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失去的天空

車向前
【字號】    
   標籤: tags:

早上送孩子去上學,在校門口內側,依舊看到兩列隊伍並排相對而立,迎候著上學的學生們。這時候,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七歲的小男孩從車上蹦跳下來,徑直奔兩佇列中站著的唯一一個老師而去,然後深深地把頭沖著老師一鞠躬,還說了一句什麽大概是早安之類的問語吧。然而被問候的老師往往擺出一副聖人的面孔一聲不吭,表情漠然。

我看著這一幕,心裏升起一種異樣的感覺。難道我這孩子小小年紀這麽快就已懂得「逢迎拍馬」之術?顯然不可能。然而事過之後許多天,我也就讓它過去了,不讓它去難道還有什麽別的辦法?

對老師應該尊敬本也無可厚非,但對其他同齡的同學則採取厚此薄彼的態度卻不啻是對兒童健康心性的慢性心靈毒害。人人生而平等的意識,在兒童的世界裏現在固然不大可能就深深植入,今後也勢必難以植入,這是作爲我們依然年輕的「大人」們不得不面對、不得不改變的未來。孩子的天空本是純淨的,但我們的大多數「大人」也許只能無奈地看著他一步步走向世俗、走向混沌、走向心靈的污染。

每次我看到這一幕的出現,每次我又似乎在下意識地逼迫自己忘掉它。其實我並非不知道,這無異於等於在幫助孩子不斷學會適應,不斷學會麻木、不斷學會接受專制滲入的雜質慢慢侵入孩子心靈中的純淨天空。而這是多麽令人無奈、令人悲歎的現實!

常常,當孩子在我面前一個勁地發出「爸爸,爲什麽天上的……」、「爸爸,爲什麽海裏的……」、「爸爸,爲什麽地上的……」疑問的時候,不管我是否有能力回答,我都盡可能採取當場回答的舉動。每當這個時候,我看著孩子那晶亮透明的大眼睛,看著他澄淨如洗的黑眸子,就不由有一種欣賞藝術珍品般的享受和愉悅感,而這種享受往往可以給我帶來心中裏的長久休棲和撫慰。

在孩子的世界裏,象我們這般已經被污染得連自己都不象自己的「大人」們儼然是無所不知的「老師」,而且是「一貫正確」的偶像,然而,我們的「大人」們在許多場合下對孩子未來成長的影響卻毋寧說是災難性的。今天孩子們對威權的順從或屈從很可能就是引導著他們明天走向自覺地去「想做奴隸」或「做穩了奴隸」而麻木不仁的時代。中國的教育素來是致力於把孩子們培養成爲「乖巧聽話」的孩子,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不會也不想發出他們童言無忌的真實稚音,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裏或許會成就將來的優秀學業,獲得令人豔羨的獎狀、表彰,但失去的卻是,自由的人格,獨立的思想乃至男人的勇敢,女人的善良……可悲的是,我們的孩子在這個蒙昧的年齡段,怎麽也不會發出他無法思考的疑問:老師,我們爲什麽要學會對貌似權威的面孔低下自己的頭顱?老師啊,你在面對我們彎下腰來衝你鞠躬致禮的時候,爲什麽可以不必面帶微笑微微點頭?或者放下你高傲的身段微微俯身回禮呢?

孩子的天空,是多麽潔淨無塵的世界!孩子的心靈,是那麽脆弱美麗的生命!儘管如此,我不禁想對學校的高層發出我至今沒有發出的靈魂追問:我們的教育,爲什麽總要養成孩子們從小就對並非「一貫正確」的老師們頂禮膜拜的習慣?我們的文化,爲什麽總不忘把孩子們培養成爲逆來順受的馴服工具?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家庭繳不起一個月六百元的午餐費用,很有可能這個家庭的晚餐也不豐富了。孩子正在發育階段,營養不良一定會對他們的健康造成永久性不良的影響。
  • 我建議教育部每年都舉辦一次全國性的會考,考試題目務求簡單,其目的只是看看全國各級學校的各個年級學生中,有多少人根本沒有達到最低標準。
  • 為人父母者必須注意,孩子畢竟跟你並非一模一樣,因此小孩子對於事情的感受,也不會與你完全相同。不過基本上,所有的小孩都有許多共通的習性,因此為人父母者一定要牢記這些孩子的基本思考模式:
  • 西方的研究報告指出,要經常有效地向孩子「示愛」,可以使他成為一個很快樂、又有自信的小孩。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德里克‧萊恩(Derek Lane)和林賽‧萊恩(Lindsay Lane)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結婚23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培養了一種自我控制和培養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規定一家人永遠不說「我恨你」這三個字,這幫助他們的五個孩子專注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 十年前,一位有遠見的母親帶著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由衷欽佩、對學習永無止境的熱愛以及傳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