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孔子畫像。(網絡圖片)

神韻感悟(五)

王華:為什麼說「三代出貴族」?

2007年12月11日 | 07:05 AM

【大紀元12月11日訊】人們常說:一夜可出一個暴發戶,但三代才能出一個貴族,意思指一個人文化修養的形成是需要環境的薰陶和長時間的積累。這裡貴族泛指言行舉止高貴、有道德修養、有學識氣度的君子。怎樣才能培養出貴族呢?答案也許就在先哲們的教導中。

據《憲問》記載,子路問孔子什麼樣的人才是「成人」(完美的人)?孔子答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慾,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既要有臧武仲的智慧,公綽的沒有私慾,卞莊子的勇敢,冉求的學問,還要「文之以禮樂」,將禮樂與上述四種優點結合,這樣的人才是完美之人,才有可能被稱為貴族。

孔子在論人的道德修養時還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用詩的「思無邪」來培養文質彬彬、溫柔敦厚的君子,還要「文之以禮,樂以載道」。「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既要廣博地學習文獻知識,還要用禮來約束自己的言行,這樣才不悖離道。

現代人各種禮節和流行音樂很多,但這些並不一定是孔子倡導的禮樂。「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君子的禮樂是受了節制之禮樂,如今那些暴發戶哪怕擺出再大的禮樂排場,都只是「驕樂、宴樂」,是有損人格的,非君子所為。

古人還把音樂按其所含的道德因素分成兩類:德音雅樂和淫樂,其中各自以《韶》與「鄭聲」為代表。「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慾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返人道之正也」。也就是說,好的音樂能提升人的道德標準。孔子稱讚韶樂是『盡美矣,又盡善也』,以致聞之「三月不知肉味」。

《論語》中還特別強調要「放鄭聲,遠佞人」,因為「鄭聲淫,佞人殆」。當時鄭、宋、衛、齊四國均有淫聲,「鄭音好濫淫志,宋音燕女溺志,衛音趨數煩志,齊音敖辟喬志。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因此人們在選擇禮樂來提升自我修養時,首先要能識別什麼是雅樂什麼是淫聲。

看過神韻演出的人都說,他們的節目都是精心挑選的德音雅樂,真的是在復興中華傳統禮樂。想把兒女培養成貴族的有識之士,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文化盛宴的。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