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印度--未來的工業大國?

人氣 50
標籤: ,

【大紀元9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羅莎編譯報導)印度在1947年走出英國殖民統治後,卻走入共產黨國家的影響中,一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印度才開始實施自由經濟,推動經濟改革。雖然起步較晚,但在高盛證券經濟研究團隊於2003年提出金磚四國經濟崛起的第99號全球經濟報告後,印度的經濟發展情形已備受世人矚目。紐約時報在2006年8月31日即報導了一篇「印度-未來的工業大國?」專論。

數十年來,印度所走的經濟發展路線明顯與日本、南韓或中國不同,當亞洲競爭者致力於發展製造業以及出口工業產品時,印度則著重在國內市場且將發展重點放在服務業上。

報導稱,現在的發展情況已經有所變化。印度工業產出的年成長率約在9%,且成長仍在加快中,已經快追趕上服務業的成長(10%)。印度出口到美國的工業產品成長率也較中國快速,當然該數字還必須考慮到印度的計算基數是遠較中國來得少。而去年印度的外國投資有超過三分之二是製造業,不是服務業。印度的商業及產業部長Kamal Nath對於「印度是世界的辦公室,中國是世界的工廠」的說法,即表示不完全認同。

印度目前正邁向世界未來工業大國的主要原因是,已經有一些全球性的製造商意識到中國所面臨的人口問題。由於中國實施一胎化政策,導致自1980年代起家庭成員數開始減少,未來可預期的是將反應出勞工短缺的問題。

雖然印度在2030年前不可能在總人口數上超越中國,但可以確定的是在2013年前將會有較多的20至24歲的年輕勞工;國際勞工組織(ILO)預測在 2020年前,印度將會擁有1億1,600萬的勞工,而中國則是9,400萬名勞工。此外,印度受教育的菁英分子具備工程技術以及良好的英文能力也是印度的另一項利基所在。

所以,即使印度目前仍稱不上不是一個做生意的好地方,但基於印度具備上述的競爭優勢,今年已有一些多國籍企業在印度進行大量的投資。如: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以及摩托羅拉(Motorola)正在印度西部及南部建廠。南韓的Posco以及荷蘭的Mittal鋼鐵也宣佈在印度東部設立鋼鐵廠,而印度將在該地建造全世界最大的火力發電廠。

相較於印度勞動力充沛以及薪資較低的情形,中國目前則面臨到勞動力的短缺,以及薪資上揚的情況,以廣東省為例,在報導工廠招募不到勞工,約短缺一百萬人後,今年夏天每月最低薪資就提高了18%。目前在中國的工廠普遍都面臨到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以致於迫使資方必須提高薪資,以吸引勞工。

印度在推動經濟改革開放後,產出已加速成長,年成長率有8%。然而,目前仍然還有許多經濟發展的障礙有待排除,其中以基礎建設為首要需改善的項目。港口在處理日益增多的出口貨物上已備感吃力,而即使是在班加洛(Bangalore)這個全國最重要的軟體設計中心,仍然必須面對經常停電,以及隨處可見的泥土道路窘境。此外,普遍的貪污現象,以及過時的勞工法令,也都會對印度的經濟發展造成阻礙。

製造業的快速興起

長期以來,印度就較欠缺如鋼鐵、電力、汽車零件及家庭用品等產業。工業生產總值僅佔印度經濟總產值的五分之一(中國則是五分之二),但此比率已開始增加,原因是製造業在出口的帶動下,成長的速度比農業,甚至比部分服務產業還要快。

一直到了最近,有關禁止超過一百名員工以上的大型公司在許多行業中經營的立法已實施,該法律的設立目的是為了保護村落中的小型商家,因為該等小型商家通常是僱用婦女及少數族群,所以同時也會對進口品課徵高關稅,以加強對彼等之保護。但實施該法律的結果是,數以萬計的商家因規模都太小,不具規模經濟,以致於沒有競爭能力;而為了降低此負面效果,印度政府已採取大幅縮減產業保護清單(由原來的20,000項減少為326項類別)以及調降關稅等方式因應。

印度工業的發展還有一項缺點,就是與中國相比,因其係採取較先進的技術(如自動化機器設備)來從事高品質產品的生產,以致於無法在工業化的過程中,創造出足夠的工作機會,以吸納眾多的勞動人口。

同時,嚴苛的勞工法令,也讓企業無法輕易解雇勞工,另並訂有嚴格的加班上限規定,即使勞工想加班多賺錢都於法不合。所以,一般公司在決定是否要晉用新員工時,都會深思熟慮,考慮再三。

必須克服困難,加快基礎建設

印度製造業如果要進一步發展,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是否能提供足夠的道路、港口及電力等基礎設施。隨著工業化的程度越來越加深,進出口量也將大幅增加,就越是需要有高效率的運輸系統,所以基礎建設的改善是刻不容緩的事。

中國也同樣面臨到經濟快速發展,導致相關供應能量不足的問題。2004年初鋼鐵生產的激增影響了港口的正常運作,因對港口、快速道路及鐵路的需求遠大於供給,導致公司的營運成本增加,當年的通貨膨脹率也因而提高到5.3%。而中國對此則採取了快速的反應,在短短的6個月時間內,即增加對港口的投資有近3倍之多。今年第二季中國的經濟成長達到11.3%,但7月份的消費者物價只比去年同期增加1%。

相較之下,印度在歷經三年8%的經濟成長後,已遭遇瓶頸,今年夏天的通貨膨脹率高達8%。

雖然為時已晚,但印度的道路及港口設施正在改善中。此外,印度政府也開始著手處理長期以來電力嚴重不足的問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印度礦坑坍塌  數人死亡五十三人生死不明
財劃法未修正前 九縣市財政收支不平衡
亞銀看好菲律賓今年經濟前景
打擊地下錢莊逼債  警政署持續掃蕩行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