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喻:創世紀的故事:右和左的本質區別到底在哪?

九喻

人氣 4

【大紀元10月21日訊】人間天堂還是人間地獄?

在聖經中,造物主創造了天地萬物和人。在他眼裡,「一切所造的都甚好。」當時,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生活在伊甸園裡。

下面怎麼辦?人該幹什麼呢?創造之後,根據聖經記錄,造物主對人給出了2個很具體的指引:

1)幹什麼?也就是人類的基本任務:「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聖經-創世紀》1章)

2)吃什麼?也就是人類如何在地上維持生存以完成「生養眾多」和「治理這地」的基本任務:「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聖經-創世紀》2章)

無論你喜歡不喜歡,造物主和人最初的對話裡,就包含了警告。這個警告是如此嚴厲,他直接關係到人的生存和死亡。造物主警告說:「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所有善意警告和忠告的目的,都是為了避免發生可能的不幸事件。當孩子離家讀書的時候,老爹可能不專門祝願學有所成,但會專門警告「不要和不三不四的人吃喝玩樂」;男人成家的時候,老媽可能不專門祝願婚姻幸福,但會專門警告「不要跟老婆犯渾」。負責任的長輩都是如此,警告不是出於仇恨,而是出於關愛;不是為了咒詛成真,而是為了規避災難。

不需要最好的結局,可是務必全力避免最壞的結局;不需要人間天堂,可是務必全力避免人間地獄。

儘管有專家學者拿出了一個又一個區分理念的右與左的指標、理論和準則,並不妨礙我也給出一個解釋:右和左的本質區別,在於對人類前途的判斷。左的判斷,是人類能夠在這個世界建造人間天堂;右的判斷,是人類不但不能在這個世界建造人間天堂,而且一不小心,人類就會把這個世界變成人間地獄。右的出發點,是避免人間地獄;左的出發點,是建造人間天堂。

規避災難的哲學是出於對不變人性的瞭解

造物主警告的要避免發生的事情真的發生了。亞當和夏娃確實面對了誘惑,蛇欺騙夏娃說,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也不會死。夏娃看到「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聖經-創世紀》3章)

耶穌說:「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聖經-路加福音》13章)

整本聖經,從創世紀到十誡,到先知的預言,到耶穌的教訓,記錄了各種各樣的「要這樣」「要那樣」「不可這樣」「不可那樣」的話,我們讀起來難免感覺倒胃口--誰願意被教訓呢?而所有這些話,都是在反覆強調一個信息--如何規避滅亡的災難。

人,不是上帝,我們沒有完美的品質,也沒有無限的能力。造物主造了人,他比我們自己還瞭解人的弱點,他警告的情況,不但是可能發生的,而且往往還是很難避免的。

人們設計了保障個人自由的憲法,設計了分權,設計了選舉…所有這一切人類智慧的精華,前提是出於對人性的瞭解,對人類的道德和能力缺乏信心。如果我們對人性那麼有信心,對人類的能力那麼有信心,何必還要花力氣選舉,監督,制衡?選舉,因為不相信任命者;監督,因為不相信執政者;制衡,因為不相信掌權者。憲政、分權、代議民主等設計的本質,絕不是為了建造人間天堂,而是為了避免人間地獄。

同樣的,人們用生命捍衛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不是因為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會帶來人間天堂,而是因為那可以幫助避免人間地獄。

誰都知道,獨裁是比民主更有效率的操作方式,獨裁者的意志,可以不經過議會審批監督而迅速落實。問題在於,我們不相信獨裁者道德上不會被腐蝕,能力上超乎所有其他人。我們的這個不相信是完全正確的。而在效率關乎生死存亡的軍隊,軍事單位的首長依然有絕對的權力,你不會見到民意代表在那裡辯論表決審批一項軍事決定。

右的立場,會對一個人突然跳出來說發現了前人從沒發現的「歷史規律」有些不以為然,這種懷疑態度符合對人性的基本判斷。右的立場,會傾向於借鑒歷史的經驗,因為被歷史檢驗過的手段更保險,造成災難的機會更小。新辦法或許更好,但潛在的風險很大。

起初,我們要建造通天塔,「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可惜,人類偏偏夢想在人間得到天堂。建造人間天堂的嘗試很多,參與建造人間天堂的人不計其數,但是很不幸,人間天堂從來沒有在人間建成。更不幸的,是鋪滿通向「人間天堂的道路上,那不計其數的屈死的同類的屍骨,和更多的同類的呻吟哀哭。

最經常被引為烏托邦嘗試的聖經例子,就是建造通天塔的事情了。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作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聖經-創世紀》11 章)

當時人們建造通天塔的動機,並不是那麼差勁。他們不是為了財富,不是為了官職,而是「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你或許注意到了,他們不是為了「我」,而是為了「我們」,不管怎麼樣,你很難用「自私」來描述這個動機。

但是造物主不欣賞這個做法,「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於是他使人們的言語「彼此不通」,還「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通天塔的嘗試失敗了。

很多人由此得出,造物主心胸狹小,受不了人類「偉大」一次。把「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解讀為心胸狹小的心理表白,既不合造物主所展示的能力,也不合整本聖經所傳達的信息。在我看來,造物主的做法是出於規避災難。因為人性的弱點,當人類嘗試「我們」的「偉大」的時候,就像任何超越自己能力的嘗試一樣,無可避免會導致災難。3歲的孩子用電爐燒飯,無論動機多麼好,都是絕對危險的舉動。最好的回應,是及時制止,並盡可能保證孩子不會再有類似的嘗試。而當亞當夏娃吃了善惡樹的果子之後被趕出伊甸園,也完全可以用規避更大災難的考慮來解釋。

災難並不是從災難開始的。如果是那樣,災難的規模大不了。災難,往往開始於不壞的出發點,發酵於美麗的遠景圖畫,狂熱於起初的成功跡象,而最終爆發於無可挽回的慘重失敗。災難的起初,完全可以是「消滅貧窮」理想。

人類有發現不完美之處的天賦,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對周圍其他人的缺點一目瞭然。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的缺點,從身體到心靈。毫不意外,這世界充滿了怨夫怨婦,這世界絕大部分人都在本能的抱怨,特別是對最親近的人。

我們往往忘了問兩個問題:第一,我已經得到了什麼?第二,如果按照眼前這個藥方去達成完美,其中的風險又是什麼?

看看最被抱怨的自由市場吧。無數人抨擊自由市場不能讓每個人都富裕,抨擊自由競爭會讓人一貧如洗。確實,自由市場不完美,它只是比任何其他經濟運作方式都更完美一點而已。自由市場沒有達成人人富裕,它只是避免了很多次造成千萬人死亡的人造大饑荒災難而已。

不像計劃經濟,自由市場從來沒承諾讓每個人都富裕,自由市場從來沒承諾沒有風險。一個真正的自由市場,只是保證人們可以公平競爭,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報酬,為自己的經濟行為承擔風險,同時為自己行為的後果承擔責任。而如果人不用為自己的經濟行為承擔責任,但同時失去了從事哪種工作的選擇、失去了調整工作時間的選擇、失去了享受自己勞動成果的機會、失去了討價還價的可能、失去了擴大盈利的可能,此外,還習慣了懶惰嫉妒貧窮和依賴政府,那結果比起來是否更好?

在今天的北美社會,讀書還要花錢,這讓很多人感覺洩氣。但是每個人都有用誠實勞動換取報酬的機會,都有用勞動報酬負擔讀書花費的機會,都有選擇哪間學校甚至不去學校的自由,而沒人可以限制人們做出這些選擇。如果讀書不用付費,但是只能去某間學校,只能讀某些課程,只能在學校接受某種理念,只能在學校加入某個組織,那結果比起來是否更好?

美國獨立宣言要保證的,不過是生命、自由和追求快樂的天賦權利。開國先賢根本沒有想過,政府去保證每個人都有快樂,都有不用花錢的大學教育,都有不用花錢的醫療。他們沒有追求完美,他們只是知道,沒有那些基本的天賦權利,災難也就伏在門口了。

造物主是右派嗎?

我的回答是,造物主當然不是右派。造物主是真理,而右的理念,剛好比左的理念更接近造物主的真理。

不管右的理念來自哪裡,因為更接近真理,所以,當應用得當的時候,它總是更行得通。

不管具體一個人為什麼相信右的理念,因為更接近真理,所以,當這個人對右的理念應用得當的時候,他總會更容易成功。

論到造物主,右的理念微不足道。這理念沒法讓你更有愛心,沒法讓你更有勇氣,沒法讓你對困苦的人更有同情,沒法讓你對妻子兒女更有耐心。

這理念沒法讓你變成更好的人,更沒法讓你在這個世界有永生的盼望,在這個世界之後有更美的明天。

──原載《右派網》(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狄馬:為什麼總有克服不完的困難?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104)
信天優:奧巴馬--暫不為人所知的一面
劉瑜:大學向左  草根向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