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戴奧建築師的故事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6日訊】(大紀元李天翼西班牙報導)聽說過西班牙北部加利希亞著名的聖地牙哥大教堂(Catedral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人一定有很多,但是聽說過為了修建聖地牙哥大教堂耗盡一生心血的馬戴奧大師(Maestro Mateo)的人一定是少之又少。

1168年,西班牙國王費爾南德二世去西班牙北部的聖地牙哥(Santiago de Compostela)訪問,當他看到由於年久失修,又經歷了九世紀阿拉伯人侵佔伊比利亞半島時戰火洗禮的聖地牙哥神廟成為一片廢墟時,費爾南德二世當即命令與之同行的建築師馬戴奧和另外幾名建築師重新修建聖地牙哥大教堂。二十年之後,一個氣勢磅礴,宏偉精美的神殿誕生了,它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聖地牙哥大教堂。

在聖地牙哥大教堂正面的榮譽之門(Pórtico de Gloria)入口處正中間的一根立柱後面,有一個卑微的十分不起眼的小人的跪像,而這個小小的人像卻有著大大的故事。


聖地牙哥大教堂榮譽之門(Pórtico de Gloria)(攝影:李天翼/大紀元)

在西班牙民間傳說中,這個小人是馬戴奧建築師自己為自己雕的。相傳在大教堂蓋好之後,這完美無缺,神聖無比的建築受到人們的無限讚美,使得馬戴奧大師變得非常驕傲和狂妄,認為自己應當在聖殿內有一席之位,於是想在神的雕像旁邊為自己立一座像。這種不敬神的態度使得馬戴奧大師受到了懲罰,他被命令在榮譽之門的背面雕刻一個小人的跪像代表自己,意味著不能狂妄自大。

由於馬戴奧大師的智慧和創造力無與倫比,當地的人們認為只要是用自己的額頭輕觸馬戴奧大師跪像的額頭兩下,就能得到一定的智慧,因此過去很多人為了能增長智慧而慕名而來。但是近代出於保護古文物的目的,教堂目前已經禁止遊客們觸摸馬戴奧大師的跪像了。


馬戴奧大師跪像(攝影:李天翼/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高雄世運開幕,世運主場館建築風格也引起國際媒體注意。紐約時報15日專文介紹這座由日本知名建築師伊東豐雄設計的體育場,稱讚它不僅極具魅力,更著重與周邊都市生活、人文環境的結合,擁有其他類似規模建築少有的豐富人文氣息。
  • 大紀元記者Natalia Rodriguez阿根廷科爾多瓦報導)7月18日晚,美國神韻巡迴藝術團在南美阿根廷第二大城市科爾多瓦Orfeo Superdomo劇場上演了最後一場演出。建築師內斯特‧英威農(Nestor Invernon)非常激動的觀賞了這場晚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雙眼仍噙滿淚水。
  • 本月華埠/南灣社區議會(CNC)月會於20日晚在中華公所舉行。會中提到備受關注的華埠康樂樓擴充改建工程,中華耆英會行政主任梅伍銀寬、建築師施家銘(Chia-Ming Sze)及羅傑森社區機構主席詹姆士‧西格(James Seagle)向議會代表們做了階段性匯報。
  • (大紀元記者林慧怡台北報導)台灣建築美學發展何去何從?! , 北美館今(7/26)舉辦2009建築美學成果展第二場座談會,與會知名數位建築師,皆指向GPA策略下, 建築美學必須重視在地化才能迎接國際化, 座談會為「2009台灣建築成果展覽」之系列活動,主要展覽內容為國內重大公共工程的標案競圖,作品的建築模型及3D展圖。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