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加量不加價」到「減量不減價」

人氣 21

【大紀元8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鄧振糧/宋惠編譯報導) 年初以來,沸沸揚揚的糧食和燃料短缺問題,終於在年中醞釀成通貨膨脹。 以往廣告商慣以「加量不加價」促銷商品的策略,因為原物料成本的上漲,已經悄然變成「減量不減價」。儘管遠期油價和小麥大豆價格開始下降,但目前零售商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攸關民生物資的食品和非食品類價格仍有持續上漲的趨勢。

通膨開始衝擊零售業

通膨壓力已開始向零售業者報到,讓零售業者面臨著兩難的抉擇:一是不漲價但利潤縮水,一是冒著漲價而流失客戶的風險。七月份起,美國強生‧強生(Johnson & Johnson)與孩之寶(Hasbro) 因不堪成本的壓力,率先打破僵局漲價。一向走低價路線的Wal-Mart 仍然保持低價路線,Wal-Mart想要與供應商一起努力,儘量讓通貨膨脹的影響不出現,這給予其他的對手不漲價的壓力。 不過,能夠撐多久還不得而知。 好市多(Costco)希望成為最後一個調漲的零售商。好市多聲稱其第四季的獲利率將會下降,因為他們太晚反映成本。美商BJs Wholesale Club, Inc.的股價下跌了10%,因為投資者擔心他們會與好市多(Costco)競爭不敢反應成本而致利潤減少。

物價仍在持續上漲

有些經濟學家表示,一旦美國民眾支付了1067億所得稅支票的兌現後,消費能力將可能萎縮,因而會有一波降價潮以刺激消費,漲價潮可望延後。然而,事實並不然。 漲價仍然在醞釀中。好市多的財務主任蓋倫提(Richard Galanti)表示,消費者會逐漸的瞭解到這次物價的上漲是全面性的,不光是汽油的上漲。

零售業調漲價格背後的因素是原物料的成本上揚。 美國的通貨膨脹在六月時達到5%,是自1991年以來最高的一次,但這次通貨膨脹對製造商的影響更劇烈。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所做的物價指數,原物料在六月時已經上漲了70%,但是公司行號不會照單全收,因此物價在中間商上漲了27%,成品上漲了14%。

舉例來說,陶氏化學(Dow Chemical Co.)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化學公司,僅次於德國的巴斯夫BASF化學公司。陶氏化學在七月份將部分產品調高25%(根據六月份的物價平均上漲20%)。這次的上漲給了製造商很大的壓力,因為陶氏化學所生產的原料幾乎所有的產品都用的到,從包裝的花生到冷凍食品盤,一直到尿布都有。

什麼漲?什麼不漲?

英國七月份商店價格上漲了3.2%,比六月份上漲2.5%遽增許多。食品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9.5%,非食品價格則只上漲了0.1%。生鮮食品的價格上揚了10.8%,主要漲價的食品為豬肉,奶油,烹飪用油和油脂。 其它周邊食品例如可以長時間儲存不需冷藏的食品價格上漲7.4%,主要為麵條、稻米、麥片和麵粉。

非食品類價格上漲的有:家具,抹布,書籍,文具用品,家庭娛樂,DIY的庭園用具和五金工具。 價格下滑的是電器用品類,衣服和鞋類。

高物價正在改變消費者習慣

物價大部份取決於消費者的兩種心情,一個是在買完汽油和生活雜貨後,還剩下多少錢,另一個是一旦填滿了油箱後的心情。零售報告顯示,高物價已明顯改變民眾的消費習慣,在荷包因高通貨膨脹率縮水情況下,美國消費者不再無限度的購物,或買高單價如珠寶等產品。

根據英國Nielsen零售服務的資深經理最近的調查發現,由於一些開銷增加,百分之五十五的民眾開始減少雜貨用品的支出。 為了因應家用能源和燃料的開銷增加,持續的食品價格上漲使的民眾開始多逛幾家商店,尋找更便宜的價格以節省開支。(http://www.dajiyuan.com)


2008年6月5日,柏林牛農在布萊登堡(Brandenburg)大門前示威。 牛農們手持「立即公平交易」,以及「我們要破產了」的標語,用障礙物擋住交通,並將牛奶到入排水溝中,希望能提高牛奶的零售價格。(Getty Images)

相關新聞
澳洲家庭要準備兩次電費提價
50萬澳幣在墨爾本能買到什麼樣房子?
澳洲昆省東南部公共交通 今日起漲價
七夕情人節近  物價漲股市跌  屏東花市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