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學以致用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1);使於四方,不能專對(2)。雖多,亦奚以(3)為?」 (《論語·子路第十三》)

【註釋】
(1)達:通達。這裡是指「運用」的意思。
(2)專對:獨立對答。
(3)以:用。

【語譯】
孔子說:「把《詩經》三百篇背得很熟,讓他去處理政務,卻不會辦事;讓他當外交使節,卻不能獨立地交涉;《詩經》內容背得很多,但又有什麼用呢?」

【研析】
詩,是孔子教授學生的主要內容之一。他教學生重視學詩,但是非為了誦詩,而是為了把詩的思想運用到生活之中。儒家不主張死記硬背,當書獃子,而是要學以致用,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去。更進一步的說,做學問首先要過濾書本知識所要表達的精神或觀念是否正確,是對的並且符合真理的,除了要背誦下來之外,更重要的是,將知識適時應用於生活中的實踐,對照自己的一思一念,方為言行合一的讀書人,而非死讀書的「兩腳書櫥」。

【延伸思考】
1、請分享自己將課本知識應用到生活上的例子。(理論或具體操作經驗等均可)
2、學生必須做好學習,但是書本上的知識有時卻是錯誤的,你會如何看待呢?

【相關資料】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文天祥,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為宋末抗元名臣,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軍大舉進攻宋朝,文天祥捐獻家資充當軍費,號召一支萬餘人的義軍,但元軍銳不可當,義軍雖英勇作戰,也未能擋住元軍,元軍兵臨臨安,文天祥被派出城與元軍講和,卻被扣留,謝太后見無法求和,只好向元軍投降。

元軍佔領了臨安後,將文天祥押解北方,文天祥冒險逃出,歷盡千辛萬苦輾轉到達福州,聯絡各地義軍堅持抗元。文天祥曾率軍進攻江西收復許多州縣。但祥興元年冬(1278),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向海豐撤退途中遭到元將張弘范的攻擊,兵敗被俘。

文天祥被俘後,張弘范再三脅迫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沒有能力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於是將自己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拿給張弘范看。張弘范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南宋滅亡後,元世祖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希望勸降文天祥。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破口大罵,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派宋恭帝來勸降。文天祥一見恭帝就跪於地,痛哭流涕說:「聖駕請回!」恭帝無法說話,只好怏怏而去。元世祖得知後勃然大怒的下令將文天祥雙手捆綁,戴上木枷,關進大牢。

接著元朝丞相親自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對丞相行了拱手禮。丞相喝令左右強迫文天祥下跪。文天祥不斷掙扎始終不肯屈服。丞相問文天祥:「國家亡了,你不投降還有什麼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盛有衰敗。國家滅亡,臣子應當受戮。我為宋盡忠,只願早死!」丞相大發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直到你屈服為止!」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願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漫長的三年,獄中生活很苦,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不少著名作品。像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正氣歌》就是在獄中寫出的。元世祖問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最賢能?」群臣回答:「北人是耶律楚材,南人是文天祥。」於是,元世祖下令只要文天祥降元,就能當高官。文天祥的一些降元舊友以此事勸降文天祥,但遭到拒絕。最後,元世祖親自勸降文天祥。文天祥對元世祖仍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只說:「你如能改變心意,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任命你為宰相。」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想久生。」元世祖又問:「那你願意怎麼樣?」文天祥回答:「只要一死就夠了!」元世祖只好下令處死文天祥。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場。監斬官問:「丞相還要說什麼嗎?說了能免死。」文天祥只說:「死就死,還要說什麼?」。接著他問:「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要做的事情做完了,心中無愧了!」 說完之後就從容就義。

文天祥死時年僅四十七歲。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選自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6/10/13/40435p.html)

【課後作業】
請說出文天祥故事和本章《論語》所要表達的精神有哪些相通之處?
(教學指引:教師可以針對故事結尾藍色字的部分加以闡述)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說:「一個人要是沒有仁心,如何能講禮呢?一個人要是沒有仁心,如何能講樂呢?」
  • 孔子在陳國說:「回去吧!回去吧!我在魯國家鄉的學生志向遠大,而處事不夠周密;雖有文彩能寫成文章,卻還不知道該怎麼做適宜的裁剪。」
  •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面前要孝順,在外面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守信,要廣泛的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化知識。」
  • 孔子說:「嚴肅莊重的告誡,能不聽從嗎?聽了就改正錯誤是最可貴的。恭遜稱許的話,聽了能不令人愉悅嗎?但是聽了以後,要加以分析,這才可貴。只是愉悅而不分析,只是當面順從,而行為不改,像這種人,我就不知道能如何教化他。」
  • 湯建國不久,起於夏桀時的大旱卻一直不去,整整延續了七年。在後五年,旱情很嚴重,烈日曝曬,河乾井枯,草木枯焦,禾苗不生,莊稼無收,人民困苦異常。因此自從旱災開始,商湯就在郊外設祭壇,祈求天帝解除旱災早日降雨。
  • 孔子沒有的四種心:一、沒有只顧自己的想法;二、沒有一定要得到的結果;三、沒有堅持己見;四、不自私、不求一己之利。
  • 相傳在堯的時代,中國有大川三百條,支流三千多,小的河流到處都是,一旦發生大水,江河橫溢,常把田地和房子都沖毀了,人們生活十分痛苦。後來大禹擔起了治河的重任,他親自拿著治水的工具,和人們一起開通水道,疏通洪水,終於匯聚地面的水而使它歸入大江河。
  • 最初見到佳人,就像見到生長在無波如鏡的池中紅蓮,佳人稍微一動,就像絢爛的雲彩自崖間飄出,色彩鮮艷,燦爛耀眼。
  • 考古學家從出土文物往往能推想當時社會的興衰概況,還能看人類整個文明的起伏、道德人心與美醜價值觀的關係。自古以來,聖賢早就告訴了世人:社會的興衰榮枯,端在人心道德。因此,他們為世人奠定基礎、立下榜樣,告誡人們要堅守正道、謹守法度。
  • 老子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縱觀中華歷史上罕見的幾位仁德之君,無不敬天順道,施行仁愛,惠澤八方,使萬民安康,百業隆昌,文化發達,天下歸順,四海景仰。他們體現了孔子曾經描繪的體現「仁德」精神的社會。
評論