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無毒蔬果 有機農耕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6日訊】速效化肥宛如雙面刃,提高農作物產量,卻使人類走上「化學藥品氾濫」的毀滅困境。尊重天地,與大自然共生,人類與環境才有永續生存的機會。

全球有機意識漸抬頭

近幾十年來,臺灣因經濟快速成長,以致工業、農業污染嚴重,國人健康與生活環境也日益受到威脅。為此,國人對於生活品質相對也要求許多,尤其對飲食安全,非常重視,而標榜著乾淨、無農藥且安全的蔬果產品,便廣受消費者的青睞。

「有機農業」又稱自然農法、再生農業、生物性農業或生態農業。各國對於有機農業的定義,隨著國情發展不同,尚未有一致標準,只能大致歸結其是一個盡量使用天然生產素材,不使用化學合成物,崇尚自然生產法則,強調與生態共容的農業生產系統。

各國對「有機農業」之定義為:

f?美國農業部(1980年)-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及飼料添加物的生產方式。
f?美國人Liehardt & Harwood(1980年)-是一種儘量少用或避免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配合豆科植物之輪作,利用農場內外廢棄物及天然礦物,以維持農業生產之耕作方式。
f?日本農林水產省(1998年)-維持與增進農業自然循環機能,避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及農藥,依據土壤性質發揮農地生產力,儘可能降低環境負荷所採取的栽培管理之耕作方式。
f?英國-不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以廄肥、堆肥來維持地力,並採取輪作制度與栽培深根作物的耕作方式。

臺灣有機農業發展

台灣有機農業之定義,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九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公告修正之「有機農產品管理作業要點」中:有機農業為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目標之農業。

就「有機」一辭涵蓋的範圍來看,它包括了生產管理系統和產品本身兩個層面,前者重於耕作面的技術,稱之為「有機農法」;而後者稱為「有機產品」,則是有機農法經營下的產出物,例如:有機蔬菜、水果等。「有機農法」顧名思義,是一種完全不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的耕種方法,只憑著「自然力」及「地力」來栽培作物,不依賴化學肥料或農藥,但並不意謂著它是採取放任主義的農業。而較嚴格的定義,應是在農地上至少有三年以上未施用任何化學合成物(包括農藥、化學肥料、生長調節劑、殺草劑、殺菌劑和抗生素等),在此土地上的農產物,才是真正的有機農產品。因為一般曾施用過化學合成物的土壤,至少得經過三年的休養,才能將土壤中的殘毒慢慢去化。

一些國外的研究指出,有機產品的生產成本平均比傳統農產品要高出六成以上,而產量則減少約20%,以致其售價也相對較高,而一般有機農產品因不噴灑化學藥劑,也容易導致其在外觀和儲藏耐性上比不上傳統農產品,甚至有纖維素較粗等情況發生,影響產品的咀嚼品質。即便有機產品保有上述自然的「特點」,生產和消費有機產品,仍不失為一種利於自己健康,且有利於大眾及環境的行為,此理念唯有藉助教育宣導,才易於達成。

尊重天地的古老農業耕作

  回溯人類生產的歷史,自新石器時代起,人類歷經漫長的無化學肥料或農藥的時代,一邊向大自然學習,擷取大自然的資源,一邊運用前人的智慧來耕種。然而近半世紀多來,人類卻在「糧食增產」的名義下,以追求大幅產量與品質提高之耕作方式,過度仰賴速效性化學肥料及農業藥劑,無視大自然的生態循環運作,走上了「化學藥品氾濫」的危險道路,不僅造成土壤性質劣化,地球幾十億年寶貴的自然生態體系也日益遭受破壞,我們自身安全的飲食生活也受到威脅。

因此,人類唯有再度回到「與大自然共生」的原點,來取得安全的食糧,才是環境和人類永續生存之道。農業雖為傳統產業,卻是人類重要的經濟活動。為維護農業經營之永續性,以及避免人類健康受到化學毒物的殘害,先進國家都已積極推動有機農法,鼓勵人們消費有機食品。

自然農法並非完全否定近代科學的力量,從技術面來說,自然農法其實是在充分發揮土壤本身擁有的力量之前提下,有效利用傳統農業智慧及現代農業科技各自的優點,生產品質優良及安全的農產品,進而產生出來的「新農業」。摘錄整理自陳琦俊(臺灣有機農業發展協會執行秘書、刊物總編)「無毒蔬果 有機農耕」一文◇@(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