飛行通過的飛蛾撞上蛛蜘蛛網,蛛絲可以拉長百分之四十,然後毫髮無傷的彈回原處,神奇的不得了; 如果書上記載了這分資料,我便稱之為常識,因為已經有人發現。但,如果有人可以想到,如何把彈性如此堅韌的蛛絲,抽取、固化,再凝結,成為一種高效能的彈力產品,就是知識了。

蜂鳥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以同時向前、後、上、下或者側向飛行,體重僅三公克的牠,可以飛越墨西哥灣,書中寫的蜂鳥是常識。但,如果有人可以因而發明一架新型飛機,上下左右自如飛翔,而且機重很輕,就是知識。

一茶匙正常的土壤裡可能有一萬個物種,一億個微生物,它簡直是一個存在著動物、植物、礦物的地下王朝,生命力驚人。
土壤是一個倉儲,植物直接從中穫得養分,再行光合作用,利於人類。

這些資料我全看得懂,但如何運用呢?

植物如何利用土壤的,截至目前為止,科學家的瞭解僅止於初萌階段,如果孩子閱讀這些之資料之後,決心揭開秘密苦心研究,有朝一日,便會成了利於人類的知識了。

英國科學家這些年來用心研究蔬菜的品質,結果發現,菠菜裡的鐵質下降了百分六十,花椰菜中的鈣流失了百分之七十五,胡蘿蔔中的鎂少了百分之七十五,水田芥裡的銅流失更慘,大約少了百跢分之九十三,這表示蔬菜中的營養成分大量降低,對人的健康大大不利。

讀了這分報告,很多人都很憂心,但束手無措,對我們來說,那只是研究的結果,就算常識,我們可以告訴別人,卻影響不了結果。

如果你是農業專家,你會如何扼止這種趨勢的發展?想得到的辦法,提出解決對策,便是知識了。

我舉了這麼多的例子,你一定看得出來,常識的確與知識大不相同,有常識沒知識才是目前教育最大的關鍵,它設計了許許多多「高學歷的不聰明人」。

知識的轉化工程太重要了,但誰來教孩子「活用的頭腦」。

單單知識還不夠,用文憑便取得來,有用智慧文憑是給不了的,它叫智識;希望每個孩子都成為有用的智識者。@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次宴會上,太宗對王琺說:「你善於鑒別人才,尤其善於評論。你不妨從房玄齡等人開始,都一一做些評論,評一下他們的優缺點,同時和他們互相比較一下,在哪些方面比他們優秀?」
  • 【大紀元5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任中弘澳門二十二日電)在一項「博彩文化與澳門青少年研討會」上,澳門旅遊博弈技術培訓中心講師陳寶麟指出,曾在該中心接受培訓的青年當中,不乏原來是醫生、工程師等前途無限的人才,他們毅然放棄自身抱負轉投博弈業,將過去數年所學付諸流水,對社會來說是一種損失。

  • 我認識一個手工藝精湛的木工師父,他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把一根平淡無奇的木頭,雕成活靈活現的作品。
  • 冷眼旁觀李信案件,有關職能部門不作為濫作為令人心寒。然而今日讀到新華社的當頭棒喝——“關於李信的案件,沒有人有資格置疑新華社”一文,如冬日突墮冰窟,這才是徹骨的寒。

    李信案件備受各方矚目:央視訪而不播有人質疑,沒見央視弄出個一二三來﹔從上至下各級職能部門有人質疑,沒見職能部門揮旗在自家門口吶喊。為什麼獨獨新華社不許質疑?“沒資格”高屋建翎地指出“沒有人有這個資格。”

    那麼請你告訴我,什麼人才有資格?新華社為什麼就不可以置疑?它有什麼特權?

  • 信念是什麼?一種對教育的信仰吧,比方說:你覺得快樂與分數,那個重要?閱讀的歷程與結果,那個更重要?愛心與第一名畢業,那個重要?
  • 【大紀元5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正慶約翰尼斯堡二十八日專電)英國出版最新一期的醫學期刊Lancet披露,英國以較高的薪資和工作條件吸引非洲醫療專業人士前來工作,正嚴重影響非洲亞撒哈拉地區的醫療體系,受創最嚴重國家之一的南非,醫療診所人才不足的沈重負擔已成為南非衛生醫療體系最大的問題。
  • 中國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職場的供求關係也產生明顯的變化。今年4、5月間,從上海到北京,從重慶到濟南,各地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市場越來越像菜市場。根據人才類報紙報導,本科畢業生月薪600元在鄭州和濟南已經成為公開要價。
  • 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自成立三十多年來,致力於技術研發與產業研究,是台灣一級研發單位。除了配合政府發展國家產業科技政策之外,自人才培訓、技術開發與引進、到產業聯盟,工研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於提昇台灣產業科技實力上多所貢獻。

  • 有個醫生家庭,一直為人仰慕,和氣融融,看診之餘,常常見他們一家人在居家前的小花園下棋聊天,兒女四人,厲害得很,包辦各個年級的第一名,鄰居看見他們都得豎大姆指,鞠躬哈腰,羨慕不已,他們也全享受在這樣的氛圍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