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台商產業正經歷轉型陣痛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2月2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電)在廣東深圳龍崗區經營二十多年玩具廠的台商莊世良,現在主要精力是幫助台商到中國內陸尋找更好投資地點。據報導,向內陸遷移,正在成為不少珠三角台資企業反復思量的大事。 莊世良是深圳台商協會的常務副會長,他告訴新華社,過去台商向外遷移的還主要是電鍍、皮革、印染等污染型企業,去年以來,一些製鞋、玩具、服裝、電子等勞動密集型企業也遷移。

報導說,珠三角工業集中的深圳寶安、龍崗兩區,東莞許多鎮及廣州番禺,佛山的南海、順德等地區,以港澳台資為主的外資企業向外轉移已經形成一定規模。

根據深圳貿工局的不完全統計,自二零零五年以來,共有五百多家企業遷出深圳,這些企業的年產值約人民幣一百五十億元。

以港澳台資企業為主的外企遷離、關停現象與早年外資企業大舉進入珠三角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廣州台商協會會長、番禺創信集團董事長吳振昌認為,珠三角的投資環境正在發生新變化,一些缺乏競爭力、經營不善的中小企業將面臨被淘汰局面。

電風扇產量居全球第一位的艾美特電器(深圳)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蔡正富說,珠三角是靠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製造業起家。如今,單純的加工製造的生存空間已經受到嚴重擠壓。 蔡正富說,最近兩三年,深圳的普通工人工資從人民幣八百元上漲到一千五百元左右,人民幣升值幅度也接近百分之十,許多產品出口退稅下調五、六個百分點。「企業如果單純做OEM(訂單加工)而沒有自己的品牌、研發的毛利,在珠三角已經沒有生存空間。」

據報導,今年春季,廣州企業給新入職的員工開出平均薪價為每月一千一百六十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上漲百分之十三。備受矚目的「勞動合同法」也增加外資企業對勞動成本的預期。

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丁力認為,一系列新變化意味著長期被低估的人力資本開始升值,導致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得不面臨轉型或者轉移,轉到勞動力更為便宜的地方去。

同時,珠三角各城市政府致力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許多傳統型企業因環保等問題無法在原來的地方繼續發展。如深圳市劃定「生態控制線」,控制線內的工業企業必須全部退出;東莞市政府在大嶺山鎮規劃發展以高新科技為主的松山湖工業園,原來在工業區範圍內的幾十家不達「高新科技」條件的台資企業被迫遷走。

然而轉型並非易事,莊世良稱之為「穿著衣服改衣服」。他認為,在轉型的陣痛中,企業亟需得到政府的扶持。「向哪轉、怎麼轉,政府的指導和服務應更具體些。」

相關新聞
上海台資企業元旦加班費不少於日工資三倍
台海基會呼籲中國尊重台商自由選舉意志
海基會:台商期待政府提供土地與人力協助
台灣稱政治僵局嚴重影響兩岸交流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