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歌的陶笛聲

張三 撰文

人氣 9
標籤:

鶯歌大多是坐火車經過的地方,可以在車上看到煙囪,遠遠的也可以看到鶯歌石,火車站邊有點煤礦的遺址,還有一棟滿漂亮的房子「謙記商行」,整個鐵軌充滿了煤礦味,鶯歌不清楚,我只記的小學時的課本,寫著秦朝的國都是朝歌,大學有個社團的朋友,住在樹林後來考到政大企研所,曾聽他說想要研究陶瓷,很早就立定志向,而我只是喜歡古建築而已,我去三峽的機會較多,鶯歌一直沒有好好的看看,偶而經過,沒有想買東西總不好意思進入,直到陶瓷觀光街開始營運。


2003年三月初去姚老師家,中午飯後決定去鶯歌逛逛,我們從龜山繞過兔仔坑,翻山越嶺從桃園來到鶯歌,正是開始研究古建築的興頭上,先將火車站入鏡,也許以後可以對照,車站旁有「謙記商行」,傾頹中可以看到一些裝飾,這棟建築現在已經拆掉了滿可惜的,我也慶幸著那天有拍了一些相片,,後火車站文化路上的「成發居、汪洋居」,這些都是坐火車可以看的到的,那天下來走走也拍了很多相片,在老房子的對面,用陶瓷翻了一些老房子的樣式,鑲嵌在牆壁上,也有找到以前古鐘樓的位置,但是只能想像,「成發居、汪洋居」現在聽說都拆了,以前拍的照片只成絕響,,後來開始整修成陶瓷觀光街,鶯歌老街的煙囪拆掉了。


後來陶瓷觀光街開放,電視上「少年特攻隊」也去拍攝,已經是條封街的景點,去年過年就去鶯歌逛逛,車子停在鶯歌國小,車子不能進來的老街,我最喜歡走這種路,兩旁一致的店招,門牌號碼都是鑲嵌著陶瓷,有聽到輕快自然的陶笛聲自店家傳來,是那首「森林的精靈」吧,隨便的在街上吃臭豆腐,去年讓我留下很好的印象,想著可以以後再來,。

今天過年本來要去台北玩,大溪交流道管制不能上高速公路,路上慢慢的塞車,臨時決定改去鶯歌,還沒過武嶺橋,馬上做左轉走替代道路,到鶯歌前都沒有塞車,很快的就到了鶯歌高職,路上看到鎮上貼的都是兩色相間的磁磚,隨便的貼滿沿路的牆面上,毫無美感與規劃,只是消化預算,看到這情形真有點難過,這些都是浪費的資源,隨便蓋個公園也比這個好,


停好車,走過鐵軌天橋,老街開始人多起來,入口的裝置形象反而像是苗栗的龍騰斷橋,中午找家店面吃甕仔麵,我猜想可能是生意很好,所以沒有感覺出古早味,不知道真正的古早味在那裡何處尋,,在陶瓷觀光街隨意走走,商店街門口寫著「大窯小窯迴仔窯,前街後街商店街」,橫聯是「街街是福街」,逛逛又聽到陶笛聲,「陶笛阿志」成了老街的特色,胖胖的小朋友就在店門口,左右搖搖晃晃的吹起陶笛,當作是活廣告,「我是樂器不是玩具」,成功的將玩具轉換成樂器,賦予更高的藝術價值,店面的生意很好,文化資產也是有出路的,小朋友吹奏一些「壽喜燒」等等,都是清越激昂的歌曲,讓人有個愉快的午後時光。


今天比較沒有要去那裡,任意走走,隨意而安,有規劃街頭藝人的表演區,在現場有弄陶的,還有做汽球造形的,好像有了個舞台,我聽到父親說那邊有人唱日本歌,走過去,遠遠的優美的旋律就流洩出來,連續幾首熟悉日文歌曲,「彼個小姑娘」,迴異於剛才激越的陶笛,是那種蕭聲沉渾的滄桑,表演者是「尺八癡人」,一身雪白銀亮的日本傳統服飾,頭上罩著一個方形的竹籠,初時不識廬山真面目,看說明是朝「日本風,吹演歌」的方式表演,很有日本的感覺,

看著剪報說明牌寫著尺八源於中國的蕭,以前日本流浪天涯遊走他鄉的虛無僧和浪人,吹奏尺八以求供養,聽著蕭聲那種流浪的感覺,一下子讓我感動起來,這又讓我想起在大學時某個冬日的晚上,看的那部日本電影「砂の器」,有一段男人帶著小孩出外流浪的故事,雪地裡鐵道邊的影像,劇情感人氣勢磅礡,眼淚是會掉下來的,

下午三點鐘剛好整點報時,新的煙囪吹起陣陣白煙,在晴空下又漸漸的散去,是噴煙報時煙囪,癡人不喜他的老婆在旁說太多話,賭氣不吹了,後來人潮漸漸散去了,天漸涼,下午又要開始變天了,上次有聽人說大溪老街已經被鶯歌老街追上去了,大溪趕快把它設成徒步區吧,人走的和有車走的地方,感覺一定是不一樣的,所以老街的軟體也是很重要的,今天最記得的,反而是那清越陶笛聲和渾厚的蕭聲。


「大溪出豆干,鶯歌出碗盤,三峽出流氓」(台語),當然這些都只是押韻的俚語,鶯歌石還有尖山我都還沒去過,還有腳踏車道,當然都是在火車上看到的,我還會再來的,就如網路上盒子所言,把他當作是下一次再來的藉口。

——本文轉載自虎茅莊的旅行http://www.wretch.cc/@(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張三一言:為「漢奸」、「賣國」辯
網路盜歌事件 等於沉寂三年的那英複出的信號
「老區」未改造  損失800萬要村民買單
西海岸民居之旅I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