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兩將軍

馬超迎戰張飛一無所懼
袁榮易
font print 人氣: 8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9日訊】《兩將軍》又叫《葭萌關》,演馬超奉張魯之命功打葭萌關,張飛出關交戰,二人旗鼓相當,從白天持續打到晚上,還是分不出勝負。這齣戲在台灣,經常由科班學生演出。少年眉宇特有的英氣,結合青春的身手,發揮出朝氣蓬勃的勇與美。武術打鬥動作轉化成舞蹈的型態,劇中兩人全神投入其中,觀眾看了不禁贊歎:「畢竟英雄出少年呀!」感染所及,胸中也跟著生出一大片的豪氣,覺得自己彷彿又回到少年時的壯志凌雲、一無所懼。

這齣戲原名《夜戰馬超》(粵劇仍延用此名),原本主角馬超掛著老生的三綹鬍子。民國初年白玉崑二十歲到上海文明大舞台演出,第一天打炮戲《葭萌關》,自飾馬超,不掛髯口,由老生改為英俊的武生。他清亮的唱工,嫻熟的武技,是上海觀眾前所未見的。尤其白玉崑運用他的天分與領悟,把動作設計的更精彩,他與幫他打下手的武淨李永利(飾演張飛),兩人完美呈現了這齣戲。白玉崑因此一炮而紅,使他能在上海,前後待了二十年。

《兩將軍》這齣戲讓人強烈想到胡金銓的武俠電影,服裝、扮像、動作、節奏都像,特別是節奏,表現出青春俠客一股作氣、銳不可當的氣勢。胡金銓說:「我拍的動作完全是從京劇中借來的,我的武打動作是將舞蹈、音樂、戲劇合而為一,我把京劇動作分解,并且想盡辦法讓它在電影中達到最驚人、最突出的效果」。白玉崑強化《兩將軍》的武打動作,達到的也是驚人與突出的效果。


馬超攻打葭萌關,他身穿白靠(白色象徵驍勇善戰),一個「跺泥」亮相,顯得英氣逼人。台灣戲曲學院高中部學生演出。


過合之中,張飛與馬超分別「跺泥」亮相,要能定住不動。2009.4.10國立藝術教育館演出。


《兩將軍》繼續夜戰,兩方兵士提燈籠照明。台灣戲曲學院高中部學生演出。


《兩將軍》夜戰中,張飛與馬超互奪兵器。


《兩將軍》夜戰中,馬超咬住甩髮使勁的奪槍。

和白玉崑合演《兩將軍》的李永利,他演的雖是張飛,可他同時對馬超的動作瞭如指掌。後來他教兒子李萬春飾演此戲的馬超,十二歲李萬春便名揚四海。李萬春生於1911年,五歲開始學戲,七歲登台,隨著李永利在江南一帶演出。1923年,李氏一門應「斌慶社」班主俞振庭之邀到北京三慶園演出,李萬春打炮戲《葭萌關》(李萬春飾馬超、藍月春飾張飛,兩個都是小孩子)一露演,觀眾看的驚訝的說不出話,說十二歲的李萬春真是「童伶奇才」,風迷了整個故都。也是武生名家的班主俞振庭说:「往後這齣戲改叫《兩將軍》吧!」《兩將軍》的戲名從此開始流傳。

京劇裏,程式化的程度越高,技術性也就越強。尤其武戲是高程式化的表演,所需要的技術,如果不下苦功夫去練是無法呈現的。《兩將軍》的戰場,白天馬張二人是穿靠騎馬,使用長槍交戰,需有熟練的把子功;到夜戰卸靠貼身肉搏,也要配合的分秒不差,例如馬超一個「跺子」下來,「烏龍絞住」踹張飛一個「搶背」,馬超同時一摔甩髮,乾淨俐落,台底下的人都發出喝采。

對於藝術實踐,藝術家的自我要求不是敏感,而是「準確」。特別就武戲而言,更是必然如此。譚鑫培早年是武生,他勤練功夫,不顧熱也不怕冷,「夏練三伏、冬練數九」,嚴格的自我要求,因此「準確」成了他藝術的原則。後來譚鑫培演老生了,他還是按照這個原則;很多人害怕與譚鑫培同台,因為你要演的不到位、不準確,他當場會讓你挨他的蜇。

1940年,李萬春開辦「鳴春社」科班(前後培養了300名學生,學生以鳴、春二字命名)。他的弟弟李桐春(生於1927年)、李環春(生於1932年)也在鳴春社科班學練,二人學的是武生。1949年言少朋帶著李桐春、李環春等來台演出,不想與哥哥李萬春從此分隔兩岸。李桐春、李環春的演出,可不是臨時排練的,他們在台灣是苦練到熟透,從不懈怠,精益求精的上進,在大陸上父兄早就教會的《兩將軍》自然也是拿手戲。
《兩將軍》衍發了許許多多的故事,烘托出一個特殊時代的感人氛圍。

最後談一下掛鬍子的問題。京劇裏多數是進入中年給掛上鬍子,但也有按性格來掛的,例如周瑜實際上他年齡比諸葛亮大,但諸葛亮掛鬍子,周瑜卻不掛鬍子。在傳說或戲的領域裏,周瑜被塑造成狂妄自大,心胸狹窄,是不成熟狀態,所以用小生來表示他的性格。馬超也類似,他雖武藝高強,但容易受騙,不知世故,造成自己命運多桀,這也是不成熟狀態,白玉崑在《兩將軍》裏拿掉他的鬍子,倒是很適合馬超的性格。@*


張飛與馬超拳腳相鬥,速度極快,攝影只能抓到影子。


白玉崑飾演的馬超,他為《兩將軍》設計更多的動作,使演出效果更為突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武生的開蒙戲,通常是《石秀探莊》連著《林沖夜奔》一起學,這兩齣都是崑腔戲,詞藻典雅固然可以變化演員氣質,增添斯文氣,最特別的是兩齣戲所表現的空間大不相同。《林沖夜奔》是沿著一條道路,往前直奔;《石秀探莊》則是在莊內錯綜巷弄中穿梭,平面區域分叉轉彎,使人迷失其中。學會這兩齣戲等於學了兩種不同的空間型態,往後再演他戲,就能很快溶入背景。武生的武功技法配上各種空間背景,身段表演契合、腳步兒篤定不慌亂。
  • 《七星廟》又稱《佘塘關》,是芙蓉草(趙桐珊)的常演劇目,原來是一齣梆子戲,芙蓉草飾演活潑聰慧的佘賽花,不慌不忙,解開一樁被父親搞砸的婚事,而能嫁給自己的意中人。

    從前的婚姻有父母做主。佘賽花的父親佘洪,將女兒許配給楊家(楊繼業),但是一念的干擾,他竟又將女兒許配給崔家(崔龍)。這下事情糟糕了,一家女兒吃了兩家的茶,這兩家誰也不肯退讓。佘洪拿不出解決的辦法,佘賽花怎麼經歷這個死關?

  • 共產黨嚴厲管制傳統京劇,舉凡『宣傳封建迷信』的戲都不准演出。1962年72歲高齡的姜妙香(1890-1972年)加入共產黨,他生平有齣叫座的名劇《小顯》(又名《羅成托夢》),共產黨統治後,早就沒能再演出過,即使他加入共產黨也不能為他解禁。
  • 這齣戲戲份較重的是僕人趙旺與丫鬟荷珠,他們基本上不是自私的人。其實他們大可一走了之,不理主人劉志偕任其自生自滅,但是他們沒這麼做。共產黨老愛用階級鬥爭那一套論斷歷史,在這裏可就完全對不上號,說地主只會壓榨,僕人只會被欺負,……都成了牢不可破的概念。但是,知道真相,就知這是故意歪曲事實。其目的是惡意分化,使人相互為敵,處於鬥爭狀態。
  • 電影「梅蘭芳」運用京劇《汾河灣》坐窯門的一段,做為邱如白(影射齊如山)指導梅蘭芳演戲的開始,並成為齊梅合作成功的關鍵象徵。這是電影的觀點,梅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當然不止電影提的這一項。
  • 沒有京劇基本功,以上成套的射雁身段就作不出來。劇中更複雜的是,穆桂英與楊宗保單槍對打,動作身段華麗炫目、美不勝收,起打、過合這些身段,尤其兩個演員須合拍,有默契,沒經長久訓練與配合不易成功。角色的身段是京劇的精華,要達到何種成度才稱得上合格呢?
  • 《彩樓配》是王寶釧拋繡球選丈夫的故事。王寶釧不與世人一般,歷盡艱苦也不放棄她的最初選擇。這是世間稀有的,她完全不被世俗的利益所轉移,苦苦守著寒窯十八年。那麼,講這個故事豈能用世俗觀點來講,現實裏那可能有一個富貴人家的女兒耐得這種苦與寂寞,它似乎只能在玄奇的空間中進行。
  • 古人對欲望的態度,其實沒有排斥,只是講究克制與忍耐。現代人不明究理,動不動就講解放,好像古人不懂解放,其實《活捉三郎》演的正是解放欲望所帶來的嚴重後果。耶穌說「世上的水喝了還是會渴」,這是宗教上對欲望的生動比喻,可是常人不能理解,情願做欲望的奴隸,飲鴆止渴。
  • 《魚腸劍》是齣老戲,編排樸素,主要由二個老生(分飾伍子胥、公子光)、三個花臉(專諸、王僚、劉展雄-公子光的侍衛)演出。花臉王僚的小心翼翼中(其行事風格宛如今年北京十一禁止鴿子、風箏飛,害怕出事)顯露出他的工於心計,他的唱詞裏帶著難逃命運的恐慌
  • 但到中共竊國,他受命為一些新戲編腔。例如《白蛇傳》(田漢編劇,田漢是個學者,對京劇明明是個外行),白素貞唱「你忍心將我害傷,……」王瑤卿編這段控訴許仙的新唱腔,就依共產黨要的帶著歇斯底里的味道。中共恭維他「革新創造」,其實別有目的。只不過是假借他,為情緒激昂的樣本戲鋪路。樣本戲那種十足煽情的鬥爭、對立、喊口號,稍微懂一點傳統京劇的人都明白,那是灑狗血,不登大雅之堂。王瑤卿是個很願意幫助別人的人,如果他看到後來京劇都變成什麼樣子了,他就知道上了大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