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自學力的六大策略

陳念怡
font print 人氣: 93
【字號】    
   標籤: tags: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欲望和本能,讓孩子自己「想學」,是啟動這個內在動機的第一步。縱使每個孩子的學習風格不盡相同,但透過一些在家可以實行的策略,就能幫助孩子培養自學的能力。

訓練時間管理的能力

一起到商店挑選一個他喜歡的計時器。一開始,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體會時間的長短,例如:設定十分鐘「倒數計時」,看他在這段時間內能完成多少事;接著,要他自己先「預估」完成某項作業的所需時間,然後按下計時器的「正數計時」開始做作業,再和「實際」所需時間做比較分析,填入製作的表格。如此經常練習,就能幫助孩子了解不同作業所需的時間長短,進而預留足夠的時間,完成各項作業。此外,刪去法能幫助孩子了解每天究竟有多少時間可供運用。先教孩子扣掉上課、校外活動、家庭時間,當他發現可自由安排的時間比預期來得少時,就會比較珍惜。

張睿哲回憶,國中有段時間因為功課多、活動多,每天時間都不夠用,於是他重新檢視自己的時間規劃,停掉一些沒有必要的補習,後來情況才改善。

「每日作息表」也是一種訓練孩子掌握時間的工具:和孩子共同制定確實可行的作息表,張貼在房間的顯眼處。如果接連幾天,孩子都無法依照預定時間作息,應找出原因並做調整。制定作息表的關鍵在於,由孩子自己制定時間規則,讓他覺得「自己做得來」,他會比較樂意遵守。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自然會提高。

設定目標和計畫,排出優先順序

排序出來:將最重要且最迫切的事列為「一」;重要但不迫切的事列為「二」;緊急但不重要的事列為「三」;至於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列為「四」。教孩子如何判別哪些事需要先做、哪些事可以之後再做。另外,不是每件事都得去做,要教孩子根據有限的時間做出篩選。

學習要以目標為導向,目標要具體可行,例如:「我要把第三、四章的英文單字全背起來」,而不是「我要學好英文」。先問問孩子他希望設定什麼學習目標,共同做好目標約定,再依孩子的程度,分段設定可達成的階段目標和步驟,例如:「每天早上花十分鐘背誦英文字彙,每兩天媽媽抽考我一次」。接著,根據目標和所需時間,訂定每日和每週計畫表,並且定期檢視計畫有沒有用?需不需要修正?擬計畫表的原則是,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做「該做的事」,以及他「想做的事」。

隨著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就有信心去實現下一個目標,自然不斷的進步。父母不但要協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努力,適度加以讚美,孩子犯錯時也要寬容的看待,因為犯錯也是學習歷程的一部分。

有效的閱讀理解歷程閱讀是所有學習能力的基礎,在學好英、數、科學之前,要先教孩子「學會閱讀」。然而,閱讀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發展的能力,除了必須從小建立親子共讀的習慣外,還要以有系統的閱讀理解策略做為基礎。

有效的閱讀理解歷程

從頭至尾概略瀏覽一遍;其次,針對不明瞭的內容進行自問自答,集中焦點;接著是逐字逐句精讀,分出重點和非重點,用劃重點和做筆記摘要(用關鍵字描繪成放射狀的「心智圖」,可整理出容易記憶的重點)的方式,加深理解;接著回想所讀內容,進行背誦,以短時間、間隔多次的效果最好;最後,對內容進行全面通盤的了解,加以複習。

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剛記住的事物在幾個小時之內遺忘速度最快,因此務必引導孩子養成當天及時複習的習慣。

反覆練習求精熟,用五感增強記憶

唯有經過反覆練習、完全吸收的內容才能在腦中根深柢固。一遇到不會的問題,就要重新複習基礎的內容,直到精熟為止。提倡「反覆練習」的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陰山英男認為,「運筆練習」(包含國語練字和數學運算)可為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但是必須先讓孩子了解「反覆練習」的重要,他才不會輕易放棄。

學習時應充分利用所有感官頻道:圖像較淺顯易懂,比文字更讓人印象深刻;朗讀可活化腦部,加深理解,除了要用眼睛看,還要用嘴巴唸,用耳朵聽。如果你的孩子是聽覺型學習者,那麼朗讀出聲會比默讀更有助於記憶。另外,將學習內容與已知的事物連結起來,也能增強記憶。

自我監控與自我評價

監控就是觀察自己的學習過程,藉著不斷確認目標、選擇方法,有意識的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自我監督及修正。例如:若是孩子做加減運算時,錯誤率極高,不妨建議孩子養成驗算的好習慣。引導孩子自我提問:為什麼要這樣做?我這樣做對嗎?有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法?哪一種方法最好?

藉由自問自答的方式,孩子也能夠了解某種行為可能導致的後果,幫助他持續朝目標邁進。例如:「如果今天我不練習拼字,把時間用來打電動,會有什麼後果?」於是他們明白:如果今晚不用功,明天的拼字考試肯定考不好。一旦孩子能對自我行為有所覺察並思考,就能提高自學力。他們會問自己:「對我而言,這樣做行得通嗎?」

至於自我評價,不只是檢視學習成果,還要教孩子總結經驗和教訓。不妨鼓勵孩子定期做紀錄並檢視,寫下自己想要改善的問題、列出錯誤的地方、檢討作業心得:「我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什麼技能或方法?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在解題中有沒有什麼遺漏或錯誤?將來如何避免?在日後的學習中要怎樣做比較好?」藉由自我評價的過程,孩子會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優、弱點,找出為何他們在某些科目表現很好、但在某些科目表現較差的原因。

適度自我獎勵,激發學習動機

自我監控的同時,記得提醒孩子建立自我獎勵的機制。適度的自我獎勵,可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幫助他有效達成目標。知名教育心理學教授巴瑞.利莫曼發現,很多學業表現突出的學生都偏好使用這項策略。例如:每天讀書一小時之後,讓孩子有五至十分鐘的自由時間可以做點喜歡的事;或者當孩子學習告一段落時,請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獎賞自己,例如:吃點心、聽音樂等。

一開始訓練孩子時,可能會遭遇到困難,不妨用一種「集點數換獎勵」的動力遊戲,提升學習動機:先共同界定比較困難的功課,每次只要完成一項就得到一點(可以用貼紙代替點數,增加趣味)。透過「每日評價」和「每週評價」,不斷鼓舞孩子,持續激發內在動機。等集滿二、三十張點數(即達到某個目標或階段)後,就能獲得之前承諾的獎勵。值得注意的是,獎勵的標準應是孩子所付出的努力,而非考試成績。再者,每個孩子想要的獎勵未必相同,父母必須找出對孩子最具吸引力的「獎勵」。一旦孩子的內在動力被喚醒,就要逐漸減少物質獎勵的頻率,或改用安排家族活動的方式來取代。

最後,培養自學力不是一蹴可幾的,持續下去的關鍵在於,滿足孩子「關愛、自主和能力」三大需求,並且要把自己放在合作、而非監督的位置上,讓孩子知道有問題可以來找你。

轉載自天下雜誌《親子天下雙月刊》◇(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做人要誠實」是每個人從小就被灌輸的觀念,但有些孩子在懵懂無知的兒童時期,卻有意或無意說了謊話。兒童心理專家提醒民眾,孩子說謊是有其原因的,而且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導致不健康的影響,所以不可等閒視之……
  • 望子成龍是所有父母的心願,為此,許多人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為孩子尋找家教或各種學習培訓班。不過最新調查顯示,大部份學習優秀的學生並不是靠家教或課外輔導班才取得好成績的,而自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家庭(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則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孩子需要跟爸爸相處的時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孩子的確會把關愛與被陪伴的時間畫上等號。但如果只是長時間坐在客廳蹺腳陪孩子看電視,這樣算陪孩子嗎?至少要花些時間專心陪伴孩子、與孩子產生互動才有用。研究指出,在嚴格定義下,每個孩子每天獲得父母陪伴的時間,甚至還不到兩分鐘。
  • 有效的時間管理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值得學習。以下幾個策略可以幫助學生以最佳的方式管理時間。
  •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過:「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吃一隻活青蛙,那麼接下來的一天就不會有更糟糕的事情了。」 這句標誌性的名言是「吃青蛙」學習法的起源,這是一種通過確定優先級進而提高效率的方法,有助於人們識別並首先完成最困難的任務,讓它們不再擋路。
  • 隨著教學和學習方式的不斷發展,可以公平地說,今天的方法與過去幾代人傳播知識的方式幾乎完全不同。不斷發展的學生特徵和數字技術的大規模採用,已經使學習過程越來越注重視覺資源和簡短的複習時間。微學習就是這樣一種方法:它鼓勵人們在不到15分鐘的時間內學習。
  • 作為父母,你是否經常為如何讓孩子保持對學習的興趣而苦惱?這並不奇怪,因為孩子們受到遊戲、社交軟件和許多其它各種形式的干擾,這些干擾的輪番轟炸,可能使他們無法學習。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 很多人應該都會同意,人生是不斷學習的過程。除了職場之外,人們在生活中也會經常學習新的技能,這些技能不但能滿足生活中的需求或為生活添增樂趣,也能強化腦力,預防大腦退化。對此,有專家提供了8個能有效學習新技能的訣竅,值得人們參考。
  • 在1880年代,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藉由記憶的實驗發現了遺忘曲線(Forgetting curve)。該曲線描繪了記憶如何隨著時間消逝,而且證明人們會隨著時間忘記事情。那麼,人們應該如何對抗遺忘曲線以保存記憶,尤其是在念書的時候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