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跳波自相濺 白鷺驚復下

畫與文/楊紀代
font print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想像這麼一個畫面與場景:曲折蜿蜒的溪水在山谷中奔竄追逐,同時變幻莫測的急速翻滾在溪底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岩塊上,深深淺淺、激激越越的時而形成一深潭,抑或出現一淺瀨。(所謂瀨,就是指從石沙灘上急急溜瀉的流水)這流水雖然湍急,但明澈清淺,游魚歷歷可數,鷺鷥常在這兒覓食。

那一身白羽映著安寧幽深的山光,那一雙長腳靜靜的插在水中,如樹枝般的兀然不動,直到粗心大意的魚蝦游到了嘴邊才猛然啄取。正當牠全神貫注的等待時,那由於秋雨挹注的急流,突然在此時此刻流經此地與堅硬的岩塊相撞,濺起的水珠像小石子跳躍般擊在鷺鷥身上,驚得牠「噗漉」一聲迅速展翅高飛,再瞧瞧身子底下,前呼後擁笑嘻嘻、鬧哄哄的水珠子,一點也不以牠為意,一點兒也沒嚇唬牠的意思,依舊大夥兒相互追趕跑跳的彼此碰濺、嬉戲。

至此白鷺懂了——因驚而悟,悟到這是一場虛驚;由起復下,下到溪底再次安心覓食。知道用不著防誰,更不需要戒備,天地間原是如斯有情,又看似無情;如斯可親,又彷彿不可親。於是一切又恢復原狀……


欒家瀨
颯颯秋雨中, 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 白鷺驚復下。

這是盛唐時期自然詩派的泰斗,號稱「詩佛」的王維《田園組詩》之一,這組詩全是五言絕句,猶如一幅幅精美的繪畫小品。「白鷺驚復下」真耐人細品,言有盡而意無窮,似乎象徵著一段美麗的心靈悟覺過程。

古時的文人雅士,對大自然的吟詠謳歌,對大自然的敬畏珍惜,處處體現,而且大都保有與萬物相通的純真童稚之情,作品充滿了童趣與敏銳的觀察。因而古人都能感知萬物皆有靈,能相互以一種人眼所看不見,人耳所無法聽聞的方式,彼此溝通、表達和相知相惜。同時那生生不息、無處不在的天機,也促使人塵慮大消,因而回歸自然後就能開啟智慧,懂得大自然自有祂獨特的語言模式,自有祂別樣的展現方法,你只有用最純真的天性,最誠敬的態度,才能用你的「心」去聽出來,才能用你的「心」去看懂祂。

〈欒家瀨〉這首詩,展露出天地間自然的原姿——神韻盎然、一片空靈。裡頭的秋雨、石、跳波、白鷺這些主要的角色,好像全由自然景物所扮演,而人呢!似乎不見蹤影。可只要你更進一層仔細玩味這全詩形象的主體——白鷺驚復下,就會霍然憬悟,人,原來也在其中啊!唯其透過人的視覺、情感,方顯得那麼樣的豐盈可喜。

瞧瞧那白鷺初時的驚嚇,再到後來的處之泰然,你會由衷的發出會心的一笑,心境突然充滿喜樂,讓這個旁觀者也不由自主的樂在其中,體會到白鷺傻得可愛的單純。此時進一步你會驚覺原來大自然的魅力是如此的不可思議;到這一步你才會發現祂的無所不包與無所不容。人原來不必刻意關注於自己的存在與否,大自然從不排拒什麼,總是默默擁抱、無私庇護、無聲滋潤與養育。人的「自絕」於自然和「自外」於自然都是多餘而愚蠢的。在祂的懷抱裡,沒有潛在的威脅,能毫無顧忌的敞開心扉,讓先天深藏的本性表露無疑。

人因著先天帶有的純真,所以容易開懷、容易受感動、容易喜樂,也就極易像孩童似的對什麼都感興趣,對什麼都好奇,看什麼都對眼,瞧著什麼都能入心,那就是你童真本性與清純天趣的反映。也唯有仍舊保有先天童真與素樸意趣的人,方能領略到那份大自然即興的「遊戲」;欣賞出大自然那份無心的「戲墨」;也才能激起內心那粲然的開懷一笑!

很羨慕有些老者、耆宿能獲得「返老還童」的福分,那不是傻了,也不是癡呆了,他依然耳聰目明、頭腦清晰、思路流暢,只不過他對世事不再關心,對紅塵不再眷戀,把後天世俗的矯飾、面具與包裝全都甩開,全面拋棄,顯露出先天的本性,充滿了純真、善良和童心,所以才能似孩童般的看待一切,領略所有的天然野趣,單純而無罣礙,與天地萬物共融互通。

用先天的「童真」看待萬事萬物,心胸自然開闊;用尚存的「童趣」解讀身歷的一切周折,日子自然寧靜祥和充滿喜氣。珍惜這份童真意趣,保有這份童心、素樸與單純的心境,才是活得自在的良方,長壽的秘訣,您以為呢?@*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漫長歷史長河中,受「忠孝節義」中華傳統價值觀的薰陶,湧現出了許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忠貞之士。古代有田橫五百壯士捨生取義,近代有國軍抗日英雄張自忠將軍寧死不屈。即使是無名的市井小民,一旦他有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尚氣節,就足以名傳千古,光照後人。歷史上任何一個壯烈殉節的英雄,背後都有一個悲壯慘烈的故事。歷朝歷代的忠臣義士都曾抱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堅定信念,面對威脅利誘而寧死不降,展現了高尚的道德品格。

  • 人是群居動物,也因為「群居」與「情」的作用,從此沒三天好日子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時時在悲歡離合裡浸泡,日日在恨海愁山中翻滾;吃不好、睡不好;得到一點兒,高興得不行;失去一點兒,痛苦得難受,怎麼也跳不出「情絲」的纏繞,如何也弄不懂「不公」的來處。日子過得不順遂,心情弄得不舒坦。尤其是年歲大了之後,仍勘不破「情」字擺弄的老年人。
  • 夕陽椰林、藍天碧海是南國特有的美景之一。我在夕陽西下的時刻從不急急忙忙地趕路,總是要仔細地欣賞一番之後才捨得離開。夕陽之下的美麗的景色,如過往雲煙,一瞬即逝,令人不自由主地回想起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 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身影與步履,在這旭日初升、高廣的林木篩下縷縷陽光的晨間,踏進這一座破山寺。一路上綠竹夾徑,蜿蜒的把人引向一片幽靜的濃林密花中,此時能隱約的窺見唱經禮佛的禪房掩映其間。翠綠的山巒煥發著日照的光彩,似乎使得鳥兒們喜悅不已,不停的飛鳴歡唱。那清澈的潭水映照著眼前的一切,不覺使人心境湛然空明起來。
  •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這兩句名吟出自於明朝于謙的〈石灰吟〉,意思是說,就是把我全身弄得粉身碎骨,我也全不怕,即使拼著生命的危險,我也要保持我一生的清白在此人間。原句是「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了自己不畏艱難、堅貞不屈,甘為民眾的利益作犧牲的高尚精神,表達了清白自守的高風亮節,展示了詩人的遠大理想和坦蕩的胸襟以及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 從小學開始的考試到出社會後各種職場上的廝殺,現實人生裡充滿了競爭,強者為王的鐵律讓許多人將人生歸類為贏家與輸家。於是,雖看不見血流成河的表相,但多少人因失敗的打擊而一蹶不振,甚至造成嚴重的家庭與社會問題。
  • 當時的劉基在一個夏日的某一天在杭州城裏漫步,只見一個小販在賣柑子。柑子是很難保存到夏天的,但劉基發現這小販賣的柑子金黃油亮,新鮮飽滿,就像是剛從樹上摘下來的,他便去向小販買了幾個。雖然價錢是上市時的十倍,但覺得小販能把柑子貯存到現在,也是很不容易的事,貴就貴些吧!回家後,劉基剝開柑皮,發現裏面的果肉乾縮得像破舊的棉絮一樣,便拿著柑子,去責問小販為何騙人錢財。
  • 在人生的修行中,對於正人君子來講,最重要的事莫過於不斷的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至於物質享受,能維持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就應該知足了。一個人如果擁有較高的道德品質,即使居室簡陋,人們也會自然而然的敬重他。大德之士謙恭有禮,德重才高,能以慈悲的胸懷善待天下眾生,不管他是否具有豐富的物質財富,都會輕易的得到眾人的仰慕。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劉禹錫〈陋室銘〉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 色彩與人類生活環境緊密相連,從大自然的天地山水、各種建築物,以至瓜果、花鳥,甚至細如蟲、蟻、紙、筆都脫離不了色彩。很難想像抽離了色彩的世界是個什麼樣的景象。從八卦中陰陽兩極開始,中國就是一個講求「對應」關係的民族。文學上表現的是一種「對偶」的應用:平仄的和諧;句數以偶數作結;字數講究奇數的組合。當然色彩的運用也不會是一種單色的塗抹而已。
  • 幼年時曾閱讀、背誦過許多首唐詩,後來在繁忙的生活中逐漸地忘記了。深深地刻在腦海中、至今仍能背誦的唐詩只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和白居易的那首「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佳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