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平的竹藝世界(一)

黃美麗
font print 人氣: 82
【字號】    
   標籤: tags: ,

據說在一千多年前的東晉時,道家流傳著有關竹子的傳說,認為竹子是吸收了「圓虛內鮮」的北極星精氣而成的,竹子因此才有了不同於其他植物的奇特屬性。自來,竹子便是人們生活的一部份,食衣住行樣樣都有竹子的存在。而竹的中空、耿直、有節的象徵,更是深受中國文人的喜愛,歷代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詠竹詩及竹畫,竹子和中國文化之關係可說密不可分。

張憲平

古人不乏愛竹的名人-東晉王羲之,就在「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之間,留下了傳頌千古的「蘭亭集序」書法;宋朝蘇東坡吟唱著:「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的佳句,可見古代文人對竹子的偏好。

《竹林》

不止文人雅士賞竹、詠竹,先民也喜歡於住家旁廣栽竹林。因為閩南語竹子的「竹」與道德的「德」同音,所以有「種竹」即「種德」之說,種竹不僅是象徵道德理念的奉守,更是藉以砥礪傳世,對於「德」的實行要像竹林一樣地紮根,還要如竹葉一般繁衍茂盛。除了象徵意義之外,中國人淋漓盡致的去愛竹、用竹,食衣住行育樂樣樣皆少不了它,自遠古中國人的生活中,一股淡雅的竹子文化縷縷的傳衍下來 。

心路歷程

《逐浪》

《逐浪》局部

傳世三代的編織家族,真可以說是家學淵源。張憲平說他的祖父身懷著少有人能與之匹敵的絕佳藺草編織技藝。從事手工大甲藺草編織帽席的工作,然後到他的父親,利用織席台,把藺草編成席片,再裁剪加工成民藝品。所以他也自認骨子裡有編織的基因,從小就在藺草阡陌交織的世界裡長大。三十歲時因緣際會的一腳踩進竹編的領域裡,才開始無師自通的學習竹藤編織,從對竹子一無所知,到編織出精美的竹編器物,沈浸了三十幾年的時間。

《有藕》

《有藕》局部

起因於他父親的一個朋友,委託他在台灣尋找竹編的燈具,因為他家從事編織工作,所以對經緯的編法,比別人多瞭解一些,他覺得應該不是一件難事,所以就嚐試著自己動手去做,因為材質不同,編做方法及技法,也跟藺草不太一樣,起初遭遇了很多困難,當時也想去拜師學藝,但是一些老師傅們,都很珍惜自己的手藝,不輕易傳授他人。他只好到處去尋找一些竹器品回來,再細細的拆解分析它的操作方法。像海邊捕魚的魚簍及畚箕、米簍、或是斗笠,然後至這些店裡去觀察老師傅們如何操作,如何編做,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用心揣摩,終於一一的克服了種種的困難。

萬丈高樓平地起,竹編創作貴在精、準、勻、薄,所以須從劈竹的基本工練就起。首先得學會基本劈剝技法,它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如果每天專心練習,大概一兩個月左右,就可達到熟練,能夠很順手的去劈剝材料了。

張憲平本著嚴謹的態度,製作精緻、古樸蒼勁的竹編,很多收藏家及評鑑家均給予極高的讚賞。常常得獎的張憲平, 在諸多獎項中的最高榮譽,當屬在四十七歲時,成為最年輕的薪傳獎得主。能夠獲頒薪傳獎,就是得到政府肯定的國寶級工藝家,算得上是竹編技藝中的頂尖高手。他於民國八十一年左右,連續得了三年民族工藝獎的大獎,第二名和第三名。連續獲得大獎榮耀的張憲平,並不眷戀於名氣的光環,反而如同所鍾愛的竹子一般,有著虛懷若谷的胸襟。

藝術創作源於大自然

竹編藝術家張憲平因為愛竹、知竹,投入了三十年的心力,在竹工藝裡編出了一片典雅瑰麗的竹編天地,將原本中國民間使用的器皿竹編,提升至藝術的殿堂。

他為了尋找適合竹材,常常深入山區,可謂對竹子生態瞭若指掌。漫步竹林中也就成為他最喜歡的休閒生活,既可享受著空靈幽靜的禪意,又有波動萬千的韻律。他說,只要走進竹林,就可以體會瀟灑飄逸的竹林風華,細細的品嚐竹情、竹性,再慢慢的沈殿發酵之後,就可在他的作品中發揮出無限的創意。像他就把進入竹林走動的那種感覺,微風輕輕吹起,枝葉不時搖曳的那種迷離光影交錯下的映象,編織在名為「竹林」的作品中。

竹因不同於一般植物的屬性,被稱為林中怪客;數千年來備受文人騷客的鍾愛,而張憲平卻以編織藝術詮釋著不同的竹藝風華。他的竹編創作,極富中國的人文意象,有的器型像殷商時代的銅器或陶器,他獨創的仿古髹塗技法,更使竹編器看起來古拙樸實、風華內斂;還有他極為精密細緻的編織技法,更是創造出一個個古意盎然、莊重質美的竹編,令收藏家及鑑賞家讚賞不已,就連故宮博物館也收藏了他的作品。@*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竹編家張憲平因為愛竹、知竹,投入了三十年的心力,在竹編工藝裡編出了一片典雅瑰麗的天地,將僅見中國民間使用器皿的竹編,提升至藝術的殿堂。
  • 農業社會的全盛時期,職業務農是許多百姓的工作,而種稻則是農民的最愛。當時因為稻穀的價格比起一些旱糧(如大豆、綠豆、地瓜、甘蔗…等)要好一些,加上政府於農田水利上大興土木,因此在水源充足下,一些旱田農民紛紛轉作稻米。
  • 2006年5月底,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去麗江、香格里拉旅遊。在中甸(香格里拉)的時候,我們很早起來向德欽縣出發,在茶馬古道上的重鎮奔子欄吃了早飯,出來不遠就是月亮灣。再往前行就到了藏傳格魯教派八大寺廟之一的東竹林寺。
  • 【大紀元11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縣二十四日電)臺灣新竹縣芎林鄉番茄產業文化活動將於明、後兩天,在竹林大橋旁東昇觀光農園舉行,縣府特別推薦通過吉園圃標章、品質好、風味佳、益健康的芎林蕃茄。副縣長彭光政說,芎林鄉有竹縣八大景之一的飛鳳山、鹿寮坑、燒碳窩、鄧雨賢紀念公園等,歡迎大家來到好山好水的芎林鄉。
  • 【大紀元12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六日電)新光三越董事長吳東興酷愛旅遊,今年4月一趟四川行促成他舉辦巴蜀文化精品展;總計150多件三星堆遺址等比或縮小比例打造作品,工藝大師的蜀繡、蜀錦、瓷胎竹編、銀絲工藝等精湛藝品,將自12月14日起在新光三越A9館展出。
  • 【大紀元12月18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位處宜蘭縣羅東鎮精華地段的「竹林保護區」,公告禁建超過40年,當地民眾好不容易盼到禁建限制解除;不料,宜蘭縣政府卻又對區內容積率與建蔽率特別限制,要求低密度開發。地主認為,宜蘭縣政府對「竹林保護區」的容積率與建蔽率規定過嚴,導致可以建屋的土地面積不到三成,造成地主權益受損,今天推派近百名代表赴宜蘭縣議會拉白布條陳情抗議。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