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哺乳期用藥 寶寶傷害深

文/範雷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8日訊】乳母在哺乳期服用藥物會對寶寶有一定的影響。雖然乳腺和血液之間有一個血乳屏障,分子量大於200的藥物很難進入乳汁,然而一些與蛋白結合低的游離型藥物、脂溶性藥物以及易解離的藥物還會「無孔不入」地進入乳汁,危害寶寶健康。乳母應慎用或禁用的藥有以下這些:

第一類:抗菌藥

青黴素類的藥物雖然不易進入乳汁,但乳汁中只要含有微量就會使寶寶過敏,引起皮疹。以後寶寶再用青黴素會發生強烈的過敏反應。

常規應用氯黴素,乳汁中的濃度為血中的50%,會影響寶寶的造血系統。部分寶寶可出現腹瀉、嘔吐、呼吸功能不全及皮膚發灰等所謂「灰嬰綜合症」。

用紅黴素特別是靜脈滴注時,它在乳汁中的濃度要比血液高出4~5倍之多,可能會使寶寶的肝臟受損。

四環素在乳汁中的濃度為血中的十分之七,寶寶吃奶後會使牙齒發黃,骨骼發育受到影響。

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會使寶寶聽力受到損害,還會出現蛋白尿。

乳母服用磺胺類藥物也可能促使寶寶發生新生兒黃疸。

第二類:鎮靜止痛藥

乳母服用安定類藥物或氯丙嗪、苯巴比妥時,會使寶寶呈昏睡狀態及新生兒黃疸。

嗎啡類的藥物較易進入乳汁而濃度可比血漿濃度高出數倍,對6個月以內寶寶很容易引起呼吸中樞抑制而發生窒息,應特別提防。

還有一些抑制癲癇的藥物,如:苯妥因鈉會使寶寶出現缺氧性紫紺、嗜睡和虛脫。

第三類:內分泌類藥

乳母服避孕藥會使男嬰乳房增大,女嬰陰道上皮增生,乳母應採用其他方式避孕。

一些降糖藥會引起寶寶低血糖。

乳母使用抗甲狀腺藥如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等,在乳汁中的濃度可為血中的3倍以上。這樣就會抑制寶寶的甲狀腺合成甲狀腺激素,引起幼兒甲狀腺腫及甲狀腺功能減退。此外還可能引起粒細胞減少、皮疹及黃疸等。

第四類:止喘、降壓等西藥

某些止喘藥如氨茶鹼,乳母服用後會使寶寶興奮、煩躁、噁心及嘔吐。

乳母使用抗心律失常藥,如:心得安、心得平、心得靜等,會使乳兒發生低血糖、氣管痙攣等反應。

乳母高血壓服用利血平後,會引起乳兒鼻塞、口唇發紫、食慾減退、腹瀉等。

某些解痙藥如阿托品,可通過乳汁使寶寶出現皮膚乾熱、高熱、躁動及瞳孔散大。

第五類:中藥

並非所有的中藥都安全。乳母服用雷公籐、蟾蜍類藥、罌粟殼、蜈蚣等都會不同程度地造成乳兒中毒。

乳母用藥注意事項

1、乳母應盡量不用藥,如果必須用藥時,應選擇對寶寶影響最小的藥,用藥時間不要過長,以減少藥物的積累。
2、乳母服藥宜在哺乳後立即應用,可以避開下一次哺乳時的藥物在乳內的高峰。
3、在乳母用藥期間應注意觀察乳兒有無異常反應,如出現不良反應要停止哺乳,及時處理。
4、乳母因病確實需要服用抗腫瘤藥、抗結核藥、抗癲癇藥、抗精神病藥、某些抗菌素、激素及鎮痛藥時應及時斷奶,改為人工餵養。
5、目前新藥輩出,對其在乳汁中的濃度及對乳兒的影響了解甚少,乳母在選用藥時一定要聽從醫生的指導,切忌自行服藥。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