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死存亡之際 大自然獨厚英「雌」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辛傳編譯報導)眾所皆知,人類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約5歲,這是造物有意安排抑或無心插柳?大地如同母親般地孕育著萬物,雌性動物授命哺育下一代的天職,自有與生俱來的生存優勢乎?科學家已知雄性和雌性哺乳動物對飢餓承受有不同的反應。雄體在挨餓期間細胞較易死亡;而母體則累積脂肪來增加存活機會。

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的克拉克(Robert Clark)先生和同僚,取自實驗室器皿的公白鼠和母白鼠,在施以72小時的飢餓實驗後提供營養品,研究神經細胞的成長狀況。經過24小時的飢餓階段,公鼠神經細胞首先出現令人驚訝的官能障礙。指標顯示公鼠比正常呼吸時官能下降超過了百分之70,比起母鼠的下降百分之50,增加了20個百分點的呼吸異常現象。顯而易見,儘管母鼠誘發更多脂質儲存於體內細胞的機制,公鼠則是藉由細胞自行分解充作救命的養份供給,而出現更多細胞自噬(autophagy)徵兆的生死戰。

當需要複雜的養份適時提供體內細胞燃燒時,大腦起著什麼作用?這項囓齒目動物的研究,又對同為哺乳物種的人類提供了什麼思維?研究人員在發表中做出結論稱:「一提到保持思緒清晰,我們自然而然會認為雌性的狀態比雄性更佳。」這是過去在研究動物飢餓時一項有趣的報告。

科學家總結出,雄性基本上從自體上分解細胞攝取養份。克拉克的研究團隊表示:「當養份匱乏時,雄性體內產生死亡細胞的速度絕非雌性能及。此說明了雄體在挨餓期間更易於接受細胞自噬及死亡;相反的,母體細胞則誘發脂質並動員體內脂肪酸,累積三酸甘油脂來增加存活機會。」該論文發表在1月23日的《生物化學期刊》(Biological Chemistry)。

群策努力嚐試去瞭解各種動物身體及心智反應的研究項目,其中包括人類。同時研究不同年齡層對營養品的不同需求。飢餓表現出的行為也許出乎意料之外,像在食物匱乏時,響尾蛇利用自身細胞充作養份,蓄存體力。研究人員亦提到,如同其它細胞培植一樣,新的研究成果可能無法呈現動物在飢餓時的真實行為。

近年來,各研究案例顯示,增長人類預期壽命的有效方法就是嚴格限制熱量的攝取,不過做得太過火無異就是處於挨餓邊緣。刊登在《神經細胞期刊》(Neuron)的一項研究論文發現,隨著年齡不斷的增長,習慣性的飢餓,日積月累使得腦部因無法獲取足夠的葡萄糖,心血管疾病阻礙血液流動,易引發阿茲海默症纏身,所以節食減重不可不慎,注意不分男女!(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